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937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绍 兴 “ 竹 文 化 ” 综 合 实 践 案 例兰亭镇中心小学 许万根 Xuwg8056163.COM一、活动背景:我国素有竹国的美誉,经科学考证竹的种类就有 150 多种。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先民利用土生土长的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远古神话。远在 7000 多年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文物中,发现先民已学会了使用竹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秦朝,人们用“竹简”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东汉,人们用竹造纸。至少在 3000 年前中国人已使用竹筷。早在唐以前就把竹笋视为食中珍品。竹还可制酒,古代有竹酒,如庾信诗云:“三杯竹叶酒,一曲鸠鸡鸣。”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古称音乐为”丝

2、竹“,有“丝不如竹”之说。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佳作。文人画竹,唐代已趋成熟。清代的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至今,竹文化旅游,竹生态研究,竹产业开发已经成为时代的乐章,竹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娱乐、饮食、审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并被广泛的、逼真的、艺术的编入各学科教材之中(详细列举见后) 。绍兴是竹的乐园,人们举目抬头处处可见悠悠翠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竹与绍兴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何充分挖掘

3、本地竹文化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竹文化综合实践的教育功能,培养一大批能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人民的后继人才无疑是一项紧迫和艰巨的教育任务。 二、活动目标:1、知竹篇:知道竹的种类、分布、生长习性和基本用途(建筑材料、造纸、工艺品、生活用品、食物、中药)等。体验竹文化旅游,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画竹篇:学会用国画、工笔画、剪贴画、版画、油画的技法画竹,了解历代的画竹名家,提高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崇尚美的能力。3、吹竹篇:学会吹竹笛、竹萧等乐器,知道五种以上竹制乐器的发源地、音色特点、发音原理,了解有名的竹曲及相关演奏家。4、烹竹篇:了解各种竹笋制品的加工步骤

4、及要点,学习各类竹笋的烹饪技术。如酶笋的制作、油蒙笋的烧法等。5、品竹篇:能品味竹那虽高竿凌云,却虚心劲节的高尚情操:品味竹那奋发向上, 坚不拨的意志品格,品味竹那四季常青,永不言老的青春气息。从小树立永不言退的科学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6、竹俗篇:尝试傣族人民烧吃香竹饭的风俗习惯;体验其他少数民族住小竹楼,正月里摇竹祈求平安和跳竹竿舞等风土人情。7、竹史篇:探寻中华竹文化的渊源历史,探究“竹简”的历史内涵,探索竹在人民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历史变迁。了解竹产业开发的历史进程。8、竹艺篇:欣赏、学习竹工艺品的编制技艺;学习竹雕、竹刻的传统工艺;学习用竹造纸的工艺流程。 ,尝试竹生态研究。9、竹

5、技篇:如建立竹园与土壤,气候与竹,竹笋的增产增收等小课题,指导学生去实验,去摸索。2又如通过组织参观、让学生了解现代竹制品加工厂的先进技术和科技含量,体验科学园区的管理、培植及经营之道等。10、竹汇篇:把所画的各种竹画汇编成竹谱 ,把所写的科普小论文编辑成竹经 ,把竹笋的各种烧制方法编成竹笋菜谱 ,把自制的竹工艺品进行展评等。努力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活动内容1、调查感觉实践。中华“竹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结合本、地竹资源优势,联系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请、听、看、查”的方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请:请竹家具制作能手观察现场表演竹床、竹椅、竹席的制作过程

6、;请农家老手现场编竹篮、竹畚箕,制竹篇担、竹扫帚;请工艺竹匠现场编制竹工艺品。听:听“竹文化”研究员讲解竹的历史,竹的文化,竹的知识;听当地老农讲解有关竹的故事,竹的传说,竹的歌谣。看:让学生参观竹园,体验茂林修竹的优美画卷。让学生看竹楼、竹桥、竹篱笆,体验田园生活乐趣;让学生参观竹制品加工厂,体验竹经济浪潮。查:到科技博物馆、图书馆查阅有关“竹文化”的书籍。了解竹的历史文化,摘录竹的诗句,学习竹的知识。2、教学感知实践。千百年来竹也人们的生产、生活息自相关,无形中在历史文化中处处留下了竹文化的积淀,就小学教材而方,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材中,时时可见竹文化的精粹,现初步罗略,以便有的放矢

7、地引导学生接受学科“竹文化”教学实践的熏陶。学科 册数 内容 综合实践要点语文 九册 竹 签 感受竹乡孩子编竹笠勤工俭学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数学 二册 百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数竹棒的形式,初步认识竹的用途。科学 七册 竹 认识竹的种类和用途,培养热爱竹乡的思想感情。音乐 十一册 竖笛练习茉莉花 学习竖笛的演奏技巧,认识竹在声乐方面的独特作用。美术 九 册 熊猫乐园 学会竹的国画技法,认识竹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作用。生劳 七 册 自制笔筒 学会用竹制作笔筒,认识竹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育 一至六年级 呼拉圈 (竹圈) 积极参加呼拉圈运动。认识竹的健身作用。班队 一至六年级 烧香竹饭 学会烧香竹饭

8、,体验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写字 一至六年级 刻字临摹 学会在竹上刻字、临摹,认识竹的书写功能。3、创新感悟实践。教材中涉及的“竹文化“内容与现实中的”竹文化“相比,无疑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为了进一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延伸”竹文化“R 外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3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综合实践 竹文化旅游等 探究竹产业发展史 进行竹生态研究语文 1、竹字集词比赛2、猜竹谜 1、 “家乡的竹“征文2、背竹诗 1、讲竹的故事2、写竹的科普论文数学 百以内数数棒比赛 数棒拼字游戏 数学趣味等式赛科学 认识竹的种类(10 种) 认识竹的用途(10 种) 制作五

9、种竹叶的标本 音乐 制敲敲板,学唱快板 制横笛、竖笛,学吹笛 制道勤,学唱道勤美术 学会竹的剪贴画技法 学会竹的板画技法 学会国画的画竹技法生活劳动 制作数棒、制“弹钓” 挖鞭笋、制酶笋等 种植竹、管理竹体育 骑竹马游戏(注) 制竹圈(呼拉圈) 学跳竹棒操班队 举办竹制品声乐大赛 开展“百笋宴”活动 举办“竹制品”博览会写字 竹刻在竹上刻写名家诗句。 竹雕用竹雕刻名家书法作品。 竹简制作竹简“兰亭序”4、交流感化实践。理论源于实践,在学生广泛实积累一定情感和理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丰富“竹文化”的内涵,交流“竹文化”的理念,探究“竹文化”研究新兴之路。如:1、把所画的优秀习作编辑成竹谱进行

10、交流。2、把所写的科普小论文编辑成竹经进行交流。3、把所制的竹笛进行音高、音强、音色、音质的比较。4、进行竹笋烧制方法的比较。5、进行制作竹制品的心得对白。6、进行竹园管理的经验对白。7、把收集到的竹制品资料进行汇总。8、把所制作收集的竹工艺品进行展评等。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调查感觉阶段(活动准备)1、查竹乡竹资源分布情况和竹资源开发、应用现状,制订学科“竹文化”系列活动教学方案,宣传学习到人。2、调查走访对象(竹农、竹制品厂、竹农技师) ,举办“竹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学生用“清、听、看、查“的方法深入社会调查,初步感觉“竹文化” 。3、建立中队“竹文化”资料图书角,出好班级黑板报,落实组织

11、领导人员。4第二阶段:教学感知阶段1、根据教材中有关“竹文化”的内容,结合年级、学科特点,编好相应的乡土教材或教案。2、根据教材或教案,做好课堂实践教学的有关准备。如竹雕用的小刀、刻刀、油漆,体育健身运动的呼拉圈等。3、在各年级,各学科中广泛、深入地进行“竹文化”课堂教学实路活动。第三阶段:创新感悟阶段1、结合学科年级特点,挖掘“竹文化”的内涵,制订完善相应的创新实践内容。2、组织落实创新实践活动的场地、时间、人物、器材、行程、内容和安全教育。3、深入开展学科创新实路活动(详见创新感悟实践活动内容表)第四阶段:交流感化阶段1、编辑竹谱 、 竹经 、 竹工艺品大全 、 竹文化简报 。2、举办“竹

12、制品博览会” 、 “竹制品声乐大赛” 、 “百笋宴评比活动” 。3、个人小结,班级评比,学校表彰。五、活动方法:1、科学实验法:用所学知识科学分析气候、土壤、病虫害对竹生长的影响。如用 PH 试纸化验竹园土壤的酸碱度,用撒播石灰的办法加以酸碱中和。又如用冬天在竹园土壤上加盖米糠保温的办法,促成竹笋多产、早产。2、参观调查法: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竹工艺加工厂、竹农家参观、访问,体验竹经济的浪潮,体验竹农的生活,体验竹的综合功能。3、综合实践法: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要知竹(知道竹的种类、用途、作用) ,又要学生能画竹、吹竹(竹笛) 、写竹(科普小论文) 、种竹、管竹等。4、

13、收集组合法:就是将不同的事物、方法按一定的分类加以组合,从而新生一个整体。如让学生把所画的优秀习作编辑成竹谱 ,把有关的科普小论文编辑成竹经等。5、实践锻炼法:即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技能、技巧。如让学生参加挖笋、买笋劳动,在生产经营,生活劳动中培养意志品格,增长知识长干。6、信息引导法:信息包括各种资料、数据等,是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学生可根据提供的“竹文化“资料加以学习研究,用以增长知识,提高综合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7、继承发展法:将传统的技巧、技能、技法继承下来,加以丰富和发展,使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出新,更好的发挥作用。如把好的书画作品结合现代审美情趣,用竹雕的形式表现出来

14、,从而创造美、丰富美。8、直观辅导法:通过现场指导、辅导、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掌握有关竹的知识,技巧、技法。如教师课堂教学,竹工艺现场编制竹工艺品等。9、展评观摩法:把学生的经验体会,竹制品劳动成果, “竹文化”学习成果用博览会的形式加以观摩、展评,评出优秀成果奖,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六、问题研讨:1、实践基地问题:实施“竹文化”综合实践,在解决传统的文本教材或方案的基础上,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向学生提供学习、探究、实践的基地,要不然,竹文化综合实践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脑海中,这就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如:竹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建设与开放问题,图书馆的开放问题,竹文化旅游基地的确立,竹文化生态研究科

15、研基地的扶植,竹产业的各类车间无偿向学生开放,社会向学校提供竹园以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只有建立了“竹文化”综合实践基地,才能使该活动有声有色、5有滋有味、有条不紊的开展。2、学科协调问题:中华“竹文化”源源流长,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使它涉及面极其广泛,渗透到音乐、美术、艺术、劳技、旅游、生态研究等各个领域之中,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学科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分工不分家。决不能相互推委,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3、政策层面问题: (1) 没有建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学校虽把课程安排进了课表,实际却形同虚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随意被学科课程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

16、局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时,只监控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程,导致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忽视。(2) 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安排比较随意,教师的培训力度与研训面明显不足。(3)地方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尝试和落实。4、教师层面问题: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2)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3)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4)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5、课程开发问题: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