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次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0647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四次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三章第四次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三章第四次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三章第四次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三章第四次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四次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四次课(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复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的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 基础相适应的规律,巩固一、二节内容:,二、导入新课:,_社会规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学时)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学时)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学时),三、教学目的 :,本节通过分析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区别,着重掌握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原理,重点把握人

2、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正确认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两种历史观在谁创造历史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2、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3、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创造中的决定作用(重点),四、重点难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学时),(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P109) 1、唯心主义历史观 基本观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样的历史观就是英雄史观。,英雄史观表现为两种形态: 第一,唯意志论的英雄史观:把少数个别人物的作用无限夸大,认为历史是由少数天才

3、人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 少数英雄人物可以左右历史的面貌,而人民群众不过是盲目追随少数英雄人物的“群盲”,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如果没有英雄人物的先见之明,我们都将面临困境或迷失方向。,富兰克林罗斯福,十九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鼓吹“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尼 采,第二,宿命论的英雄史观: 这种观点认为决定社会历史的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如“上

4、帝”、“天命”、“宇宙精神”等,人只能消极地受这些神秘的力量摆布,而没有任何的能动性可言。 在宿命论者看来,英雄人物是上帝命令的执行者。是“天命”的体现者,而人民群众则只能府首听从他们的支配。 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柏拉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马背上的时代精神”,拿破仑,综上所述: 不论是唯意志论的英雄史观还是宿命论的英雄史观,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都否认历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都把人民群众的作用

5、置于历史之外,即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孟子,荀子,民本论,唐太宗李世民也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目的是为了改善其腐朽制度,巩固其封建统治为目的 。,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 (P110页第二自然段) 第一,认识根源 第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三,阶级根源,2、唯物主义历史观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立场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认识问题。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

6、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的,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性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心史观英雄人物创造历史,(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10),1、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2、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就是生产劳动,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3、

7、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P111) 1)人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是一种本能活动的从自然界获得现成生活资料的一种生命活动,是消极地顺应自然 。 人的劳动活动却是通过创造劳动工具来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里获取自己生产的生活资料的生命活动,是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活动积极地利用自然界为自己服务。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2)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所蕴涵的社会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关系的具体性,二是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物质的经济关系亦即

8、生产关系是最原始的和最基本的关系,它不仅对其他关系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而且从“总和”上统一和整合这些关系。 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由此决定的人的社会本质属性也会发生改变,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我国航天工作者费俊龙 、 聂海胜、秦文波、宋征宇、欧志奎 获得“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 个人荣誉的背后体现了集体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38万公里的太空旅程、上千条测控指令、数以万计的测控数据连日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大批测控专家,在夜以

9、继日地保障“嫦娥一号”卫星顺利飞行。中心党委书记张声远今天告诉记者,“嫦娥一号”领航者,80%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在274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右下图为北京 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监控卫星发射情况,(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11),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2、应当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应当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重 点),1、人

10、民群众(P112页)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看,是社会人口中绝大多数。,这个“众”字就是三个“人”字,三人于众,“众”就是多的意思。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P112-11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将日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产活动,知识分子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

11、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其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百多万字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录下1892种药物,11000多个单方,成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最后,劳动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一是劳动人民在创造物质生产的实践时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真辟。 二是劳动人民中涌现了不了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毕 昇,黄道婆,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12、1644年二月十七日农民军进逼北京城下,李自成进京,黑暗腐朽的明朝被推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人民群众创造性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马克思,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社会条件有: 第一,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第三,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

13、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 恩格斯,综上所述: 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第一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都要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是有限的;但群众的创造力相对于单个体人而言,又是无限的,具有无限制性的特点。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夸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看不到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悲观论调 人类的历史正是从有限趋向无限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P11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1、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就必须反对以下几点: 第一,反对恩赐的观点; 第二,谋私利搞特权的不正之风; 第三,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 第四,鄙视群众的观点。,李真 :河北省国税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1994年4月,通过给包工头秦某借款、承揽工程,收取秦某50万元和价值100万元的一套住房。) 结局:死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