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0178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王鹏12008 年高考历史热点主观题 “三农”问题1、(15 分)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小岗村)全村适龄儿童还没有全部入学,上中学的很少。一位 30 多岁的妇女说:念上个一两年,也和没念差不多,庄稼人靠劳动吃饭,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岗村)同时也出现了与它们经济发展和不适应、很不相称的事情:一是他们在村头盖了个牌楼,花了不少钱。二是盖了气派的村公所办公楼。农村改革已经快 20 年了,小岗村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部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

2、增产了,但比较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摘自万里与小岗村-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 20 周年而作材料二、1984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把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向高潮。华西村办起了年产 30 万吨线材厂、30 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 20 多个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一年翻一番,1992 年为 5.16 亿元,1993年超过 11 亿元。-摘自周大鸣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材料三、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 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当地 10 多个镇和周边 10

3、余个县的 2 万多农户,建立了总面积 20 余万亩次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每亩土地的产值和利润比传统单一结构增长 2-4 倍,基本实现了 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两头富 的初始目标,成功地将千百万农户与千百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有序的链接。-据人民网 2006 年 12 月 25 日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6 分)小岗村:单一经营,发展速度缓慢。(2 分)华西村:重视发展乡镇企业。(2 分)浙江慈溪:发展现代农业。(2 分)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

4、农村的启示。(9 分)启示: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8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我国现在已取消农业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和前苏联的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靠对外掠夺,农业的高积累支持工业发展更是不可避免。结合史实说明前苏联在建国初期,中国在过渡时期,农村经济是如何服从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在这期间前苏联出现了哪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苏联在建国

5、初期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中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2)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经济的破坏性特别大,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王鹏2过分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操之过急。(3)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3、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 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

6、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 分)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 分)材料二 1958 年 10 月 28 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 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5 分)新乐园:人民

7、公社。(1 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全国掀起大跃进 高潮和以 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 左倾错误迅速发展。(4 分)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雇了农村生产力,(2 分)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1 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 1958 年 10 月底,全国 74 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 2.6 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 1.2

8、 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 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 的共产风。右图反映 1958 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 的情景。材料二 1970 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 20 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 年,韩国全国 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 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 5

9、5%,地方政府出 30%,每家农户出 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 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材料三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 ,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 ,加以严惩。-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甘肃省临夏中

10、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王鹏3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5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 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4 分)(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 分)(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 问题有何启示?(2 分)答案要点:(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 分)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

11、难的因素之一。(1 分)(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 分)(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2 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 分)(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 分,答到两点即可)5、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 年、1958-1964 年、1966-1976 年、1978 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 1978 年以

12、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参考答案:1953-1956 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8-1964 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6-1976 年,是 文革 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1978 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

13、积极性。8、根据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两次会议的正确决策在贯彻过程中的不同结果及其主要原因。(1)八大背景:借鉴苏联教训,总结了十大关系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完成,国家经济结构和国内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已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全国人民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2)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长期的左 的错误和,全国经济陷入困境,必须尽快改革。文革虽已结束,但左 的思想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必须拨乱反正。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长期以来左 倾思想禁锢开始被冲破。(3)不同结果:八大 的正确决策很快被从理论上修改,左倾错误随之迅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以全面落实,并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4)主要原因:五六代,党内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十分严重,毛泽东的 阶级斗争 理论能够推行;八九代,中共吸取教训,纠正错误,重新确立正确思想路线。新中国几的建设经验和教训,提高了全国人民辨别是非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甘肃省临夏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王鹏4开阔了党和人民的眼界,坚定了以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