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7572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春天”指什么?“故事”指什么?“1979年”和“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有一位老人”指谁?为什么要歌颂他?,你从歌曲春天的故事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3,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课程标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出现历史转折的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两个凡是”的思想错在哪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实质是什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2、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 ;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必要性),1977年2月7日,华国锋公开提出坚持“两个凡是”方针。人民日报以学好文件抓住纲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5,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出现历史转折的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大意义;掀起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讨论序幕:1978、5实践是检验真

3、理的唯一标准,(可能性),6,(1)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大意义 :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核心内容 : 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伟大的历史转折,7,2、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立党的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中共十二大的召开(1)时间:(2)内容:(3)意义:,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理论形成的过程:,2.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时间:(2)内容:,1987年,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思考: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是什么?,11,理 解,特别指出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社会生产力处于多层次不平衡的落后

5、状态;(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4)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模式经济过渡;(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立,但不完善。(6)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为主体多种思想并存,中共十三大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12,2.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时间:(2)内容:(3)意义:,1987年,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13

6、,“南巡讲话”,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相关材料,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等地的谈话要点,15,思考 :

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南巡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3,A.时间: B.内容:,1992年秋,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8,5、 1997

8、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的其他内容:,1、中共十二大 1982年,2、中共十三大 1987年,3、1992年南方讲话,4、中共十四大 1992年,5、中共十五大 1997年,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9、论;规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小结,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1)指导思想:(2)建设道路:(3)社会发展阶段:(4)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的本质:(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7)经济体制: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3,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4,1、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3、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5,1997年3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第八次):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1)国际形势:20世纪末21世纪初

11、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2)国内发展:A.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B.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1)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泽民的报告,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9,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0,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6、“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31,32,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

13、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时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33,你知道吗?,中共中央的几届几中全 会是什么意思?,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

14、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34,课堂思考?,阅读下图:请回答:(1)图一、二中的两位中国领导人在理论上各有何贡献?二者之间有何关系?(2)图三所示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会议对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决策?,35,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什么是社会主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课堂小结,1、十一届三

15、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 A城市 B农村 C经济建设 D阶级斗争,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 “三个代表”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B,C,课堂训练,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5.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D,C,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6、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