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55894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赵春荣命制 第 1 页,共 6 页 赵春荣命制 第 2 页,共 6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学校: 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2012-2013 学年九义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水平测试语 文 试 题十三四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 鸟,全在歌唱。 ”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 !不必有任何 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 )!(全卷四个大 题,含 25 个小题,共 6 页。 满 分 100 分,考 试用时 150 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试题和答题卷分离,请考生在答题卷上作答,若在试题卷

2、上作答无效。题号 一 二 三 四 合 计得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2 分)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 分)A.枯瘠(j) 丰腴(y) 对峙(z) 忍俊不禁(jn)B.憩息(q) 蹇劣(jin) 猥鄙(wi) 不胜其烦(shng)C.引吭(kng) 窥伺(ku) 岑寂(cn) 蹑手蹑脚(ni)D.分娩(wn) 翌日(y) 恫吓(h) 洛绎不绝(y)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蹑手蹑脚 争妍斗燕 无济于是 络绎不绝 凝眸B 庞然大物 翩翩起舞 豁然开朗 水泄不通 潺潺C.束手无策 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慷慨D.养遵处优 孤苦伶仃 黔驴技穷 饴然

3、自得 涟漪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2 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C.扬州获得 2006 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5.下列有关课

4、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她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海燕身上,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地眷恋。B.白鹅主要写鹅的傲慢之气, “傲慢”在文中是贬义,表明作者对鹅的厌恶。C.鲁迅自传以时间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D.第一千个球由两个章节组成,两章节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千个球”是果, “慈父与恩师”是因,这两节的顺序不可以互换。6.默写填空。 (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名句是:_。爱莲说中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名句是:_。陋室铭中描写“

5、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作者悟出人生真正的意义,悟出返朴归真哲理的名句是:_,_。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_,_。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_,_。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草色遥看近却无。二、综合运用(8 分)7.仿写句子,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2 分)例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青春是一支快乐无比的歌。仿名:青春是_,青春是_。8.名著阅读(3 分)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三借芭蕉扇 黛玉葬花孤独勇士

6、绝望岛遇“星期五” 风雪山神庙序 号 出自哪本名著 该情节的主人公9.口语交际(1 分)假如你是校篮球队的队长,你的好友小亮多次让你推荐他加入球队,而他的球技确实不佳。当他再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将如何应对? 你说:10. 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请根据同学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得分赵春荣命制 第 3 页,共 6 页 赵春荣命制 第 4 页,共 6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2 分)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 ) 携手接对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 )三、阅读(30 分)。(一)阅读爱莲说后做 1114 题。 (

7、10 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含义。 (2 分)(1)可爱者甚蕃( ) (2)香远益清( )(3)濯清涟而不妖( ) (4)陶后鲜有闻( )12、翻译文言语句。 (2 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13、理解填空。 (4 分)(1)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

8、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2)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1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 分)_(二)阅读鲁迅自传选段,完成 1519 题。 (10 分)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

9、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

10、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15、第段中,作者提到他们家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分别指 和 。 (2 分)16、作者走这两条路了吗?从他的这一选择可看出他身上具有什么精神?(2 分)17、第段,作者决意要学医的目的是什么?(2 分)18、

11、第段,作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2 分)19、作者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出发点是什么?(2 分)(二)阅读时间即生命完成 20-24 题。 (10 分)梁实秋最令人怵(ch )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筹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我自己就是浪

12、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需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评卷人 得分 赵春荣命制 第 5 页,共 6 页 赵春荣命制 第 6 页,共 6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学校: 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批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过八十,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