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1771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 -八大菜系介绍_图文(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饮食文化药学系:卜晓阳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悠久的饮食历史、民俗和饮食美学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形成宣传推销饮食商品的能力 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管仲 :“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民以食为天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 “ 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国际御厨协会: “ 政治产生隔膜,美食使人相聚。 ” 中国四大国粹: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中国烹饪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重要而最富代表性的一部分。中国烹饪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致。老子论饮

2、食: 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论饮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 食不餍精,脍不餍细。 ” “ 凡食,色恶者勿食,味恶者勿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 “ 唯酒无量,不及乱。 ”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孙中山: “ 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 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 ” ,中餐将成为 “ 世界人类之师导 ” 。“

3、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 ”商周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斯图,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商代人面纹铜鼎 中庸 : “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宋应星 天工开物 : “ 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曹丕 典论 : “ 二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 ” 。饮食的功用 满足生理需要。 满足心理需要。 满足社交需要。饮食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 :一是名词性 “ 吃的和喝的东西 ” ;一是动词性 “ 吃东西和喝东西 ” 。汉代刘熙 释名 : “ 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 英语: 的和喝的东西常的膳食东西和喝东西烹饪的概念 易经 鼎 : “ 以木巽火,亨饪也

4、 ” 。 左传 : “ 和如羹也,水火醯醢( 梅以亨鱼肉 ” 。 “ 亨,煮也 ” 。 仪礼 有 “ 皆饪 ” ,孔颖达注: “ 饪,熟也 ” “ 烹饪 ” 意思是 “ 煮熟食物 ” 。 周礼 地官 中有 “ 调人 ” 的官名,“ 调人掌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 ,也就是当今所说的调解人。 烹调三要素:刀工、火候、调味。 刘向 新序 杂事 :师旷讨论齐桓公何以能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时说:“ 臣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 ” 食家 饕餮饮食文化 周易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 人们在长期的饮食生产和消费时间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

5、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食惯制。 季羡林:德国的厨师是工程师,中国的厨师是哲学家。台湾人类学家萧家成: “千千万万个家庭和个人,都是饮食文化的实践者,又是饮食文化的载体,组成整个饮食文化的庞大体系。人类个体的饮食行为在选购、烹制、食用三个方面,构成相互密切的全部过程。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这个过程,是知识、观念、心理和行为四个文化层面相结合的体现。在当代人对饮食的五大需求(饱腹、安全、美味、营养和健康)中,健康和营养是构成科学饮食文化的核心基础。在此基础,营养的全面平衡、酸碱平衡、荤素平衡、粗细平衡等饮食观念,是科学饮食文化的主导。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

6、体系 东方饮食风味: 5000年发展历程。植根于农林经济,以粮、豆、蔬、果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的界限分明;猪肉在肉食品中的比例较高,重视山珍海味和茶酒,喜爱异味和补品;烹调方法精细复杂,菜式多、流派多,筵宴款式多,重视菜点的艺术性和菜名的文学修辞;医食同源,以传统的中国医药学作指导,强调季节进补与药膳食疗;习惯于圆桌合餐制,箸食,讲究席规、酒令及食礼;受儒教、道教、佛教等影响较深,历史文化积淀多,烹调意识强烈;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以悦目畅神为满足,讲究博食、熟食、精食、巧食、养食、礼食及趣食;现代科技含量相对较少,具有东方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西方饮食

7、风味:3000年的发展历程,以法国菜为主干,以俄罗斯菜和意大利面点为两翼,还包括英国菜、德国菜等;植根于牧、渔业经济,以肉、奶、禽、蛋等动物性食料为基础,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界限不分明;牛肉在肉食品中比例高,烹调方法简练,多烧烤,重用料酒,口味以咸甜、酒香为基调,菜式、流派与筵宴款式不多,但质精、规格高,重视饮宴场合的文明修养,喜好以乐侑食。受天主教、耶稣教影响较深,重视运用现代科技不断研制新食料、新炊具和新工艺,强调营养卫生,是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注重社交礼仪,酒水和菜点配套使用,习惯长方桌分餐制,叉食,餐具华美,进餐气氛温馨。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阿拉伯饮食风味:1300年发展历程,与伊斯兰教

8、同步发展。根植于农林牧渔经济,植物性与动物性食料并重,膳食结构较均衡;羊肉比例高,重视面粉、杂粮、土豆和乳品,不尚奇珍;以土耳其菜点为核心,包括巴基斯坦菜、印尼菜等;烹调技术古朴粗犷,长于烤、炸、涮、炖,嗜好鲜咸和浓香,习惯于席地围坐抓食,辅以餐刀,待客情真意切。受伊斯兰教 膳食法令 影响,选择食料、调理菜点和进食宴客都严格遵守教规,忌血生,戒外荤,过斋月,特别讲究膳食卫生,食礼端庄。人类利用环境维持生存的五大基本模式 狩猎和采集 畜牧 粗放农业 精耕农业 工业化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悠久的饮食历史 独特的饮食科学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 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 丰

9、富的饮食品种 多彩的饮食习俗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以生产力和烹饪水平划分:史前熟食、陶器烹饪、青铜器烹饪、铁器烹饪 以历史朝代划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以饮食发展的进程划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 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茹毛饮血 燧人钻火 神农播谷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六谷:稷、黍、麦、菽、麻、稻。黄帝命炊 仪狄初酿 夙沙制盐 茹毛饮血 中国有伏羲和女娲的创世纪神话,现代考古发掘,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古希腊亚历士多德: “ 动物的生活行为

10、可以分为两出 其一为生殖,另一为饮食。 ” 孔子: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原始人类的饮食动物性特征明显,主要有打猎和采集,是生食时期,谈不上饮食文化。隧人钻火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 40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有了人工火,人类开始了熟食时代。 这时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烧烤,或者还有 “ 炮 ” 即用泥土包住食物烤干。还有一种 “ 石板烧 ” ,即在石板上烙。 “ 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炙,以为醴酪。 ”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会利用石块熟食,桦树皮或牛皮作盛器。甚至南方有的地方还用柳条筐炒谷子。用火熟食的意义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用火熟食,结束

11、了人类生食的生活状态,使身体素质和智力得到更加迅速的提高。 用火熟食,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彝族祭火节 原始种植业、磨光石器、陶器和家畜饲养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陶器的发明,为中国人从半熟食时代进入完全熟食时代奠定了基础。蒸法是东方世界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烹饪方法,这种传统已有六千年的历史。 为获得更多食物,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家畜中狗、猪的驯养历史最早,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 “ 六畜 ” 在新石器时代都已驯化成功。单耳陶鬲伏羲、神农、黄帝、后稷与民食 三皇本记 :伏羲氏 “ 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 ” 通志 三

12、皇纪 : “ 炎帝神农氏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艺五谷,故称之神农。 ” 周书 : “ 神农耕而作陶。 ” 古史考 : “ 黄帝作釜甑 ” 。 “ 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 后稷教民稼穑黄色神圣的观念 尚书 最早提到 “ 五行 ” ,其中 “ 土 ”对应方位中、颜色黄、五谷粟(或黍)、五帝黄帝、五味甘、五气香。 周公 “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 “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 甘滑 “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 ”六畜 三字经 : “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 马在古代仅供军用官骑。牛用于耕地,朝廷仅限于祭祖( “ 诸侯无故不杀牛 ” ),民间严禁屠杀。羊也

13、很珍贵, “ 大夫无故不杀羊 ” 。 鸡狗猪则是农业的副产品,成为我国人民饮食结构中有益的补充。 孟子: “ 七十非肉不饱。 ”“ 五母鸡,二母彘,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仪狄初酿 世本 : “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 战国策 : “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 酒应该在原始种植业后不久就被发明。 “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 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制酒具,酒成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饮料。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基本齐备 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 烹饪技艺与

14、饮食品初步发展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前 21世纪 21年) 伊公说味:伊尹名挚,从小由庖人抚育,夏末商初辅佐商汤建商。美味要靠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来烹调。 酒池肉林: 钟鸣鼎食:九鼎八簋、八珍百馐、尚食天官、饮食礼仪 五味调和与诸子食教: 青铜文化 铁器烹饪阶段饕餮纹饰 古人以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史记 : “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 饕餮兽面纹商周时代非常流行,是青铜文明时代的标志,被美学家称为 “ 狞厉的美 ” 。 现在也有 “ 美食家 ” 之意。苏东坡著有 老饕赋 。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护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现在来说,饕餮的主要含义是食文化的象征 。酒池肉林 夏桀、商纣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建过,最著名的应该是商纣王。 青铜文明和酒文明是商文化的两大标志。 商代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早期青铜器含铜量高达 90而晚期铅含量增加,高达 21长期用来盛酒加热,饮酒者必然会中毒。 史记 载:商纣王刚即位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 ,能“ 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 , “ 知足以距谏,言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美食烹饪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