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7675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 沁园春雪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分外妖娆 折腰: 成吉思汗 今朝稍逊风骚 数风流人物 惟 余莽 莽根据拼音写汉字。红装素 gu 射大 dio 原 ch 腊象 解释词语并加点的词语。惟余莽莽:惟: 红装素裹: 红装,原指,这里指 。素裹,原指,这里指 。4. 揣摩语言。(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借代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 ( )(3)品味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 ,错误的画“” 。A.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 ( )B.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 ( )C. 本词上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 )D. 6.填空。(1)本文是毛泽东的 代表作, “沁园春” 是 , “雪”是 。(2)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3、、 家、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中国人民第 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讲话稿收在 (共五卷) ,诗词收在 里,新闻消息收在 里。(3)江山如此多娇, 。(泰州中考题)(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_ _和_ _。 (宁波中考题)(5) “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 ,这里指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 课内精读2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7.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阕议论, 。8.画线句子在全

4、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9.品味加点的词语的作用。(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0.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答: 11. 应当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答: (二)课外拓展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 。

5、作者是 代的 家 。字 ,号 。13.“序”中的“兼怀”的意思是 。 “子由”是指 。14.词也是押韵的,写下全词韵脚处的字,按先后依次排列是 。15.词的下阕画线句表达作者的胸怀和情感是 ( )A.忧郁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想。B.凄凉的情调和郁闷的情怀。C.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浪漫的情怀和实在的感情。16.判断正误(正确的的“” ,错误的打“”)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 )B.“琼楼玉宇”指的是上文的“天上宫阙” ,词人在这里运用的形象描绘的手法。 ( )C.这首词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 )D.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

6、无可奈何,因而情绪是消沉的。 ( )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一) 阅读链接(桂林市中考题)雪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3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

7、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

8、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 ,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

9、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选自名家散文 祝勇文)17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分)纯粹: 浸透: (1 分)。18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 (3 分)答:_19请从修辞的角度品

10、味第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2 分)答:_20.第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 分)答:_21.第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 ,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2 分)答:_ _22第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4元 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2 分)答:_23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至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 分)品雪 一 一 一看雪一忆雪(每空 1 分,意同得分)(二)

11、 新题链接(苏州市中考题)24.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 分) A写“春归” “春到” ,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 分)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