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6923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过关复习一、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1、春Lngrn( ) 宛转( ) Ynning ( )黄晕( )huzh-zhozhn( )嘹亮( ) 卖弄( )Hngtu( ) xn xn rn( )du su jng shn( ) 12、济南的冬天镶( ) nsh( ) jf( ) 澄清( )Lpng( ) shu zo( ) 贮蓄( )13、夏感di s( ) pf( ) 芊芊细草( ) chn r rng rng( ) qng fi mn w( ) chnhu-qiyu( )澹澹( ) xinqng-yzh( )14、秋天丁丁( ) yug( ) gu b( )

2、梦寐( )lio ku( )枯涸( ) qng li( )栖息( ) 15、古代诗歌四首碣石( ) 竦峙( )xios(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3、一年的打算都在春天。4、振作起精神。5、春之花,秋之月。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6、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三、文学文体常识及文章主要内容1、春 是一篇写 文,作者 ,字佩弦,现代著名 家、 、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品有 、 、 2等名篇,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

3、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2、 济南的冬天 ,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3、 秋天 选自预言。作者 (19121977)现代 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散文:画梦录,诗集预言夜晚和白天的歌等。本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

4、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4、古代诗歌四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元曲。 观沧海,作者魏武帝 ,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家、 人。庙号太祖。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由 代诗人 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钱塘湖春行,作者 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又号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5、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天净沙秋思,作者 代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孤独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巧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根据要求默写。1、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

6、是( 3)。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 )。运用互文的句子( )。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 )。统领全诗的句子(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颈联是( ),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 ),运用对偶的名句是( ),运用设问的名句是(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 )。3、钱塘湖春行中颌联是( )。颈联是( ),名句是( )。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描写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

7、诗人赞美之情的诗句( )。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 )。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著春泥”的修辞一样的句子(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 )。诗人出游的季节是早春。从文中的句子中( )可以看出来。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词的主旨句是( )。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4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不觉脱口而出。五、阅读(一)春小草偷

8、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词语,抓住了春草什么特点来写春草的?4、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偷偷”“钻”有什么表达效

9、果?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作者抓住了春花哪些特点来写春花的?是怎样写的?52、第二段写春花,为什么要写蜜蜂、蝴蝶?3、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 、 的特征。4、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

10、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5、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6、对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

11、的“桃树” 、“杏树” 、“梨树” 一一对应的。C、 “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7、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11、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 。1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 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613、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A、 B、 C、 D、14、“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闹”字为什么用得好?“吹面不寒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