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640767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内容摘要:美声唱法是一种具有传统性的科学的歌唱方法,最初是指 17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成熟于 18、19 世纪的那种雅致的意大利歌剧歌唱风格,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混声区唱法”在歌唱中的运用。本文主要是从对气息的控制、声区的统一、正确的读音、整体性技术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在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并从教学的角度介绍了声乐教学中所需要遵循的艺术规律、声乐老师的自身素质。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呼吸 发声 共鸣 语言美声唱法是一种具有传统性的科学的歌唱方法,最初是指 17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成熟于 18、19 世纪的那种雅致的意大利歌剧歌唱风格,它具有音乐宽广、

2、气息通畅声音连贯、 混声区演唱、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独特的咬字等特点。美声唱法作为一门技能技巧性很强的艺术科学,在声乐教学中,历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其技术训练的方法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参考书本的理论知识与本人在美声唱法声乐训练中的心得体会,系统的论述了在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并从教学的角度介绍了声乐教学中所需要遵循的艺术规律、声乐老师的自身素质。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一) 美声唱法的起源美声唱法最初是指 17 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成熟于 18、19 世纪的那种雅致的意大利歌剧歌唱风格。 Bet Canto 在意大利中的含义是“美好的歌唱” ,也被我国声

3、乐界誉为“ 美声唱法”,我们一般会将其理解为,一种具有声乐美学观点、声乐技术理论以及统一的声乐教学的歌唱方法,它是一种多出现在舞台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唱法。然而在西方的 Bet Canto 的理解是指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人在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其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式以及歌唱方法。1594 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世界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600 年,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与卡奇尼合作写了歌剧尤丽狄茜,它是第一部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乐谱的歌剧。歌剧(opera )的产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指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一体的舞台艺

4、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史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成为 Litbretto,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aria )、喧叙调(recitative)、重唱、合唱(chorus)、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ballet)等。1607 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完成了歌剧史上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上的歌剧奥菲欧。在歌剧中,他大量的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初步具有了 a-b-a结构的咏叹调形式,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后来在那不勒颠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的歌剧创作中,确立了具有丰富旋律的 a-b-a 形式的返始咏叹调在歌

5、剧中的中心地位。咏叹调作为一种独唱形式,往往被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以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它是歌剧中的核心段落。咏叹调的演唱,注重优美的音质和华丽的演唱技巧,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胜于戏剧表演。在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戏剧表演与乐队伴奏均屈居于从属地位,剧中不用传统的合唱及芭蕾场面,而是用高度发展独唱技术。由于独唱的咏叹调要求歌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质,因此,一种新风格的发声演唱方法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自产生以来,其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一直随着时代以及所演唱的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

6、唱法之一。(二)美声唱法的特点1、宽广统一的音域 :一般美声唱法歌手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如此宽广的音域中都包括三个不同的声区,各声区因人的自然发声状况而有又呈现出不同的音色,但是美声唱法却能使其得到平稳的过渡,并达到完美的统一。 2、胸腹式联合呼吸: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有弹性能控制,伸缩性强,气息储存量大;如果和声带配合的巧妙不但音量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并有很好的声音连贯性和弹跳性。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母音变化及咽

7、部管状的调节,有利的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3、真假声的混合使用:当我们在区别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时候,“混声区唱法 ”则是美声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从美声唱法的声音来说,是将真假声按一定音高比例混合起来使用,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多而变得以假声为主,也就是说真假声都是会用到的,也就是绝对地要求真假声混合,不只是嗓子的混合,共鸣状态也是混合的,从而造成一种完全统一的现象。所以在美声唱法的歌唱训练中,我们会强调着重真假声的比例处在何种状态、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声为主还是假声为主。4、共鸣腔体的充分运用:从共鸣上说,美声唱法是全共鸣

8、,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共鸣同时出现的,使得我们在歌唱的同时,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将其积极的调动起来,使其“韵味十足”,达到特有的音响效果。5、独特的咬字:美声唱法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也就是是唱“韵”。这种咬字法比较圆润,有利于帮助气息声带的配合,声音穿透力强,口型自如美观。 二、声乐教学中所需要遵循歌唱艺术规律(一)正确科学的歌唱训练演奏音乐需要乐器,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有一个设计、绘画、选料、制作的过程,然而声乐的“乐器”则是长在自己身上的,这个乐器是要

9、通过正确科学的歌唱训练来重新制造它的,而好的歌唱方法就是制造乐器的过程。通过科学的歌唱训练要制造出的人声乐器既要唱出所需要的音高、音域,又要唱出优美动听、抒发情意的音乐,并且歌唱者不感到嗓子累。有了好的歌唱方法,使得歌唱着既能自如地传情达意,又能延长艺术寿命,这就老师和同学在声乐教学中共同努力的目标。1、歌唱训练方法因人而宜: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在生理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又各有差异,所以在歌唱训练中,“千人一法”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声乐教师们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嗓音条件,与后天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因素,进行客观、切合实际的分析研究,采取即符合科学共性又符合个人嗓音特点的训练方式,

10、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2、歌唱训练发展循序渐进:我十分喜爱学习声乐,在课下自己练习的时候,有时没有量力而行,挑选一些“大歌 ”来唱,忽视了基础练习,难免走进了误区。后来通过老师指导,我明白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尊重科学的规律,要重视基础练习,不可以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只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妨碍声乐学习的进程。所以我有一个体会:歌唱训练的的负荷量应该是逐渐增加的,一些技巧性的声乐练习也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慢慢的磨练,这样才能逐渐使嗓音得到一个稳固的发展,并且自身对自己声乐的认识和技巧的掌握,也是需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模糊到深刻的过程。(二)在音乐学

11、习中的人个素质 学音乐的首先的必备条件就是音准、节奏的感觉要好,同时也离不开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识谱能力、听音的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在歌唱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语言的歌曲,并且在不同的歌曲作品中需要不同的感情处理,要理解、感受、表达特定人物的各种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生活实践基础、理解观察能力、文学艺术修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良好的音乐听觉、敏锐的节奏感觉和制造好的歌唱乐器来纵情地歌唱。(三)歌唱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达声乐作为一种艺术的创造,自然讲求发声上的完美。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再动人的情感也无法传递给听众。在我的声乐训练和

12、实践当中,使我体会到,歌唱艺术实际上是“情”与“ 声 ”完美协调的具体表现。任何歌曲都有其特定的情节和思想内涵,所以在歌唱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歌曲的内容与创作背景,尽量体会词曲作者创作意图及情感,使得演唱出来的歌曲动人心弦,感人肺腑。三、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训练中所必需掌握基本要素(一)歌唱的呼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呼吸,无论是睡着醒着,都不会去想着怎么呼吸,就会本能的很自然的呼吸,但是演唱中的呼吸与生活呼吸是不同的,歌唱时的呼吸要比生活的呼吸变化更多,我们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歌曲作品的感情需要,变换着运用呼吸,所以说歌唱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具有技巧性的呼吸。而声音的不同变化都是与呼吸有关

13、的。在生活中,人们的言语表达往往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这与歌唱时不同的。歌唱的声音(旋律)有固定的音高、长短,也就是歌唱的音调要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音色的优美、动听等要求,把这些要求掌握好,歌就唱好了,唱得好了,也一定是控制好了呼吸,运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歌唱。因为,歌唱的本身是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呼吸便是它有力的支持。所以说,歌唱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支持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呼吸的支持,那什么叫做“呼吸的支持” ,怎样才能做到呢?人的呼吸是由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来带动的,吸气肌肉群包括从前胸往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与后背。另外就是呼气肌肉群,生活中的“

14、啊!”“唉!” 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很强,但是在歌唱时不需要很强。当我们在歌唱时,是需要鼻子和嘴一起吸,使气吸的深,这是一种感觉,每个人的体会可能会有所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将它比喻为“打哈欠” 、“闻花”等。吸进去了气以后,吸气的肌肉还要继续的工作,不能放松,即仍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使得呼与吸成为一种对抗,这种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 。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部产生一种压力,吸进气时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种扩张使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是由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当学生在歌唱呼吸的对抗中吸气的肌肉力量放松是,老师就会提示学生要“吸着点唱”

15、,来保持良好的吸气状态,这样吸气的腔体打开了,也就有了丰富的共鸣,自然会发出正确的声音。在声乐训练,我个人认为打嘟噜练习最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所产生的支持点的感觉,就是用气息推动双唇颤动发出一种“嘟嘟”的声音,这种练习对锻炼横膈膜的控制力很有效果。可以采用一些音阶练习,例如:1234 5432 | 1234 5432 | 1 | 嘟在我自己声乐训练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吸气量过深或是过浅的情况。吸气量过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为压力,使得声音变得的僵硬,没有一种气息流动的感觉;而气吸的太浅,就会使气息憋在胸部,造成很虚或是很单薄声音,同时还会引起喉头与颈部肌肉的紧张。后来通过老师悉心指导,这

16、些请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我自己的体会是:演唱时的吸气与呼气的动作都是一个巧劲,也是功夫,在吸气的那一刹那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整身向外扩展的感觉,所有的吸气通道都是放松的打开,将气息吸深,感觉身体像一只有弹性的皮球。然而在美声唱法中讲究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强调的呼吸会更深,必须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够成对抗,产生压力,将气息控制的均匀来支持歌唱,使演唱出的声音又一个圆润、饱满、明亮、通畅的“型”。(二)歌唱的发声发声体都是有声源的,我们的声带就是发音体,是个基本音的地方,也就是音源。任何人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机能,真声与假声,即“ 重机能” 与“轻机能” 。重机能是指整个声带的振动(全振),轻机能是指局部声带振动(边缘振动)。 无论是生活中的说话还是歌唱,都需要将这两种机能互相配合运用,不能单一的使用,任何单一的一种机能都会使嗓子出问题。由于歌唱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歌唱时两种机能使用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而在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