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38999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前 言不做教书匠是我们老师的又一本必读书,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读后很受启发。那我们的老师读后又有哪些体会、哪些认识呢?请细细看来!教育不需要借口读不做教书匠反思周 吉“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 ”翻开不做教书匠 ,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精谛。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

2、为什么在这一行中的进步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 ,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有句名言: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许多教师不假思索就能拎出一箩筐的借口,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家访回执调研结果不理想,分管校长找到了我们几位年轻教师谈话,而我们的借口是:身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再加上繁事琐碎的班主任工作,被压的透不过气来了,哪还有什么时间个个上门家访。再说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又不非得上门,还有电话与网络呢,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

3、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可称之为惭愧。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方法一: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以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方法二: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读书专栏2之充满乐趣。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

4、做的开心,而结果呢,我们真的会很开心的完成这件事情。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还有一次,教导主任让我参加一个市级评优课,就说是锻炼锻炼,问是否愿意。我拒绝了。借口是:我现在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再加上班主任,太忙太累,下次吧,下次我不做班主任了,再多参加一些这类比赛。理由又似乎很充分。仔细想想却是可笑,班主任与参加评优课有什么关系,如下次还做班主任那是不是就还不参加这类比赛?忙、累那都是借口,这种借口,实际是一种忧虑、恐惧和自我意识的困难。而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忧虑和恐惧的呢?因为对自己没有把握,怕比赛

5、出丑而遭人取笑。如果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恐怕始终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业务,那就完了。渐渐地,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常常想,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忧虑呢?方法一:保持热诚与积极的心态。我想我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一定能做完并做好,而且不断改善。因为智者不光是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更是从自己的失误中总结原因。方法二:阅读与反思。要增加自己的业务底气,只有慢慢积累,绝无它法。方法三:当我们忧虑或碰到困难时,第一反应不能再是逃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逐一渗透。 (一)问自己,我担忧的是什么?(二)我能怎么办?并列举出所有可行措施(三)我决定怎么办?即选择你认为最适合或最熟练的方法。 (四

6、)立即着手行动。结果,真的很有效。“不做教书匠”给我的触动很大,它让我领悟到:借口就是恶习,它会使你彻底平庸。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 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 14 次;400 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握紧你手中的麦穗读不做教书匠有感王晓红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

7、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3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

8、工作。我是一个已工作 18 年的教师,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但是我敢大声地向所有人保证:“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会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宗旨,尝试着做得更好。“握紧你手中的麦穗”,假如你仔细琢磨是有些哲学道理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故事进行分析,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同的。首先问题的存在总是相对的。要看你如何去理解和解释。我们知道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没有比较哪能知道大小、美丑呢?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利进行必要的比较,然后进行删选。就像实验中这位哲学家的弟子们,他们有权利对麦田中的麦穗进行比较、筛选,然后

9、再确定哪颗是最大的麦穗。若是你一开始就确定了它就是你最大的麦穗,那么后面的就无需再做任何努力与选择,只抱着它这颗最大的麦穗而早早放弃所有的追求,那他就失去了追求的过程,体会不到追求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艰辛后所得到的成功的乐趣,人生岂不失去了目标而碌碌无为?也许又有人说,早早的抱着那颗麦穗而放弃所有的追求和奋斗,这是容易满足而不求上进的类型,是虚度光阴的典型。其次若是像故事中哲学家的这些弟子,他们为了寻求最大的一颗属于自己的麦穗而对麦田里的麦穗进行反复比较,踌躇不定,总是盼望着后面的比前面的更好、更有刺激性,那么你也将好高骛远而一事无成。我想他们的错误就是在于没有抓住到手的机会,没有把握好时间的限

10、定,当他们发现该抓住点什么时,韶光已不在。最美好的时光、最佳的机遇,不经意地在你犹豫不决的指缝中溜走了,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余遗恨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不珍惜自己现有手中的麦穗,想的、看的是别人手中的、旁边的、前边的、将来的,结果。所以,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既要抓住眼前的麦穗,也不要放弃后面的麦穗。在没有更大更好的麦穗时,你不仅要握紧手中现有的麦穗,还要不断地跟你后面发现的麦穗相比较,当发现有更好的麦穗时才能放弃你手中原有的。虽然看起来 可能有点喜新厌旧、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感觉,但这难道不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吗?旧的不去新的怎么会来呢?人少了追求人生的价值那有何意义。有些事情是在不断比较、不

11、断放弃中更新发展的。就拿工作来说, 当没有发现更能适合你的工作时,你就要尽力做好现在的工作,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但如果发现有更适合你的或者你更感兴趣的工作,我想还是应该尝试去做,说不定后者可能就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通往成功的阶梯。4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目标。但在坚守自己那份目标的同时,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不管以后你的角色发生怎样的变更,你都要紧紧握住的手中的“麦穗”。我想,人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你身上的那份责任。不做教书匠 甘当育心人读不做教书匠有感孙黎菁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沉吟良久:“一个教师,能否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换,将是教书匠和一名真正

12、的教师之间的标志性的分水岭。 ”深思过后是震撼,在管老师眼里,只用手和脑工作的竟连教师都称不上!随之而是的是叩问自己,你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吗?想着,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鲜活的身影他,小勇。他是我刚进朱棣文小学时教过的孩子,父母是外地来太打工者。而他,用我们这里的话,统称“外地囡” 。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疑问: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可课后作业能拖则拖;班中的活他抢着干,可自己身上总是灰头土脸,运气差时走过他身边还会闻到异味;他时而活泼好动,时而看似郁郁寡欢。对付他“不做作业”这一顽疾,我软硬兼施不成,往往采用最后的杀手锏留学,即放学后把他留下来补作业。记得那天,他补完了作业,天色已完全暗下来

13、,他父母也没来。他平时好象是和姐姐一起坐校车走的,让他一个人回家,我不太放心。 “我送你回家吧。 ”我随口说到。 “不不不”他连摆双手推辞,学习不自觉的孩子一般是非常惧怕老师家访的。 “你等我”没想到,我去办公室取完包回来,这小鬼已不见踪影!这么晚了,太不安全,我非逮着你不可。我疾步下楼,终于在校门外不远处把他截住。 “上车!”我用勿庸质疑的的口吻命令道。他只得乖乖屈服,坐上了我摩托车的后座。路上街灯昏黄,后座上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我放慢了行驶的速度。他示意我送他去长春路,我笑了:“我没记错的话,你家是住在城北吧。 ”“孙老师,不是,校车只能送到长春路。我下车了,在路口等姐姐,姐姐六年级

14、,可以骑自行车,我们再一起回家。 ”“哦。 ” 那你们俩每天都这样来去?” “嗯。 ”谈话间,车已到长春路,哪有他姐姐的人影!他倔强地要下车自己走回家,我哪能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逞强。车继续往前,转弯来到了 204 国道,一路沿国道向北进发。 “你家在哪里?”汽车站北面。 ”每次快到一个路口,我都问“要转弯吗”?他都回答“不要”或“还没到” 。我就索性不问,任由他指路。也不知开了多久,终于,在一条细石铺成的小路前,他示意我停下:“这里右转就到了。孙老师,我家就在那里,我可以自己走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排简陋的租住屋外,架着的几口大缸内正冒着烟,空中飘散着我熟悉的味道这次,我没有拒绝5他,

15、为了那一丝不忍,不忍见他父母为了我的到来而打他,也为了我那饥肠辘辘的肚子。“孙老师,再见。 ”他很有礼貌地注视着我,这是我不曾看到过的目光,不管是出于感激,或是为返程的老师而担心,总之,在那个凉夜,让我倍感温暖。“奇怪”的是,从那以后,虽说没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却改变了不少,尤其是作业拖欠情况比以前改善许多。我也因此没有再送过他回家。我也知道了他拖拉作业是由于要帮父母打打下手,知道了他身上异味的来由,知道了他们姐弟俩每天骑一辆车,花近一节课的时间,只为到当时还不怎么闻名的朱棣文小学读书,做我的学生在我心里,我原谅了他的许许多多,也许他也能感觉到,以心换心,而用发奋来回报老师吧。“电视出现的

16、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育;网络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育,可事实证明了一切。 ”我想,在他们的眼里,必定看到了许多教师的工作是机械的。每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它们无法取代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一个教师,只有时时触碰到学生柔软、温暖的心,才会感受到教育的神圣,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守护纯真的心灵,塑造纯洁的心灵,美化纯粹的心灵,享受心灵世界带来的教育的温润、教育的激荡和幸福。欣赏让教育无限读不做教书匠有感偶 尔假期中翻阅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 ,书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谈教育,让人感触颇深。求知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关键的问题是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其中的意思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升学的竞争让我们一心想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在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