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4014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第卷 (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与右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2、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3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4某部电影反映了 1843 年上海的情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是A码头上飘扬着很多英国国旗 B民众强烈反对政府赔款给英国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鳞次栉比 D大清官员与英国人商谈关税额5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 B.八国联军侵华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中日签订“二十

3、一条”6右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 ,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 B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D台湾义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低劣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8五四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运动,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其斗争的彻底性大大超过了前者,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D吸取了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9 1919 年 5 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

4、工业发展,就业条件改善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C淞沪会战爆发,逃避战火需要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10 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A B C D11如果要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B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C山东曲阜孔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12下列选项中不是中国民主政治基本特色,不属于我国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5、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13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政协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始于A1946 年 B1949 年 C1954 年 D1956 年14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重大倒退的是A红卫兵运动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C各地建立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的革命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15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五大16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统一

6、的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宣布一定要实现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建议海峡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A B C D17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A “一边倒”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 20 世纪 50 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日内瓦会议 亚非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改善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19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A反对

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B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论文的题目应该是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21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为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

8、会的人数是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 D约一万人2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柏拉图改革2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了顶峰。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是A某公民因财产富余而提高了等级 B某官员因渎职被陶片放逐法放逐C某公民被抽签选入十将军委员会 D某公民因参加政治活动领到津贴24下列有关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 B注重调解贸易、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注重形式,程序比较繁琐

9、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25右图的历史人物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一重要思想A是罗马成文法史的起点 B体现了古罗马公民法的形成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反映了万民法体系的基本形成西塞罗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0 分)26 ( 12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请回答:(1 )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图示一到图示二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5 分)材料二

10、:(秦朝初年) “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2 )材料二中的“上”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 分)该制度建立的意义是什么?(4 分)材料三:(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 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 分)27 ( 16 分)2010 年 3 月 10 日全国政

11、协委员、(简称 “民革” )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代表民革中央提出建议,在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国家应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 )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国纪年,目前台湾地区依然采用此纪年法,那么 2011 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2 分)(2 )从今年年初开始,武汉、广州、南京、广东中山、北京等城市就开始了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落户权的争夺战,你认为上述哪些城市能够参与其中?请简要说明理由。 (只要回答其中两个即可) (4 分)(3 )试从辛亥革命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角度说明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提议隆重纪念辛亥

12、革命 100 周年的理由。 (10 分)28 ( 19 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 )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该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局?(1 分)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4 分)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

13、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 )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 分)(3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4、。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 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8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B D C B B B B B C B D C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A C B D B A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第 26 题 15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9 分。 )26(1 ) 图示一:秦朝;(1 分)图示三:元朝;(1 分)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1 分)演变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