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4314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教育故事集——四川双流外语实验学校附小 (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教育故事弟子规之“规”棠外附小:刘月慧弟子规是中国传统蒙养教材的经典代表,全部采用三言的形式,并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基础知识。它突出讲的是基本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做人做事的入门教材,因此,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将它作为开篇的教材。这里的“弟子”并非指小孩子,其中对做人做事的要求也是很多成年人所未能做到的,所以不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它都是适合的第一步。对弟子规的学习,应该是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加深理解。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更应重在生活践行,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是非观和行为准则,也就是学习弟子规之“规” 。 弟子规是我校校本教材国学经典

2、集萃的首篇,教材一发,学生们就利用课余自己阅读,所以在课堂之外很多学生已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弟子规了,但由于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多数仅为朗读和背诵,结果基本是或熟记而不明其义,或解其义而未付诸行,应有的教育目标可能并未达到。为了让弟子规之“规”能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我是这样做的:第一,用课堂对话和生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国传统的德育即讲究“贴近生活”“知行合一” 。在课堂上以贴近生活的对话和讨论激发学生自己理解、分析、感同,令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变为自己的认识;在课堂外,鼓励学生积极践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当然,熟读、背诵、抄写甚至默写仍是基本的学习

3、方式,是应让学生同时进行的。曾有同学提问:“短短千字的弟子规 ,最多几周不就学完了?” “老师, 弟子规我早就背完了!”这便涉及如何评价学习成效的问题,是以会背、会写为“学完”的标准吗?我们提倡学生结合弟子规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实践,当学生出现不合规范的言行时,总是让他们想一想,背一背相应的句段,对照反思。经过反复的实践,让弟子规之“规”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我班学生柴可欣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读了弟子规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后,我就对父母非常关心。一个孩子,冬天时,就应该问父母是否觉得温暖,夏天时是否觉得凉爽,早上时要向父母请安,下午回家时就要向父母报平安。我以前没有做

4、,现在我已经做到了。这些是小学生要做到的,你也要做到哦!” 弟子规中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规则通俗一点说就是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该让孩子从小记住,代代相传。这一点孩子们感触最深,很多孩子在日记中谈到自己学习了这一句的感受:李叶可欣, “我读了这句,我发现自己很懒,我一定改” ;张含姝, “以前,爸爸妈妈给我讲题,我老是走神。自从读了弟子规里面的父母教,须敬听以后,我明白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是对父母很不尊重的行为。现在,我可以做到父母教,须敬听了” ;江净泓也说, “以前,妈妈叫我去做作业,我看也不看妈妈一眼

5、就回答马上去,可还是一心看电视,丝毫未动,等妈妈不耐烦的时候才去。有时,全家要上街,一个好看的电视节目吸引了我,又等妈妈发火时,才起身。自从我读了弟子规 ,我慢慢开始变得速度快了,妈妈叫我一声,我就能够去做妈妈叫我去做的事了。 ”与此相关的有关孝的礼仪还有很多,大都是家庭需要立的规矩,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看起来好像刻板了些,但确是孝的最基本的行为。还有像“尊长前,声要低” ,不要高声和长辈讲话;“问起对,视勿移” ,眼睛看着对方,礼貌地回答问话,等等。通过学习弟子规 ,孩子们变得懂事多了。任月琳是我班一个较内向的小姑娘,她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我的舅舅找了个后舅妈,她对我

6、很不好,所以我也不睬她。有一次,她被刀划了一下,就流血了。她叫我帮她拿一个创可贴,我不但没给她拿,还说了她一通。自从我读了王祥卧鲤的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你的妈妈对你不好,你不能对你妈妈不好,因为她是你长辈,你就要听长辈的话。现在,我和后舅妈的关系好多了。” 第二,不必拘泥顺序。学习弟子规并不像学习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没有上一段做基础就无法学习下一段。我总是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学习的顺序结合实事情境的学习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学校的孩子,家庭都比较富裕,在家里,父母长辈对他们一般都是有求必应,所以许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班级中,为了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7、,甚至动起手来的事经常发生。每当这时候,我引导孩子们背诵弟子规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让正在闹矛盾的孩子也背,多背几遍。老师和同学们再共同来做他们的工作,一般来说,都能化干戈为玉帛,矛盾冲突烟消云散。张醉醒是我班本期新转入的一位同学,本该读四年级,因为成绩和其他原因留级到三年级的。在本期结束,写给爸爸妈妈的话中,他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在这个学校学会了许多东西,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忍让。这个学校有一本老师们自己编的书,叫国学经典集萃 ,我最喜欢的就是弟子规 ,里面都是教我们一些规矩。读了弟子规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知道了以前动不动就发脾气是不对

8、的。你一直给我说要忍,要忍,但是我一直还是原来的样子。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当想发脾气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念“言语忍,忿自泯” , “言语忍,忿自泯” 。我学会了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在学校我很快乐。爸爸妈妈,谢谢你们送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谐的家庭。 ”第三,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难以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中有些道德要求与当今时代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在讲解与引导中,我注意分析了古今时代的差别,让学生体会其教诲重在对待去世亲人的态度,而非恪守形式。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选学,略过某些不甚恰当的段落。第

9、四,活学活用,不可读死书。在践行中,也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死抠字面。如“长者先,幼者后” 。孩子们在进电梯时恭敬地请长者走在前面,而等到出电梯时长者位于电梯的最里面,孩子们还是非要请长者从里面挤出来先出去,这不仅让长者不方便,也耽误了电梯里众多人的时间。这时我们不妨先出了电梯,为长者控制好电梯门嘛。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初学阶段,选小老师教读。为了能当上小老师,孩子们总是在课下就花工夫自学朗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第二步, “我读懂了”交流讲解,为了能有机会为大家讲解,学生们总是想方设法把意思弄懂,理解透彻。课上,孩子们相互讲解,相互补充,共同努力读懂读透。

10、我还在班上开展“朗读小能手” , “背诵能手”的评选,开展弟子规故事大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弟子规的热情。如今,三年级弟子规内容的学习已全部结束,孩子们已能熟读成诵。我和孩子们还在继续努力,让弟子规之“规”真正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真正成为每个孩子行动的指南,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行动的指南。经典教育故事读经典后的孩子棠外附小:杨梅时光的列车驶入新千年后,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绝大部分国民之心。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全国各地教材也百花齐放,看起来中国教育的春天已生机盎然。然而,物质财富的丰富、家庭教育的失衡、网络垃圾、电脑游戏的风靡,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学

11、校精神萎顿、思想偏激、自私自利、缺乏宽容之心、难与他人和谐相处。传统、苍白的说教已很难扭转这一尴尬教育现状。四川省双流县棠外附小全体教师正视这一教育现状,认真讨论、追本溯源、积极探索,最终决议出通过带领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文化来辅助教育、教学。从而从根本上转化孩子,让他们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真正做到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针对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征,我们学校把“明礼行孝”作为教育实践科研课题来做。为此,苏校长统筹组织学校全体语文老师汇编了国学经典集粹分发给学生诵读。在教学大楼门口悬挂了“明礼行孝”横幅,在教学楼底楼建立了经典文化长廊,这些都让学生

12、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了“明礼行孝”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附小以各中队为阵地,针对各中队的具体情况,学校统筹,各中队具体实施。于是,各中队积极行动。一时间,校园随处可闻其声,随处可见其影。从各中队传来的铿锵有力的经典诵读声,从校园随处可见的孩子们知书达理的场景,可看出开展经典诵读是及时的,是必然的。 “我给老师送杯茶” “我给爸爸揉揉肩” “捧起妈妈的脚”等一系列围绕“明礼行孝”开展的活动在各中队展开。就这样,附小的诵读经典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很快,家长、老师就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在老师眼里、家长心里无不溢满喜悦之情。我们棠外附小“江安河中队”也融入这一洪流,读经典

13、后,孩子有颗温柔良善之心,他们透过读经典,慢慢地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提升了内省的能力。A 同学转入我班刚一学期。据其家长介绍,他的行为习惯极差,对父母完全没有礼貌,也不懂家长挣钱之不易,不时邀上一批同学去酒店,一次消费逾千元,打电话叫爸爸去结账。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与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我告诉他,以前的一切就画上句号,一切都从头开始。我没有揭他的伤疤,更没有教训他,而是有意识地为他选择了有关“孝” “俭”方面的经典语句让其诵读,并不定时地让他讲给我、讲给全班同学、讲给父母听。渐渐地,A 同学悟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与父母关系融洽了,与同学关系和谐了,学习也开始用功了。B 同学初来本班时,据其父

14、亲讲,他经常在家抱怨父母没出息,既不能挣很多钱,又不能做官。他们很是伤心。于是我特意为他选择一些经典诵读,一年后,他发生了较大变化。家长说:杨老师,谢谢你帮我成功转变了我儿子。现在孩子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换位思考。其实,家长真正应该感谢的是经典,是那些为后人留下无数经典的先哲们。C 同学是我们班师生共认的一个乖娃娃,就是学习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读经典一年多以后,他的心胸开阔了、思维顺畅了,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等偏下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妈妈说:是老师引领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是经典让我们儿子更加聪明起来。D 是本班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她对诵读经典兴致颇高,不仅如此,她还在生活中处处运用经

15、典,在班级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活动后,她撰写的“捧起妈妈的脚”一文荣获全国小学生征文一等奖,并将于 7 月到北京参加颁奖活动,经典真的让她做人、做事双丰收。 、这些事例只是众多诵读经典的孩子中的一些个例而已,90%的学生都能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在每天的诵读中,耳濡目染,逐步提升。那一次,给孩子们布置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孩子们不仅回家认真地完成了作业,而且还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家长们更是兴奋不已,感慨万千。蒲坤林的父亲这样写道;从他拿着水盆去接水的那一刻,心里就感觉到孩子长大了,而且懂事了许多。看着孩子那动作并不熟练的小手在水里不停地搓着脚,心里涌上

16、一阵阵暖流,这种暖流正是从孩子那幼小的孝心中引上来的,给人一种幸福,快乐,激动的感觉;邹紫薇的母亲更是和着热泪,洋洋洒洒写下了三百多字的感受,感动于感激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谭奔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她在感言中深情地与儿子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我一次又一次泪眼婆娑地读着家长们的感言。我根本没有想到一次平常的作业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我根本没有想到家长们会如此应和孩子的感受。家长们享受孩子的“孝” ,感受着孩子的感受,孩子们享受父母们的“爱” ,感动着父母的感动,我享受着家长和孩子们的支持,理解,进步。这一切都源于经典,都得感谢经典。我相信,我的孩子们,附小的孩子们在经典的熏陶下,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会变得知书达理,心胸开阔,学习能力倍增。“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把经典吸收于内心深处,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