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44439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20(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调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TOP 20核心提示: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空间、越来越好的消费氛围、较低的生活成本、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对于优秀的人才, “新一线”城市正在进行一场魅力的大比拼。它们当中谁最有吸引力?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把更聪明的人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交流,更多创新的资源。城市人口的数量与其经济活力直接相关。但当北上广这样的传统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市场逐渐饱和、生活环境日趋恶劣的时候,一些“新一线” 城市开始为公司以及公司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创意发源地。2013 年,第一财经周刊从大公司、大品牌

2、和公司人等 3 个主要维度调查了中国 400 个城市,最终根据商业繁荣程度与商业魅力对中国城市进行了重新分级。成都、武汉、沈阳、厦门等 15 个城市被划分为新一线城市,无论对于大公司、大品牌还是公司人,它们都意味着中国未来最值得把握的机会。2014 年及之后每年,我们将会根据这些城市在当年的数据表现,保持对中国新一线城市名单的更新。此外,我们还将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出新一线城市的更多排名,如最适合创业城市排名、人才吸引力排名、城市辐射力排名等,从不同维度去发现城市的魅力。今年我们首先推出的是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关心城市,就是关心那些居住其中的人们,那些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更富创造性的

3、人们。是人,不是建筑,组成了真正的城市。因此,在“新一线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的调查中,我们站在 “人”的角度来考虑构建一座城市“吸引力” 的因素。那些更吸引优秀人才的城市,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还能提供更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只有那些人们愿意留下来居住、生活的城市才会充满魅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未来的目的地。这次的排名中,第一财经周刊根据 2013 年新一线城市榜单,截取了排名前 50 的城市,然后从人才吸引力这个维度对 50 个城市重新排名。我们搜集整理了这 50 个城市的高校数量、毕业生人才储备数量、时尚品牌入驻数量、人均收入、社保上下限、薪酬以及环境等,设置了 8 个细分指标。为

4、了让我们的排名更加科学,在第一财经周刊本身所做的调查之外,我们也引入了与人才相关的各专业领域的数据合作伙伴,它们包括,中国领先的整体招聘解决方案提供商科锐国际、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服务平台大众点评网、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中国着名的房地产信息及数据服务提供商克而瑞等。最终,无锡、大连、成都、苏州、南京、杭州、厦门、重庆、长春、沈阳、昆明、长沙、郑州、东莞、宁波、常州、佛山、天津、珠海、武汉这 20 个新一线城市脱颖而出,组成了第一财经周刊“最具人才吸引力新一线城市 TOP 20”榜单。这些城市大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它们也都是大公司的战略重点城市,对于人才

5、有着巨大的需求缺口,同时还有更宜居的环境和更便利的生活条件。为了这些,年轻的公司人们愿意来到这里,并落下脚来,在此工作和生活。而城市也正因此繁荣。2011 年,李永强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把户口从家乡广州迁到了苏州,算是彻底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他是 5 年前开始在苏州工作的。起初决定去这个城市,是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传统说法的影响。而他在德国留学时,也已经习惯了中小城市的生活,“德国没有什么大城市。”他担心,北京、上海之类的更大的城市会让自己迷失。同时,因为不想离家太近,自己还年轻,希望能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李永强放弃了去珠海的这个选择。这种看似很个人化的理由,往往成为公司人在选择城市时

6、的关键参考。这些理由也赋予了每座城市各自的性格。城市的吸引力,最终都会落到个人相关的细节上,无论城市面积多大,发展到什么阶段。8 年前,刚到苏州工业园区湖东区入职博世的时候,李永强看到的是“一片荒凉”。尽管金鸡湖风景优美,他还是打消了在附近买房的念头,住到了靠近市区的地方。很快,他就真正喜欢上了这个城市。“现代化又有古典元素。一年四季都有特产。水果、大闸蟹等等,很有特色。”李永强说。唯一让他担忧的事情,是越来越频繁的雾霾天气。在第一财经周刊针对公司人所做的“城市人才吸引力” 调查中,“空气、环境以及水等质量”这一选项是他们在考量城市的最重要因素。在回答同一份调查中“你最想去工作的城市 ”这一问

7、题时,北京这个传统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仅排在第 6 位。这一结果和它这两年频繁的雾霾天气有很大关系。这同样影响到了毕业生群体,调查研究与管理咨询公司优兴咨询(Universum)对 2014 年毕业生就业城市偏好的调研显示,上海取代北京成为大学毕业后最具吸引力的工作城市尽管来自北京以及北京周边的重点高校占了样本量(全国 100 所高校)的最大比例。在选择城市时,公司人第二考量的因素是“薪酬” ,“生活是否舒适便利”紧随其后。根据科锐国际中国企业 2014 薪酬涨幅报告,新一线城市整体薪酬涨幅和传统一线城市持平,均为 8.3%。薪酬涨幅排在前 5 的城市是成都(9.1% )、杭州(8.93%)、苏州

8、(8.93%)、大连(8.1%)和武汉(8.03%)。高级消费品代理及分销机构俊思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李秀英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她的招聘经验来看,成都过去 5 年的人才薪酬涨幅约为 50%。俊思集团目前最重视的城市是成都、南京、沈阳、重庆和天津。其中重庆和南京在科锐国际的排名中分列第 6 和第 7位。快时尚品牌 H&M 也在不断调整二线城市的薪酬策略。H&M 大中华及东南亚区人事经理张志胜告诉第一财经周刊,H&M 门店员工的起薪原本都是按照一二三线城市划分的,之前一线城市只有北上广深,但杭州的员工不断反馈当地的生活消费成本已经和一线差不多,所以现在杭州的薪资水平也被纳入一线城市体系。这些城市所

9、能够带来的效率,让这些公司愿意付出更加高昂的人力成本。2013 年新一线城市排名榜首的成都已经被众多大公司列为重点战略城市,比如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成都由于其战略地位和吸引周边消费的影响力代替深圳成为欧莱雅眼中的四座一线城市之一;在联合利华最新的一份城市评估报告里,“北上广成” 也取代了“北上广深”。这也是成都薪酬涨幅领先其他二三线城市的重要原因。而“便利性” 这一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的最基本需求,成都也提供了不错的选择。黄懋是考夫曼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他觉得,在成都,生活和工作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在他看来,一大表现在于上班的路途他家离公司步行只有六七分钟。他也因此有更多的可以自我掌

10、控的业余时间。而对他来说,这座城市的生活成本压力也不会太大。这座大饭店和“苍蝇馆子 ”比邻而立的城市,给住在里面的人提供了从低到高的各种消费选择。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茨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提到:“ 城市是人员和公司之间物理距离的消失。它们代表了接近性、人口密度和亲近性。它们使得我们能够在一起工作和娱乐,其成功取决于实地交流的需要。”这也正是 25 岁的王璐决定回到武汉创业的原因。王璐 2011 年从英国 Kings College毕业回国后先到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以及上海的一家公关公司实习了大半年,之后萌生了把家人收藏茶叶的爱好变成生意的想法。她觉得,武汉更有发展空间,也更容易成功。“未来会

11、有很多一线城市以及国外的商业模式引进到武汉,如果做得好可以去引导消费者。而且武汉人对各种新东西都很愿意尝试,只要做得好很容易留住顾客。而在北京、上海因为竞争已经很激烈,只有做得最好的才能被人看到,在那里创业的门槛也非常高,风险更大。”王璐选择武汉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有更多的人脉关系。她在英国留学的很多湖北朋友现在都回到武汉发展了,有的接管家族生意,有的像她一样开始创业,也有不少到外资公司去上班。“当人才都愿意留下来时,这个城市就会变得不一样。” 王璐说。各地政府城市的管理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能够以自己为目的地。“政府的政策倾向性比较明显,为了整个

12、带动经济会建立一些产业园,并提供政策扶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万宝盛华集团综合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夏梦男说,“ 有一些城市规划,比如成都和西安,IT 行业有相应的国家产业园和国家软件园。西安的电子高新区旁边就有大学作为匹配。”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成都市人才办主任王乾也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从 2011 年起,成都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 1.2 亿元,用于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也就是“成都人才计划”,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武汉市政府则希望把人才从传统一线城市吸引回来。2012 年,武汉市政府联合科锐国际,针对湖北籍以及曾在武汉学习和工作的人才开展了“楚才回家” 项目,并第一次到深圳召开大型招聘

13、会。项目吸引了 1500 多人到招聘会现场。苏州市政府自 2007 年启动“姑苏领军人才” 计划,给予符合条件的人才以 50 万至 25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100 万至 400 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等支持,同时还对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医疗、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予以优惠,并举办各种创业大赛。“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加上地理优势,让苏州成为蛮不错的选择。”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 Cherry Mak 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些城市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人才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除了传统一线城市,它们还需要跟其他新一线城市竞争。“我爱人说,如果我在苏州老城里她可能就不会太支持我了

14、。老城和国内其他城市没什么差别。”李永强说。第一财经周刊 城市人才吸引力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北上广深,公司人最希望去工作的城市,排在第一的是成都,第二是厦门,然后依次是杭州、苏州、青岛、广州、大连。“只有那些人们愿意留下来居住、生活的城市才会充满魅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未来的目的地。”所有这些针对人才所做出的努力最终落实到了活跃在城市里的大公司那里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经济活力息息相关。越来越多全球 500 强企业战略布局从传统一线城市转向新一线以及更低级别城市,或者是生产研发方面的转移,或者是销售市场的深入。艾默生目前在中国有 4 个生产中心,其中两个在苏州,一个在沈阳。在研发方面,有两个大的服务平台

15、,一个在苏州,另外一个在西安。宜家这两年的开店计划基本都在新一线城市,2013 年 7 月宁波商场开业之后,今年 3 月重庆商场正式营业,正在筹备的是武汉商场,预计年内也会开张,接下来就是杭州和西安。洲际也正是看中了新一线城市的潜力,在 2012 年提出未来 3 到 5 年在中国的酒店数量翻番的扩张计划。而代理多个知名奢侈品牌的香港俊思集团,在 2012 年沈阳新开的市府恒隆广场一口气开了 9 家店,同时在天津新开的银河国际购物中心开了 6 家店。此前俊思只在上海、北京和广州有办公室,这两年在沈阳和天津也成立了新办公室。万宝盛华、科锐国际这样的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近两三年接到大公司在新一

16、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也明显增多,它们索性在当地开设了分公司,更方便服务客户。这些大公司和品牌在新市场的扩张一方面创造了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让人才的争夺变得激烈。?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的服装品牌 GAP 正处于这种人才竞争中。“每年我们要招几千人,未来几年还会再翻一倍甚至两倍,也就是相当于每天都要招十几个人才能满足我们在中国的门店扩张速度,”GAP 大中华区总裁 Jeff Kirwan 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要不停地找区域经理、地区经理、存货管理经理等等,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人才的挑战,GAP 开始花大力气做人才培训。他们从 2013 年开始推出牛仔专家培训,从中国的 15 家重点店铺每家挑选两名最好的店员送到上海做牛仔专家培训。然后这 30 名店员再回到店铺以及所在城市的其他店铺做培训。类似的培训还有男装专家、女装专家、丹宁专家等产品培训课程。俊思集团的人才计划名为“Top Gun”(先锋计划),这个计划针对的是第一次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