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1647075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直辖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6年 2002年,重庆市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 ,增幅比同期全国水平高1.3个百分点。然而,重庆经济与东部 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在西部也不具有明显优势。2000 年以来,重庆经济一直排在全国 的 23位、西部的第5 位左右。重庆经济能否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一直是人 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和上海相比较,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景做简要分析。一、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距1949年 2001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20.28亿元增长到495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 , 52年间增长了126.6倍

2、,平均每年增长9.8。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13.89亿元增长到174 9.77亿元,增长32 倍,平均每年增长7.0 。由于上海经济的初始水平高于重庆,而且其经 济增长速度也比重庆高,因此,重庆经济与上海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从经济总量看,1949 年重庆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6.3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相当于 上海的68.5;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差距扩大到 205.49亿元,重庆经济总量为上海的 24.7;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91年,重庆和上海的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53.96亿元 ,重庆为上海的38.0;2001年,重庆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为3201.01亿元,重庆是 上

3、海的35.3。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1949年 2001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重庆经济的 平均增长速度高2.8个百分点。分时期看,1949年 1960年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 重庆高13.1个百分点;1961年 1978年期间,上海比重庆仅高0.6 个百分点;而在1979 199 1年间,重庆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比上海高1.1个百分点;1992年 2001年期间,上海比重庆 高1.3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过程看,上海用了10时间使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从100亿元到1000 亿元用了 33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 亿元用了3年时间,从2000亿元到5000 亿元用了

4、7年时 间。而重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耗时33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耗时13年,从1000亿 元达到2000亿元用时8年;预计从2000亿元到5000 亿元需10 年左右。2002年重庆国内生产总 值为1971.10亿元,大致相当于上海1994年的水平,重庆10年后才能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 从静态角度看,重庆经济比上海经济至少落后10年。二、沪渝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重庆与上海经济起点的差距并不大,但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可见,初始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地区间经济水平趋同是 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的结果,因此,重庆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很可能

5、是经济结构上的差距。(一)三次产业结构差距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在1949 2001年期间,上海的三次产业结构由 最初的二、三、一型逐渐演变为三、二、一型,重庆的三次产业结构则经历了最初的一二三 型、二一三型到近年来的二三一型和三二一型的复杂过程。从演变过程看,上海第一产业比 重不断下降,且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7.5以下;第二产业比重经历了先上 升、后下降的过程,在4478之间宽幅振荡,从建国初期的44快速提高到1960年的77 .9,从1960 1985年保持在70左右,1985年后不断降低,到2001年降到47.6;第三产 业比重经历了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过程,

6、其间从1949年的45.7下降到1972 年的17.3 ,而后开始逐步上升,到2001年提高到50.7。重庆的第一产业比重从占绝对地位的70.1 快速下降,但一直在 16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在50 年代快速上升,从1949 年的不到20提高 到 1960年的54.1,60年以后基本在40 左右窄幅波动;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稳步攀升态势 ,从最低不足10提高到41.7(见图1图2) 。就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重庆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上海,第二、三产 业的比重则明显低于上海。此外,重庆工业化水平也远低于上海的工业化水平,1949年 20 01年期间,重庆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最高时也

7、只有 50.1,直辖以来的最高水平仅为35. 3,且其比重逐年降低;相反,上海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最低在42以上,最高达到77 .1。上述分析表明,重庆与上海经济水平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结构不同引起的。采 用因果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经济结构(主要是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比 重)的差距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 重庆与上海非农产业增加值的差距每缩小1 (以上海为100) ,则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75;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差距每缩 小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会缩小0.53。(二)工业结构差距从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看,重庆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高于上海。如果按规模以

8、上工业行 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排序,重庆排在前5位的行业增加值之和占总量的58.5;而上海排在前5 位的工业行业增加值之和只占45.7,比重庆低12.8个百分点。从行业发展的平衡程度看, 上海工业的行业发展平衡程度好于重庆,增加值比重排在前5位的上海各工业行业之间,其 增加值所占比重差距仅为6.9个百分点;而重庆前5位的工业行业之间增加值的比重之差为21 .7个百分点,比上海高14.8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具有高 速发展能力的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汽车、设备制造、冶金、机 械、化学等,它们占据上海工业的主导地位,其提

9、供的增加值占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 值的68.9。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主要是新兴行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 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 物医药制造业六大行业,2001年,这6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0.5。重庆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汽车摩托 车制造、能源、化学、冶金、医药、烟草和食品等行业,它们的增加值之和占重庆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0。重庆工业的支柱是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采掘、化工医药业、建 材和食品工业,而属于高速成长型的新兴行业,如电子通信、生物

10、医药等还未能成为重庆工 业的主导力量(见图3图4 ) 。重庆与上海在工业技术含量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差距也很大。2000 年上海工业 RD 经费支 出 427887 万元,其中制造业 416250 万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559 万元;重庆 工业 RD 经费支出为 66412 万元,仅相当于上海的 15.5,其中制造业 65104 万元,仅相当于 上海的 1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98 万元,相当于上海的 4.3。2000 年上海 工业 RD 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 16965 人年,其中制造业 16681 人年,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80 人

11、年;重庆工业 RD 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折合全时当量为 583 1 人年,相当于上海的34.4;其中制造业为 5715 人年,相当于上海的 34.3;电力、煤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 人年,相当于上海的 7.5。2001 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21.8;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16.0 ,比上海低 5.8 个百分点。按照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来判断,上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 程的三个阶段和工业行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重庆现在正处 于工业化进程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工业行业结构正向高级结构

12、形式演化,工业结构 的调整优化还任重道远。(三)第三产业结构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看,1978 2001 年期间,上海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 结构经历了由第一层次占主导地位向第二层次占主导地位的过渡,其中第一层次(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最高时的 71.7下降到35.7,下 降了 36 个百分点;第二层次所占比重快速提升,由最低的 17.9提高到最高的 50.3,上升 了 32.4 个百分点;第三层次(不含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下同)所占比重缓慢攀升,由 6. 8提高到 13.7,提高了 6.9 个百分点。在此期间,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结构没有发

13、生 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由最高时的 54.2降为 2001 年的 38.0,但仍然占据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第二层次所占比重缓慢上升,由最低的 24.0 提高到 34.1,提高了 10.1 个百分点;第三层次所占比重则经历了先逐步下降、后缓慢回 升的过程,由最高的 15.4降到10.5,再回升到 12.4。 (见图 5 图 6)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呈现 出阶段变化的特点。第一阶段是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各行业占主导地位,流通领域的商贸和 交通通讯业配合发展;第二阶段是第二层次的金融保险和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阶

14、段是在金融保险业发展 的同时,第二层次的其他行业如综合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以及第三层次的教育、科学研 究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从沪渝两地第三 产业内部层次结构的演变过程来看,上海已经于 1996 年完成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目 前处于第二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重庆目前仍然处于第三产业发 展的第一阶段中后期,即将跨入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总体看来,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经济结构转型任务,进入了经济 腾飞时期;虽然此后仍将会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主要是在经济发展中进行结构优 化。与上海相比,重庆仍处于经济

15、起飞前的结构转型时期,还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调整任务, 重庆必须在结构调整中谋求发展。只有完成了经济结构转型,重庆才会进入经济腾飞阶段, 国民经济才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归 根结底是由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导致的。三、重庆经济发展追赶上海的前景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前后,其经济发展将进入一 个高速增长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大多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日本从 1961 年到 1973年保持了 12 年 的高速增长,GDP 年均增长达到 9.8;韩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 11 年;新加坡和香港的高速增 长期则达到 33 年之久。从国

16、内来看,在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前后,上海增长速度在 10以 上,深圳则在 14以上,广州增速在 1226 之间。由此可见,在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 前后,重庆经济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在 19922001 年的 10 年间,重庆经济的实际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2,而在1979 年 20 01 年的 23 年间为 9.7;从建国以来重庆经济的增长率情况看,重庆每个 10 年的经济年平均 实际增长率最低为 7.1(不包括 19601969 年) ,而最近 10年为 11.2。我们认为,重庆 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各年的增长速度有波动,但以 10 年为一 期的平均增长率不会有太大波动。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重庆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 们对重庆未来经济增长率(名义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