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4451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这是六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这位情歌大师写了数百首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事实也是如此, 诗风与环境相关。 这位六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我们环绕着大香格里拉考察,当到达西藏的林芝地区,深入到察隅时,大家一致 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

2、香格里拉”。察隅河的上游桑曲河水量很大,波涛滚滚地向南流淌,两岸点缀着平坝稻田,桃花掩映的村庄。从然乌湖去察隅,一路在浓 郁的森林中穿行,时见雪峰直插天表。路边有 红红的草莓一样的野果惹得我们一路采食。虽然在地图上,察隅离中印边境线还很远,但来察隅却要办边境证了。当我们经过一处处哨卡,进入下察隅 镇时,便被告知不能前行了。在察隅或墨脱这一带,地图失灵了。你不能按照地图行事。因 为这一带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地图上的中印边境线,一条是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中间是一个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区域,被印度占领和控制着。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你会看到东南方向

3、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与周边密集的地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区域并非空白,而是人口稠密。印度政府向此大量移民,据说已移民很多。可见这个地方的肥沃和巨大的人口承载力。这不能不提 1962 年那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当时中国 军队已收复了这片土地,然而 遗憾的是,我们 收复失地的胜利之师却突然退回了麦克马洪线。借机印度大肆移民,把我们的失地变成了居住区,并且成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这使我想起,清朝宣统二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派遣后营管带程凤翔率兵进驻察隅、下察隅时的情形。那 时, 这 一带还见不到一个印度人的影子。程凤翔一路考察,在他写给赵尔丰的长禀中,对这一带的土地之肥沃、物

4、产之丰富盛赞不已。他评价这 一带说:“雨多晴少,而壤黄沙细,土性最宜漉水,雨虽多而不害稼,且温和无殊内地,沿途多野产香椿、芭蕉、小竹、藤竹等物,又有兰草海棠等花,是盖天地中和之气 酝酿而成,此其地之所以宜稻也。至土壤沃美,气候之和平,不特巴塘乡城不能及,即置之内地,亦上上之区焉。 ”尤其是对地广人稀,他发出由衰的感叹:“就所经之地论,其土壤之膏腴,水适之便利,林木之蕃盛,地势之平衍,随处皆是。百余里之沃壤,沦为旷 土而不耕,岂夷民尚农不辨地土之肥硗乎?良田地广民稀,人为弗能遍及也,若得人招来垦夫,提倡农政,则六百余里之旷野,可置良田数万顷,并可添富民数千家。察隅上下两村,沿聋曲东西两岸,萃族而

5、居,户口不可 谓不多矣。然地大物博,旷土尚三分之二。”。程凤翔的公文不仅读起来是美文,更重要的是程管带的建议直至今天都有意义。印度在我们收回又退出的领土内移民了数百万。然而今日我们的察隅仍旧是地广人稀也。从察隅县城去下察隅镇,一路向南,沿着察隅河前进,路程大 约 60 多公里。一路上我的确欣赏到了程凤翔管带所描绘的景观。但遗憾的是我们竟没有遇到过一辆车,碰见过一个人。去察隅须到当地的边防局办理相关手续。去下察隅镇,要 经过两处哨所关卡。我们做考察的去尚且如此,那么经商务农者一定畏而不往也。这么一片好土地,却控制着百姓前往 务工、经商、移民,那么肥沃的土地别人必然去占领。由此,我想到了墨脱,墨脱

6、也毗邻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墨脱是中国惟一没有通公路的县,但我没有见到任何关于墨脱东西南北皆不能修公路的研究论文。如果我们考虑到墨脱毗邻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样一个现实,墨脱无论怎样都应该通公路。 实际上在民间有许多传统的道路去墨脱和察隅,可惜我们的学者不研究这个。我 们对青藏高原曾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但非常遗憾的是, 这些考察没有人文学者如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参加,因此对这 一带的历史、民俗、宗教、地名和行政沿革缺乏必要的研究。这又使我想起清末民初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说的一句话:“不知边境之事,焉争边境之界?”原来他看到一份来自朝廷的批文,将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名字误认为是两个地方,还把

7、青海省的一片膏腴之地当做不毛之所,由此而感叹之。当我要告别下察隅镇时,我又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ARUNACHAL PRADESH(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1987 年由印度非法成立)约 90000 平方公里 (台湾才 70000 平方公里),此区是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最肥沃的一块土地,雨量充沛,亚热带 气候, 经印度多年不懈的移民,现有人口 100 多万,几乎是西藏的一半,最上的转角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转弯, 南迦巴瓦峰(Namcha Barwa)就在中国实控区的一侧。印度 实控边境线其实离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生命线很近。 怪不得

8、我国要尽快把铁路从北边的青海尽快修到西藏去,这可是事关战略部署的要害啊,1962 年我国对印作战, 在已把该区全部控制后又因为雨雪季的来临,就是因为后方的交通线路不济,无法保证后勤,而无奈的退出该区的。 不公平的是,我发现国际上的地图大都把该区绘在印度一侧,确 认是印度的领土了泪望藏南 麦克马洪阴谋线,窃走墨脱江南地。 藏南自古中华域, 岂容他人侧卧酣。 王师直指藏南日,中华儿女笑开颜。 中華人方秦隋元拙筆 sunvaster 中印边界地区现状: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 1700 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东段:争议领土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 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

9、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 1987 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中段,争议领 土 2100 平方公里,分 为 4 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在西段,争 议领土 3.3 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 9.2 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 10 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 20 倍,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

10、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据报道,印度将向其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增兵近 6 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印度所指的阿鲁纳恰尔邦,就是中国在西藏南部一块面积约 9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相当于江苏省,这是中国西藏较为肥沃的土地,能养活 700 万人的好地方,上世纪中叶被印度占领。对于此次增兵和修建机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周士新分析,印度不会有大的战略,这次增兵可能只是想稳住目前的战略利益,当然,我们也要警惕印度的长期战略动向。增兵建机场对中国威慑力小印度大选刚刚结束,在这个时候增兵或许只说明了辛格政府上台伊始想表明新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利益

11、的重要问题还是有主见的,强硬的,不妥协的。周士新认为,目前来看,在短期内,印度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做出与中国发动战争的决策,一个民族再“伟大”,而不会狂妄到去做两败俱伤的事。如果中国希望在短期内解决藏南问题,印度增兵从战略上看,增兵 6 万没有多大意义。从战场地理学上说,印度是一个容易攻击的国家,中国空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到达新德里的上空,印度的任何空中预警基本上都难以发挥效用。另外,中国的短程导弹可以使用群狼战术在短时间内摧毁印度首都新德里及其北部多数中心城市。周士新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中印边境,中国这边是高耸入云的世界着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连绵不断的海拨 3000 至 5000 米的青藏高原

12、,而印度那边是面积约 80 万平方公里,海拨 500 米以下的世界着名的大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中国西藏与印度核心地区之间的距离太近,约 400 公里,而到北京的距离,是 4000 公里,约在十倍左右。这意味着印度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将吃很大的亏:中国的短程战术导弹对印度来说就成了战略导弹,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须部署足够数量且能够精确制导的战略拦截导弹才行,这可能耗费印度强大的战略资源,削弱其与中国对抗的政治意志。双方动武将为下下策不久前印度国内流传 10 年内中印必有一战的说法。如今印度的边境动作,是否是印度开站剑拔弩张的一种表示?周士新认为,中印边界双方力量的首要功能是防御,而不是进攻。鉴于印度

13、对中国既有的战略恐惧、近年来印度发展大大落后中国以及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大大提升,印度政府不会幼稚到他有资本与中国决战,并可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现代大国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况且是两个核大国,印度近期不会主动对中国动武的,当然中国也非常重视印度的发展潜力,但双方的“战争”应当是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及国际贸易等方面,使用武力对双方来说都是下下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另一专家王伟华也认为除非一方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否则双方不太可能因为边界问题而开战。同时中国也没有已经准备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迹象。不只是印度,在近来摩擦更为剧烈的南沙,中国也不可能会进行大的军事行动。中国现在有比战争更重要的

14、事情要做,而且也有手段有能力去做,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转嫁这些问题,所以,战争手段不是中国解决问题的优先考虑,而中国的国力增长这么迅速,对于周边国家来说,没有人愿意以卵击石。若边境擦枪走火中印都不会动用核武周士新在肯定中印战争可能性小的情况下说,“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印边界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因此,中国需要对战略形势做出更细致的判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效地打击印度试图永久占有中国藏南地区的幻想。我想军队对此早已经有无数个兵棋推演了。 ”常规战争印度难以对中国形成优势,非常规战争对中印构成的损失都很大。因此,在核威慑面前,常规威慑微不足道,而印度希望依赖常规战争突袭性占有战场优势的可能性也微乎

15、其微,所以对印度来说,它不敢用核武器打中国,中国也没有必要使用核武器。如果印度首先动手的话,其对中国发动闪电战一时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它必将处于绝对劣势。中印边境问题可以借鉴黑匣子岛的处理方式印度“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超过 1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存在争议,超过 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印度实际占领。藏南谷地拥有巨大资源,是一个能养活 700 万人的好地方。周士新说,从目前来看,中国尚未将解决藏南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实施,而是将藏南作为一个问题,由中印之间协商解决,也就是说,藏南问题可以成为中国始终向印度要求归还领土的一张牌。因为目前印度没有归还藏南的意愿,中国又不愿放弃藏南

16、,因此中印谈判必将继续下去。而印度当前增兵 6 万也可能与中印一直为藏南问题谈判有关,想造成既成事实,赚取政治资本。但中国永远不会承认既成事实的,如果双方都不妥协,藏南问题仍将继续下去,印度会暂时享受到占有藏南的好处,但受到中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于应对措施,周士新认为,中国有必要让印度明白,印度仍欠有中国的领土债,成为中国向印度施加政治压力的一项重要理由,牵制印度在南亚的政治行动。当然,藏南问题可以参照中俄黑匣子岛的解决方式,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中印各自的底线是什么,因此每一方最终能得到多少还取决于谈判结果。王伟华也赞同借鉴黑匣子岛的解决方式,同时他强调边界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有其历史的特殊性,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只有互谅互让,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否则,边界问题很难得到妥善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