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46100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检查总结的报告工作总结根据黑族人发 70 号文件精神,我局会同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对全区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区培养、选拔、 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检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情况 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有蒙古族、达斡尔族、回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 26 个少数民族,达2.1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6%。全区辖有两个民族乡,即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和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 干部组成情况。目前,我区干部总数为 26938 人(其中地级 30 人,处级 94

2、8 人,科级 6709 人) ,少数民族干部 1047 名,占干部总数的3.89%。其中鄂伦春族干部 62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的5.9%;达斡尔族干部 128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的 12.21%;满族干部 198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的 1 8.9%;蒙、回、鄂温克、朝鲜族等民族干部共 659 人,占 62.9%。 干部分布状况。我区少数民族干部分布在全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群团、事业、企业等各条战线上,其中机关 241 人,事业 302 人,企业 504 人,分别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23%,2 8.8%,4 8.1%。三县四区县级领导班子共配备了 13 名少第 2 页 共 11 页数民族干

3、部,平均每个县区达到2.4 名,其中在辖有鄂伦春民族乡的塔河、呼玛两县政府中,各选配了一名鄂伦春族女副县长,塔河县人大选配了一名鄂伦春族副主任;38 个地委、行署部门领导班子共配备 10 人,配备率 26.32%;32 家地区直属或管局所属企事业单位配备 15 人,配备率 46.88%;地县两级民族宗教局部门班子均有 1 名以上少数民族干部,两个鄂伦春族乡党政班子有 4 名鄂伦春族干部,并且乡长均由鄂伦春族干部担任。这些均达到或超过了中央和省里规定的配备比例。 干部任职情况。我区 1047 名少数民族干部中,地级干部 1 人,占地级干部总数的3.6%,县处级干部 48 人(正处级 18 人,副

4、处级 30 人,女处级干部 14 人) ,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5.1%,他们分别在 18 个地林直部门及县区、县级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干部,其中民族宗教局、宣传部、法院、党史研究室、农委、外事办、工商联、消防支队、残联、国防森林开发部、规划院、塔河县人大、塔河县政府、加区区委、加区人大、呼中区政府、农工商公司、公安等 18 个部门或单位的正职和一把手,分别由鄂伦春、达斡尔、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干部担任;科级干部 357 人,占科级干部总数5.2%,他们相应在县区及地直部门或单位任中层干部。 干部文化、专业结构。我区少数民族干部中具有本科学历 175 人,第 3 页 共 11 页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

5、的 16.71%;专科学历 396 人,占少数民干部总数的 37.8%;中专及以下学历 476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 45.5%,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 1995 年提高 1 9.8%。具有高级职称 51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4.87%,中级职称 263 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 25.1%,二者之和所占比率比 1995 年增长5.4 个 XXX 点。 干部年龄结构。我区少数民族干部 35 岁以下的 358 人,占其总数的 34.2%;36 岁-45 岁的少数民族干部 371 人,占其总数的 35.4%;46-54 岁的少数民族干部 253 人,占其总数的 24.2%;55 岁以上的少数民

6、族干部 65 人,占其总数的6.2%。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落实中央、省委有关少数民族干部选配方面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 13 个地市中走在前列,受到省有关部门的好评。 第一,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增强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责任意识。近年来,第 4 页 共 11 页地委和行署领导

7、班子把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纳入干部学习的基本规划之中,列入班子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意见 、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要求和黑组通字 13 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01-2017 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的通知文件,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主线,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和讲政治的要求出发,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据此,地委、行署始终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一是

8、结合实际,制定培养选拔工作措施。地委、行署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文件精神,在 1995 年指定下发全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五年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 2001-2017 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地域特点、民族情况的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意见 ,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以及要采取的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管理,抓好检查落实。为了把培养选拔工作落到实处,地委要求各县级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每半年向地委汇报一

9、次培养选拔工作情况,第 5 页 共 11 页一把手要对本地本单位培养选拔工作负全责,并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地委组织部每年都会同民族宗教局对各地各单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同时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督促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落实。三是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地委组织部和各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当好参谋的同时,还认真听取民族宗教局意见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各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配备和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工作;在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时,统战部、民族宗教局等部门也积

10、极主动向党委组织部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目前,我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部、统战部、民族宗教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抓好舆论宣传,形成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良好氛围。地委在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基础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文件精神、少数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重要性以及推动我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大力宣传少数民族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为培养选拔少民族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从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文

11、化素质入手,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的健康成长。地委、行署坚持把提高第 6 页 共 11 页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作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规划,通过各级党、干校分期分批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专门培训。突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理论,增强政治意识,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重点进行了市场学、营销学、宏观经济管理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和带领本民族人民致富的能力。几年来,全区地县两级党、干校共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 14 期,培训少数民

12、族干部 546 人次;举办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培训班 4 期,培训少数民族科级干部 126 人。选派到中央、省委党校学习 42 人次。仅2000 年至今就有 11 人参加省民委举办的培训班,并到广西、云南、深圳等地进行了调研。在组织理论培训的同时,切实抓好对他们的后续教育,5 年间共有 26 人次到民族院校或其它大中专院校进修。二是强化实践锻炼。为了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尽快成熟,地委采取给他们压担子和定向锻炼的作法,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或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全局,丰富领导经验。1996 年以来,对比较成熟的 20 多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13、通过下派、上挂、包扶、任县长助理、科技副职和参加促农工作,让他们经受锻炼,促其尽快成长。1997 年、1999 年、2016 年和 2004 年,地委还选派呼玛县、塔河县 4 名鄂伦春族副县长选送到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建材局、第 7 页 共 11 页江苏省宁波市政府和宾竟市丰台区政府挂职锻炼,使他们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三是扩大交流,使少数民族干部经受多种岗位锻炼。1996 年以来,地委、行署对 129 名少数民族处、科级干部进行了党政轮岗交流、县区与地林直机关上下交流、地林直职能部门之间交流。通过交流,培养锻炼了一批既懂经济又懂党务,既有基层领导工作经验又有机关宏观管理经验的少数民

14、族干部,开阔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优化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使少数民族干部经受了不同层面、多岗位的锻炼。三是从基础入手,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地委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全区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在坚持定期民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制度、考察班子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制度基础理论上,按照总量平衡、备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质、结构合理的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坚持选拔标准和条件,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及时把具备一定领导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保证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使用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和充实少数民族后

15、备干部队伍。目前,我区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处级后备干部 24 名,占县处级后备干部总数的6.02%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选拔和起用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近几年,地委对少数民族干部使用统筹考第 8 页 共 11 页虑合理安排,及提拔任用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到相关岗位,改善班子结构,增强团结,实现优势互补。一是放宽视野,拓宽来源途径,加大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几年来,地委在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坚持按事业需要选人,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想,任用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从事处、科级领导工作。在选人方面,打破常规用人,积极拓宽少

16、数民族干部使用来源渠道,破除了就机关人员选机关领导的模式,大胆地在事业、基层,甚至在企业中,多角度、全方位地选拔成熟的少数民族干部任用到县区(局) 、地直机关及乡镇、县(区)直部门领导岗位。自 1995 年以来,地委从企事业单位、基层提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42 名,充实到县区(局) 、地直及乡镇、县(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中,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二是坚持标准,完善考核,把好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关。地委在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坚持以考核与民主测评结果为依据,重素质、重公论,做到成熟一个任用一个,不成熟的坚决不用,不搞一哄而起,降低标准任用。对于按规定必须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部门,如暂时没有合适人选,职数保留,待人选合适时配备,切实保证少数民族干部任用质量。三是统筹规划,重点提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地委在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落实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第 9 页 共 11 页稳定和发展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