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738028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回应的“加减法”艺术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刘华一、教师回应的意义教师回应是教师对孩子回答与反应的处理。良好的回应行为能启发幼儿的思考,维 系师幼互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体现教育的智慧性。在问与答、答与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 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精彩的回应能对幼儿的学习起到激励、指引、鞭策的作用,也使得教师的“教”更有意义,幼儿的“学”更有价值。二、误区及问题分析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材的把握与过程的预设,往往会忽视对“回应”的研磨推敲,造成回应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主要有以下的表 现:1.教师不会运用各种回应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缺乏回应的艺

2、术,抑制了师幼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影响了互动行为的连续性;有的教师虽有主动回应的意识,但不善于捕捉幼儿回 应中的价值点,以致失去教育良机。2.老师没有充分分析幼儿已有经验,未能充分估计到孩子的能力表现、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可能出现的话语,所以致使回应上的措手不及。3.经验不足,回应不够丰富,不能及时抓住孩子有价值的话语。4.老师有时会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5.临场发挥中的许多小失误影响了对孩子的倾听,因而也就阻碍了对孩子有价值话语的回应,也就是说 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6.老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就是说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意图的实现 与否, 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

3、达。2三、对教师回应的认识集体活动进行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幼儿,教 师无法在活动前预知幼儿在活动中会生成怎样的问题。作为 幼儿的支持者、引 导者与 倾听者,在新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设计 、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 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充分考虑所提问题的出发点、幼儿回答的可能性、应答的时间和内容等,然后针对不同幼儿的回答进行合理回应。相 对 提问来说, 这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胸怀活动大目标,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耐心地与幼儿一起探讨、 发现,要时刻准备

4、接住幼儿突然抛过来的球,采取多 变的回应策略,灵活有效地回应幼儿。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回应并不是无章可循,如果能够组合各种语言行为的有利因素,做好 “加减法”,智慧地删减、增加、混合使用教学回应手段,优化回 应语言行为,教育效果会更加突出。四、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研究一)做好“加法题”,激活价值点1“加法题”之一:嫁接、迁移。根据幼儿生成的问题,判断是否有潜在价值,有价 值的,教 师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同时要承接要点,提升经验。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有“主动发问、主动探究”的 权利,教师必须强化这一意识,更多地为幼儿创设发起互动的机会,并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去鼓励、去引导

5、幼儿,将生成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经验或能呈现的鲜活案例作为衔接点,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延伸主题发展。把幼儿生成的不同问题进 行有效链接,形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最关3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把握,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幼儿在活动中的知识关键处、理解疑难处,做到心中有目标,回 应有方向。两者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2“加法题”之二:抛问、接问、反问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通过追问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 抛”给幼儿, 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生成的问题激起争议时,教师从尊重幼儿意愿出发,采用 师生、生生商议策略、共同商议的策略。比如可以根据故

6、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使孩子从事物的不同 侧面去了解事物,开 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另外,有些判断性 问题、假设性问题也有利于孩子们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如 “你喜欢为什么?”、“如果你会用什么 办法? ”,这些问题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如何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 别 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纳 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

7、发展能力。 比如:小猴的出租车中,当课堂中老师发现孩子对故事的内容很熟悉的情况下,及时设置创编故事的 环节,把它 设计成一节辩论 会,改 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也能达到提高孩子语言表述力和想象力的教学目标。老师:你觉得这些动物来乘出租车, 谁会遇到困难,小猴又是怎么解决的?A:小 鸟不要乘出租车的,因 为,小鸟会飞,用不着乘。B:我不同意,因为小鸟飞累了,体力消耗多了,也需要乘出租车。C:小鸟乘出租车很麻 烦的,会飞来飞去,可能还会有鸟粪,会搞脏汽车的。4D:可以把它放在铁笼子里。E:我反对,小 鸟是客人不是囚犯,不能这么对待小鸟。F:我有更好的办法,我 们可以 请旁边的客人扶着小鸟。 G:我补充

8、,可以给它一个特殊的凹下去的坐垫,让小鸟坐得安稳,避免它 飞来飞去, 还可以给出租车安装一个小型的厕所,方便动物老师:“小朋友想到了 这么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各自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你们的辩论非常有序,你 们已经学会使用我反对,我补充,这样的语言,让老师看到了你们思维的活跃。而且你 们能够根据动物的特点,来调整出租车的装置,说明你们非常爱动脑筋,让老师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谢谢你们。那你们觉得其他动物乘出租车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孩子们接着讨论刺猬乘出租车的带来的麻烦,和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小朋友辩论的“ 球”不断地抛来抛去,老师只需要在旁边欣赏和适时地追问,点拨、提升,孩子 们就迸发出无限的智慧,

9、思路也变得无限广阔,本来一堂可能 “流产”的三十分钟的教学活动,在老师急中生智下,效果显著,三十分 钟在师生的精彩回应之间结束了,可孩子们欲罢不能,说了还想说,他们的语言能力、 质疑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为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3“加法题”之三:提升和概括在孩子原有回答的基础,概括总结提炼,美化答案, 让语言更灵动,让孩子明白原来语言可以这么表达。关于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与:1)美化语言。语言贫乏的时候,老 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回应。2)凝练地概括。比如语言课上,孩子的回答一大串,老 师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就简要地概括出四字成语,概要简练。3)赋予正确的导向。老师的

10、语言一语中的, 让孩子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向。如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中断设问,可以让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5故事作适当的想象和创编讲述。孩子们可以依据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调动生活经验,思考故事的内涵、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在创造性的想象空 间中将思维引向深入。4)提升经验: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小结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4“加法题”之四:追问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原因、问下落,那么,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追问, 往往是在了解幼儿“ 为什么会 这样想?” 、“为什么会 这么说?” 、“为什么会这么做?”, 或 顺延逻辑的思路一步步地追问:“接下来怎样?”“后来呢?”,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想通过

11、追问,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通过教师追问,使某一个孩子的想法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不仅是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 倾听、理解他人想法”、 “发现他人问题 ”、“同伴互相质疑” 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教师追问得当,是集体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什么情况 应该追问?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发展所需和把握教材内涵重点。注意提问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使问题对幼儿形成一定的挑战性。在一个教学活动整体中,可以按照 “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倾听、判断并给予回应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幼儿再思考回答”的步骤来 进行,使提 问抓住重点,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 过程, 让

12、语言教育活动成 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只要做到一点:紧扣教育目标、随机追问话题。追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幼儿回答从众性的话题时,教师及时地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为幼儿拓宽思路,找到更开 阔 的道路;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教师 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当幼儿回答偏离6主题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5“加法题”之五:有效评价适当、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培养幼儿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句 话、一个手 势、甚至是一个眼神; 评价的内容也有多种,可以是肯定、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提示。通过增加这样

13、的环节,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念,明 细清晰的概念。二)做好“减法题”,追寻教学的本源1“减法题”之一:忽略当幼儿的回答完全与课题无关,或者思路错误,或者确定是无意义的时候,可以忽略。教师对孩子的回答中不明确的地方,根据价值直接给以告诉孩子的策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或无意义的探讨。科学地 删减无关环节,精 简枝干,节约了课堂时间,有效地把握了 课堂节奏。2“减法题”之二:留疑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教师无法判断作出取舍时,可坦诚相告,把问题留给孩子,在家庭中,或在平时的观察中,或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答案,看似做了“减法题” ,其实是智慧地把学习的空间让给了孩子,激发孩子日后探讨的兴趣。

14、3“减法题”之三:淡化预设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因此,教 师在活动前要精心预设,但在活动中却要淡化 脑海中的预设,不急于求成,以开放接 纳的态度对待预设之外的生成,由生成开始,慢慢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展开充分的思考后再巧妙地与适宜的预设相衔接。三)做好“加减法混合运算”,贯通运用各手段71“混合运算”之一:预设回应与生成回应交融预设回应是指教师事先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筹划,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好的回应。幼儿会提出什么疑问,教 师如何回应;教 师提出某个问题,幼儿会怎样回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 师怎样引导;最后怎样梳理、提升等。生成回 应是指超出教师意料和准备的、创 生出来的回

15、应。后者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挑 战性,也更强调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活动起到充实与拓展的作用。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回应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因素,生成回应是活动开展的现实反映和必要补充,教师要合理使用两种手段,才能 让智慧的 课堂迸发出火花。2.“混合运算”之二:个体回应与群体回应个体回应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求和问题等面向个别幼儿的回应。而群体回应是教师面向全体或小组幼儿整体进行的回应。我们要两者统筹兼顾,有差 别地与每个幼儿 进行适时、适度、适宜地回 应互动,最终实现全体幼儿的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从教学形式入手,多采用分 组教学或小组活动的方式与集体教学交融

16、,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指导。当然在集体教学中,教 师更要 创设各种机会,与个别幼儿进行互动,使个别与共性得到有机结合与促进。 五、做好课堂回应“加减法”艺术的效果1教师对幼儿的个性化回应不再是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而是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回答,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做更深一步的探究;2教师面对孩子不同的回答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回应,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满足和提高;3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帮助教 师完成对孩子8的个性化回应。六、几点思考1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 导者、支持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应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 与需要,随 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与支持,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必备的素养。2专业成长的需求实践+反思 =成 长。由此可见,实践和反思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会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