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81409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2017 年 5 月 3 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 “十一五”期间县经济办对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全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西地镇地处县城东 13 公里处,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同步发展的农牧业大镇。全镇总面积 316 平方公里,有可耕地20.43 万亩。辖 4 个村民委员会,3645 户, 15999 人,分属汉、维、回、哈、蒙、满、锡箔等 8 个民族。2017 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11556 元,比上年增加 1518 元。

2、其中:种植业实现人均收入4076 元,占人均纯收入 35%;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 4729 元,占人均纯收入 41%;二、三产业实现人均收入 1864 元,占人均纯收入 16%; 林业实现人均收入 35 元,占人均纯收入 0.3 %;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实现 746 元,占人均纯收入 7%;其他收入人均实现 73 元,占人均纯收入 0.5%。二主要做法:(一) 、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 2 - 2 -成立了西地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每年制定西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意见 ,与各村签

3、订责任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镇 4 个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了镇、村上下联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为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二) 、加大支持,示范带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行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镇领导各包一个村,每村选派机关干部,协助各村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借助外力推动发展力度。争取各类项目涉及资金,同时协调包村支农单位开展大结对活动,多方争取发展资金。三是突出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社会主

4、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民自觉、自愿加入项目建设。(三) 、健全机制,强化督查,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为确保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创新督查机制,首先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其次是镇党委、政府每季度对各村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问效、进度检查和考核评估,形成了每季度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的督查新机制。同时还将工作实绩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从而确保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稳步- 3 - 3 -推进。三、取得成效:(一) 、在 2017 年 1 月初对全村 15 名妇代组长进行了集体免职,从而拉开了西地镇“撤组并村”工作的序幕

5、,村 “两委”领导班子相继在各片区兼任党支部书记,全村下设成立了西地村党委、3 个党支部书记,经过运行摸排村 “两委” 相继结合各支部的实际情况提拔任命了配齐了个党支部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委员,生产干事,妇带组长,相继产生,而提拔任用的班子成员经过近半年的磨合运行,在实际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如新农村建设居民集中聚居小区,经济落实,土地清理,植树造林及其他各项工作,作用发挥较往年有所提高。 “撤组并村”工作班子配备及人员由以前的 46 人减少为目前的 20 人,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人员的精简,工作质量的提高充分活用了“撤组并村”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了 2017 年西地村的党建经济及新农

6、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二) 2017 年西地村被西地镇党委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而工程工作项目建设为中心地段居民集中聚居小区建设,这也是镇党委政府自 2017 年4、5、6 组新农村建设之后又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是西地村乃至周边村组居民居住楼区节约土地,整合资源,解决本地居民县城购买楼房二造成的夏天种地住农村,冬天农闲县城住的“两栖”农民的困难问题,努力消除城乡统筹一体化得矛盾,截止目前为止西地村新农村建设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4 - 4 -1、村“两委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居民新区及村委会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新址所占用的土地多次上门与农户协商洽谈,本着土地转让自愿,利益均享

7、,资源共享的原则,经过努力,所占用的 6 户农户 80 多亩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协商合同及转让协议均一签订完成,为楼区建设前期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2、协商配合完成了居民集中聚居小区及村委会新址的规划设计并报上级部门。3、按照镇村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加强西地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地村中心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工程,建成广场、草坪、喷泉、花坛、风景墙、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广场、人行道路、健身器材配臵;完成了村级卫生室改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主巷道得到硬化、亮化,村庄绿化率逐年提高,绿化覆盖率已达到 25%以上;人畜饮水达到国家安全标准;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

8、六乱”现象得到及时治理。4、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规范合作社的运行、土地流转、高效节水示范点建设、抓好“千元田” “双千元田 ”的创建、设施农业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的落实。截至目前,累计投资于西地村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 1303.5 万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7 年集体经济收入 22万元,村集体积累已达到 310 万;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2017 年人均收入可达 11556 元,比去年增长 1500 元,二三产业成为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非农收入比例已达到 46%以上。- 5 - 5 -5、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六统一”标准,在每个中心逐步配套完善

9、 “四区建设” ,兴建了西地村鑫源小区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安居富民住房任务 210 户。6、目前,西地村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 100%,农村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低保户和五保户得到全面救助,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弱势群体创业致富。7、积极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节日开展文化体育娱乐及教育活动。目前;西地镇所辖各村无重大案件及超越级上访现象,并先后获得文明村及平安村的称号,同时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三)根据自治州 2017 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与考核细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情,西地镇被县委拟定为创建州级精品示范镇、农牧民纯收入万元乡镇。为确保精品示

10、范乡镇、万元乡镇的创建工作,我们通过争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不断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乡镇、万元村标准。按照县委 2017 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分解方案中示范点增收目标为 1200 元以上,我镇被确定为 2017 年新增万元乡镇。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镇完善各类措施,确保人均增收的落实工作。2017 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 11556 元,比上年增加 1518 元,所辖六村人均收入全部过万元。其中:东地村人均收入 12305 元,比上年增长 3914 元;西地村人均收入 11220 元,比上年增长 2617 元;桥- 6 - 6 -子村人均收入 10742 元,比上

11、年增长 2544 元;小渠子村人均收入12801 元,比上年增长 4136 元。 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增加。2017 年新增节水面积 8.6 万亩,完成率 143%。目前全镇累计节水面积 16.5 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66%。土地产出率水平提高。2017年西地镇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水平为 1700 元/ 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收益,实现单位面积产出水平3000 元/亩。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标准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今年西地镇达到规模经营的播种面积为64238 亩,农业规模经营站的比重为 27%。农民组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龙头带动型、农民合作创办型

12、等多种模式,推动统一经营、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结构。2017 年,西地镇参加协会农户 1962 户,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 51.9%。到 2017 年,全镇规范化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4 个以上,农户入社率达 94%以上,全面覆盖重点产业和所有行政村。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促成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西地镇 2017 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8600 人,农业劳动力比重仅占 26.5%。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今年我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 56850 元 /人,全面完成 2017 年目标值 56260 元/人的目标。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增长。

13、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94.5%以上。绿色农业比重有所增加。狠抓绿色农产品生产基- 7 - 7 -地建设,加快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产品播种面积 11134 亩,比重占 48%。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降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新型回收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 50%。村庄绿化覆盖率上升。继续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30%,为村民乘凉、休憩、交流提供方便。农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农牧民生活条件改善程度达 92.3%。农牧户参加农业保险率提高。2017 年参保率达 6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

14、和救助对象全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标准比去年有明显增长。(四)一是全面完成农牧业现代化的指标测算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 15 号文件及昌州党发( 2017)1 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对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二十一项指标进行了认真测算。目前,指标推进测算工作已全面完成,建立健全了台账。二是农村经济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农牧民人均收入。2017 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11556 元,比上年增加 1518 元。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基地已建 105 座大棚栽植的葡萄、油桃、蟠桃及蔬菜,目前长势良好。今年新建大棚 21 座,105 亩现已全面完工;专业合作社。按照“六有”合作社的要求,我镇成立专业合作社 20个

15、,其中,农业产业合作社 13 个,畜牧产业合作社 7 个,会员 486人。产业化基地建设。种植总面积达 23.2 万亩,其中种植小麦 1- 8 - 8 -1.46 万亩,种植玉米7.5 万亩,甜菜2.2 万亩,裸仁南瓜 8458 亩,其它经济作物 11937 多亩。“千元田”创建。分配千元田任务 13.3 万亩, “双千元田 ”4.6 万亩,现已全面完成。分配千元田示范点 6 个,实际完成 12 个,双千元田 4 个。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坚持把农业新品种引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全镇引进新品种 29 个,新技术 19 项,良种使用率和新技术推广率均达100%。土鸡养殖

16、。建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土鸡养殖大户 45户。投资 310 万元,建立青年创业基地一个,以此带动全镇土鸡养殖的发展。挤奶厅建设。西地村新建标准化挤奶厅 1 座,实现集中挤奶和封闭挤奶,推动奶牛养殖上规模,上层次。林果业。2017 年农田防护林任务 350 亩,现已完成 420 亩;道路绿化任务 6 公里100 亩,现已完成 7 公里 100.3 亩;完成居民点绿化任务 2 个 50 亩。完成特色经济林任务 1650 亩,完成率 110%。水利工作。分配任务6 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6.1 万亩,完成万亩节水示范点 4 个。农民就业创业。截至目前,成立劳动力转移协会 1 个,完成率达 100%,转移劳动力3077 人,完成率达 11 8.8%;完成农牧民技能培训 690 人,完成率达 106%;已完成创业培训 116 人,完成率达 116%。第二篇: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 9 - 9 -报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