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45673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6年级下1-12课语文教学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师思考: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 ,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

2、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信息资料: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2师生查阅 1961 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2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

3、文,背诵课文。(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3情感目标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1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搜

4、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问题。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

5、感情读背。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

6、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

7、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2学习小结。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2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

8、理解,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读写重点: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2难点释疑:“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1注意多音字。(待、夹)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轻易:本课指

9、随随便便。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三、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重点回忆“被捕前” 、 “被捕时” 、 “法庭上” 、 “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脉络。请按照“被捕前” 、 “被捕时” 、 “法庭上” 、 “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7 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段(818 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第三段(1929 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第四段(3033 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1课文第 1 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

10、?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第 1 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 1 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李大钊遇害是 1927 年 4 月 28 日,距写文章时已有 16 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从李

11、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誝,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1927 年 4 月 26 日,李大钊不幸被捕。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 “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5小结

12、。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二、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瞅了瞅,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僱,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 、 “沉着

13、”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 “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 “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4小结。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段。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3有感情地朗读这

14、一段。4小结。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二、总结全文。1讨论文章的中心。(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2讨论文章的写法。(1)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 。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2)讨论课外练习题

15、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这篇课文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

16、)能力目标l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目标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教法指导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二)难点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三)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揭题,练说1板书课题。灯光2练说。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