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65844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杏琴亮出词语的色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亮出词语的色彩小学高段词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柴杏琴 13184222256【内容提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特别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笔者审视并剖析当前高段词语教学“水土流失” 现状与成因,不禁感到焦虑。小学语文高段的词语教学绝不是“鸡肋” ,更不 该成为“鸡肋 ”。我们教师该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寻找出适合高段的词语教学的多种有效策略:1、存而不解,反复回 荡;2、口诵心惟,相映成趣;3、以词带句,注意联系;4、能说会写,深入浅出。 让词

2、语教学也能像其他教学板块那样生气勃勃,五彩缤纷! 【关键词】 高段语文 词语教学 建议 一、高段词语教学“水土流失”现状的透视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特别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词语教学贯穿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始终。然而,审视我们的周围,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却开始呈现出“水土流失”的现状。课堂中,它的地盘越来越小,成了“鸡肋”。那么,被流失的词语教学去了哪里呢?1、课前初步预习承包词语的学习走过教

3、室窗前,听到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第 19 课,标出生字音节,抄学科:HA序号:- 2 -写新词两遍,查字典并标上新词的词义”这是一项再普通不过的预习作业了。次日的课堂上,词语学习止步于阅读课前,浮光掠影式的读词,或者孤立的词语解析,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词语教学现象比比皆是。就这样,词语教学的任务,被学生预习给承包了。2、课后反复抄写经营词语的积累翻开学生作业本,看见孩子端正的字迹:他们抄写的是课后的词语,一遍遍,一排排,一列列 作业纸翻过一页又一页,密密麻麻。望着这单调而重复的字体,令人动容。笔者禁不住思量:难道,这就算是巩固学习了吗?这就算是积累词语了吗?3、考前大量听写蒙蔽词语的掌握走进孩子

4、家中,发现一个常见的情景:母亲对着一张打印纸逐个报词,孩子奋笔疾书。这次的任务,是一个单元词语听写,他们正在备考。母亲报呀报,孩子写呀写。他们也许在担忧:“明天会考到这个词吗?能写出来吗?如果出现了个新词,那该怎么理解啊?”是呀,仅仅只是会写,怎么能算是掌握了呢?二、高段词语教学“水土流失” 现状的剖析1、习惯影响对词语教学的认识过于狭隘有的教师认为,词语教学只是中低段年级的教学重点,到了高年级,词语教学只是为了顺利阅读而进行的障碍扫除;还有的教师认为:小学高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巩固,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怎么能浪费在词语教

5、学上呢?这些认识与概念,是狭隘的,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2、理解偏差对新课标(词语学习)理解停于表面我们来看看课标中对于学生的词语学习,除了正确读写之外,提出的界定:低段(12 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段(34 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 3 -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 词的意 义。高段(56 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课标内容显示,学生词语学习能力随着年级增

6、加和语文学习,逐步提高。于是,有些老师认为,当学生到了高段,课堂中弱化词语教学是自然的事。然而,课标提出的是目标和内容,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整齐划一的达到相应的成效。事实上,高段词语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广更深,任务更重,我们教师应深入细读课标,进行理解,以更好的调整词语教学的策略。3、对策缺乏缺乏丰富有效的词语教学措施常态课中,多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学生简单认读后,挑个别词语解析,随后就是阅读教学隆重登场。读记,抄写,听写,反反复复, “一、二、三跑完音、形、义” ,这样的词语教学,单调得像是一张白纸?效果呢?也许,也只是一张白纸吧!盘点着这样的现象和成因,笔者不由得感

7、叹,难道小学高段语文的词语教学只能如此吗?不,绝不行。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学生在阅读时领会句意,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探究内容,感受意蕴,无不建立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是的,词语教学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我们教师该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寻找出适合高段的词语教学的最佳策略。让词语教学也能像其他教学板块那样生气勃勃,五彩缤纷!三、高段词语教学策略的探寻词语是我们瑰丽的祖国语言的组成部分,或激情澎湃,或细腻真挚,或灿烂或阴霾,或轻俏或沉重,或褒或贬,或正或邪 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词语本身的特点和词语出现的语

8、言环境,采用各种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 -1、存而不解,反复回荡。汉语言中的有一类词语,我们通过字面,就可以了解它的大概含义,如“桃红柳绿” 、 “鸟语花香”等,小学高段的孩子只要朗读几次及能够很快理解并使用,到了高段,课文中出现了更多含义丰富的词。在学生初读词语后,也许不能马上了解它们的内涵,老师可逐步引导他们在随后的读书中,自觉去理解并掌握。(1) 、一类词语一阵形课堂中,词语怎样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是个学问:由字,到词,再到词所在的句子的,台阶式呈现方式给了学生一个逐步提升的阶区

9、;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区分排列则不知不觉告诉学生词语的类别;由ABB,AABB,ABCC 等构词特别呈现,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活跃,朗朗上口,这些词语呈现形能够式迅速达到先入为主, 一目了然的学习效果。日前,笔者聆听了两次五上草帽计的教学,其中一位老师的词语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将文中的词汇排成两列并启发学生自读体会。呈现形式:镇定自若 眉开眼笑 神机妙算 毫不介意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狼狈而逃学生在反复诵读后立即发现,第一排都是描写红军正面形象的褒义词,而第二排都是描写白军反面形象的贬义词。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学生不能马上说出每个词语的具体意义,但是对于它们的词性

10、和大概意思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在随后的阅读中,学生对这些感受就十分丰富了。教材中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因模糊而去理解,由理解趋向清晰的过程。(2) 、一个词语一个故事词语中的成语承载了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响遏行云”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卧薪尝胆” 它们意蕴如此丰富,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典故,一个道理。这些成语要让学生从字面来理解时很困难的。我们老师不需要对它们- 5 -做一字一字的详细分析,当然,更不能放手不管。我们不妨让孩子读读相应的故事,说说其中的道理。这会让词

11、语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快乐。2、口诵心惟,相映成趣。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动作演绎和演读体验是两种比较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在中低段教学使用的比较普遍,其实到了高段,仍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1)动作演绎虽然小学高段的学生年龄已经增长到 11 岁左右,但他们毕竟还是儿童。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妨让他们通过动作演绎来学习理解词语。因为学生对于动作本身是有所体验的,转化为行动的是为学生再次感受,明白相应词语的指向。那么老师也可以鼓励高段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通

12、过对动作的演绎,更到位地掌握词语。(2)演读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 “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鲜活的词语,倘若要成为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那么我们必须使教学变得明晰而精致。演读就是其中一种简约而不浅薄的方法。在穷人一课教学中,一位老师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出示片断: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 还没来!为什么把他 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 我一顿也好!”师:你们知道“忐忑不安” 是什么意思吗? 请你读读桑娜此时 的心里活动,感受下她到底在担心什么。此时,有的学生个别绘声绘

13、色的 读,有的学生两两 对读。不久,学生开始反馈。生:桑娜害怕丈夫不肯收留两个孩子,害怕自己没办法养活 这么多孩子,更害怕丈夫 揍自己。生:桑娜已经把孩子留下了。我 觉得应该这么说“ 更害怕丈夫不肯收留两个孩子。 ”师:请你当一回桑娜,把她的心里 话读给大家听听吧。- 6 -师:是呀,令桑娜“ 忐忑不安”的又岂止是挨丈夫的揍!她还为什么而“忐忑不安”呢?生:还有对生活的担忧。师:桑娜是如此惴惴不安,请你 读读这段话。生体验桑娜矛盾、担忧的心情,读文。生:“忐忑不安”也说明桑娜内心很矛盾,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让丈夫很劳累,但她又不能对桑娜的孩子弃之不管。师:是呀,一个“ 忐忑不安”包含的绝不仅仅是

14、桑娜的紧张害怕,还有她内心的担忧,更有激烈的矛盾斗争。在上述案例中,“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开始学生始终囿于“害怕”;而结合研读体验再对自己思维的梳理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忐忑不安”除了“担忧”“害怕”,更有着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此时,一个善良而真实的“穷人”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学生心中。词语的学习也经历了一个从客观词义理解到语境词义感悟,再到人物精神体验的过程,使三维目标的达成有了很好的契合点。 3、以词带句,注意联系。一些词语出现的文本中,往往有相应的句子映衬,我们不妨让学生让学生从相关的语句中寻求词的具体内涵。(1)文中藏宝,觅到即知道。本校黄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张冠李戴”一词时,先让学生从

15、字面理解,大意是“张三的帽子戴到了李四的头上” 。随后,出示文本: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此时,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我” “张冠李戴”的表现。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自然,学生对“张冠李戴”的意义就比较明白了。(2)反复演读,口到即心到。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中“德高望重”是一个重点词语,词语的解析品德高尚,名望很大。光是这个层面的理解是很苍白的。笔者在教学这个词语时,出示了文中相应的句子:“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

16、望重的老人,在这- 7 -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先让学生反复的演读,感受老桥的德高望重。在反复地读党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会这座古桥百年来是如何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这样的方式使“德高望重”一词丰富的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脑海中。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运用这些寻找相关语句、反复演读的方法,其实就是在读中推敲词语,在读中推敲文字后面的内容,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堂该有的呈现吗?4、能说会写,深入浅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 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