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45670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3上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熊家岩小学 朱瑞一、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

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现有人数为 35 人,其中男同学 18 人,女同学 17 人。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

3、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

4、(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 ,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5、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 、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 。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2) 、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

6、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3) 、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5、 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

7、,让他们学得主动 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6、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

8、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四、课时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 59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测量(7 课时)千米的认识4 课时左右吨的认识 3 课时 3 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 课时)加法3 课时左右减法3 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三、四边形(6 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5 课时)五、时、分、秒(3 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 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 课时)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 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 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 课时)八、可能性(4 课时)九、数学广角(3 课时)掷一掷1 课时十、总复习(4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