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1910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文化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与中国食器文化2011 级对外汉语 2 班 11260205 艾静【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终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及造字心理。今人可以根据保留下来的汉字来推理和探知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本文将从饮食器具来探究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关系。【关键字】汉字 饮食器具 中国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特色文字汉字,同他的母体一样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各族人民在在一百多万年的生活和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集合体。饮食器具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对反应饮食文化的表话语发展起着极为

2、重要的作用。一、汉字的独特属性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人的“第二语言” ,这是由汉字的独特的属性所决定的。相较于其他的文字,汉字有如下一些属于它自身所特有的属性:1.汉字的具象性,具有可视可读性。汉字的具象性让人能够一目了然的明白它所蕴含的意味。如人、山、大、口、木等,人们在认读的时候,每个字的形体差异,引人注目,我们很容易从符号中获取信息。2.汉字的造字富有哲理性。汉字的哲理与古人的思维方式相吻合,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二人为“从” ,三人为“众” ;双木为“林” ,三木为“森”等。3.汉字的构型富有艺术性。汉字的艺术性有一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字的本身就像是是一副画。如甲

3、骨文中的“龙”字,像身长嘴大头有冠的爬虫,是象形字。其次,汉字本身的结构既有长度又有宽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方块字,无论是横写书写都有美观性。最后,汉字造字时讲究理据,运用的时候字字独立。给我们以独特的艺术享受。4.汉字的结构和分类具有系统性。从纵向来看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逐步的发展变化而来的,整个演变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从横向看是由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四种造字和两种用字方法所组成的,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的文字。人类对文字的形式做二员区分。一端是表音文字,一端是表意文字。从表面上看着两种文字都可以忠实的记录语言。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是语言在不同的时间和

4、空间下流传下来。但是表音文字仅仅是把词中的一连串声音摹写下来,像汉字这样的表意文字,却以意向结构直接体现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阐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汉字中的饮食器具文化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先。 ”悠悠万事,唯食为大。而食物器皿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也与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相关汉字的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探讨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本质。下面我就来简要的分析一下的一些饮食器具汉字:鼎:鼎是煮肉和盛肉的。鼎以圆腹三足的为多。鼎足而立。 鬲:鬲是三脚中空的煮水器,可容较多的水,又较易煮沸。鬲型式有雙耳、单耳和无耳等。最早的鬲是无耳的。鼎用于比

5、较正式、隆重的场合,鬲则是生活常用的器皿。镬:是专门煮肉的。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 (蔺相如)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镬。 ” 甑(zng):甑是蒸饭的工具,类似今天的笼屉。甑更常跟釜配套使用。 世说新语夙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议论。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釜(鬴):曹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6、,相煎何太急。 甗(yn):商朝炊具。由两种器物连接而成。上部的甑,口大腹鼓,底部有洞,可将食物放在上面。下部的鬲,可以放水在其中加热。所以甗的用处和现代的蒸锅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器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关系。譬如说,最早的器皿是由石头制作而成,接着有了陶制的,当我们知道了采矿,掌握了冶炼技术以后,我们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之后,人们学会了冶铁。渐渐的铁质的器皿开始出现。但因为铁的熔点最高,而且很脆,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完全使用铁造的器具出现较晚,到现在我们还在用铁锅,包括后来我们发现了铁器与贫血的治疗关系密切。吃饭用

7、的器皿,也就是食器、炊具,有一个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厚到薄的过程。 在人类最为原始的时期,人们刚刚发现了火的使用方法。那时的人们是直接将事物放置于火上烤制。但渐渐的人们发现,一些食物是无法直接与温度级高的火焰接触,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渐渐开始有了剩余,这些剩余的食物亦需要一个东西保存。于是,器皿便演变而来,之后又有了锅碗瓢盆。在古代的中国及西方,声名显赫之人的家中,盛物的器皿也是颇有讲究的。制作器皿的材料和方法都颇为精致,甚至到了工艺品的水平。不同的食材也需要专门的器皿保存。皿: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以皿为部首,衍生出了很多词语。比如用来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盆,这个字声旁是

8、分,分这个声旁有大的意思,比如颁这个字,在古代是大头的意思。在粤菜里有一种著名的盆菜,至今依然流行,它的缘起据说和文天祥有关。这些看似简单的锅碗瓢盆已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 “中国文化的脊梁” ,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记载和蕴含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形象地呈现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今人通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悠久性可以从中国古老的饮食器

9、具之中窥见一斑了。 “食”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汉字中有着充分的储存和体现。从对食器的简析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哦过的饮食文化是十分的源远流长的,从最古老的的石制食器到如今的陶瓷以及其他材质的食器。我过得饮食文明从未间断。即使是在艰苦的沈村环境之下,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与热情从来没有消减过。人们总是能够发挥他们的智慧,在现有的生活基础知识上去创造出更为实用、更为美观、更为简易的食器。这也是人们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的贡献。而对于古人的这些优秀的思想以及劳动的果实,恐怕也只能通过现有的用于记载词类食物的文献汉字才能够真正的考究出来了。这就是汉字这种表异性文字对于饮食文化,甚至于中国文化的最为接触

10、的贡献了。这也是汉字与饮食文化、中国文化最为密切的联系。4、小结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汉字与饮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通过分析表食器的汉字及其形态结构、了解其最初的意义,帮助我们探究了食器的特点、演变轨迹和古风俗特点。但食器文化仅仅是饮食文化的冰山一角,想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汉字与饮食文化就需要我么去发现进行更多汉字与饮食文化的相关的研究。只有在不断的回望与展望之中,文化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李恩雨.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饮食制作和食器文化J中国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 30 期. 4.李文娟.浅谈汉字与中国文化J语文学刊.5.汉字与饮食文化.论文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