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933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摘自教育专家孙云晓博客)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到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人的通行证(Lifelong study is the passport to the new millennium),而终身学习通过“四个学会”来实现,即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

2、做人(learning to be)。这是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近几年来,上百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在借鉴这一现代教育思想。学会求知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即掌握认识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学会掌握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要热爱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富有批判与创新精神。应试教育必定让学生厌学。我们做当代中国中小学生状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中小学生不超过 10%。孩子唱起了厌学歌曲:“书包最重的人是我 /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 / 每天起得最早的 / 睡得最晚的 / 是我是我还是我。”另一首厌学歌曲更厉害:“太

3、阳当空照 / 骷髅对我笑 /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 我去炸学校 / 老师不知道 / 一拉弦 / 赶快跑 / 轰隆一声 / 学校炸没了!”想把学校炸掉的学生,怎么能不厌学呢?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呼吁,全世界都要同学业失败现象做斗争。 其实,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莫过于四个字,即兴趣与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难以终身学习,也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兴趣难以持久,更难以成就大业。人生来就是一个学习者,从小就有学习需要。但是,进入学校及工作岗位之后,学习需要分化为四种不同的需要,即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竞争需要。最好的是认知需要,即学习就是为求知,就是为了掌握解

4、决问题的本领,这是一个人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另三种需要都有消极性,尤其以竞争需要最糟糕,因为以竞争需要为主的学习者,容易患“成就焦虑”,总怕超不过别人,总怕被别人赶上自己,势必在战战兢兢之中采取最保守也最艰苦的学习方法,发展不会有后劲儿。许多校园悲剧原因皆出于此。杭州天长小学特级教师周武,发现了奇特的“第 10 名现象”,即学习成绩在 10 名左右的学生成才率高于尖子生,也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学会做事学会做事与学会求知不可分割,是“知”与“行”的关系。它有一个重要概念是:21 世纪的人才,由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由技能到能力。资格即职务、职称、工龄、年龄等等,能力则是一个人的综合能

5、力,尤其是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风险精神、交流能力等等。从技能到能力,指的是从狭窄的劳动技能到个人综素质的发展,也叫做第二智慧,即创造力(第一智慧指对知识的掌握)。 如:我们公认比尔盖茨为知识英雄、世界首富,他却靠的并非仅仅是知识,也并非单纯的电脑技术,而是一个杰出现代人的综合素质。学会共处全球化已成为 21 世纪的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而学会共处就是在这一时代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并被认为是四大教育支柱的基础。学会共处要求人们学会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关心(to care)、学会分享(to share)、学会合作(to wor

6、k with others);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共处的渠道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实践。然而,应试教育制造了你死我活的淘汰机制,又由于不恰当的鼓励竞争,使不少孩子养成了攻击性。南方某大城市一位四年级小学女生没来上课,同学们非常奇怪:她是数学尖子,怎么会缺课呢?老师解释说:“她请假了,因为爷爷去世了,她在家办理丧事。”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噢,她爷爷可死了!平时我们竞争不过她,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这下可好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许多孩子开心地敲桌子跺脚,老师耳闻目睹后毛骨悚然:“这是一群小

7、学生还是一群小狼呀?怎么这样缺乏同情心呢?”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共处,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永恒的课题。学会做人据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唯一的中国委员周南照先生解释,“学会做人”是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中译本学会生存)的主题思想。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世界进入了信

8、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甚至是纳米时代。纳米,又称毫微米,是度量长度的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长度,普通发丝就有 6 万-7 万纳米粗。通过纳米材料、超精度微加工方法、微机电系统三大关键技术,今后二、三十年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处境。但是,高科技未必与高道德同步而来,高科技时代也可能造就出冷酷无情的罪犯。我们不应该忘记“天才学生”卢刚的悲剧。 1991 年 11 月 1 日下午 3 点半,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 309 室,一个天文物理专题讲座会正在进行。卢刚出现了。这个 28 岁的青年博士、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材生、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出国考试由中国政府公派来美的留学生,幽灵般地溜进了会

9、场。他穿着大茄克,带着一个提包,无声地坐在会场一角。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作者周励为我们详细记录了悲剧的发生。卢刚在这里生活了 6 年,从 1985 年出国直至 1991 年 11 月 1 日,并在这个房间通过博士论文。整整 6 年,他没有离开过爱荷华大学,现在就要与它告别了。他把手伸进口袋,那里有一把 0.38 口径的手枪,已经荷满了子弹。5 月份,他向爱荷华地方长官办公室申请到了枪支许可。6 月份,他跑到一家渔猎商店,花 200 美元买下这枝巴西制金牛星手枪。他仔细挑选过,这是一把仿制美国警方用的史密斯-威森牌的左轮手枪。从那时起,他就想干这件事了。“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

10、我拿到博士学位”。卢刚在给他二姐的遗书中写道:“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垫背的人给我陪葬。” 他静静地旁听了大约 5 分钟,突然拔出手枪射击。他首先开枪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 岁的戈尔咨教授。戈尔咨教授应声倒下,卢刚又在他脑后补了一枪,继尔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击了两枪。在场者一时还未反应过来,以为卢刚拿玩具枪恶作剧,直到看见两位教授的脑门和身上流出大滩鲜血,才明白发生了血案。中国同学李新受惊吓过度当场昏倒。另一个中国同学夺路而逃,跑到一处有电话的地方报警求救。这时,卢刚已经冷静地将枪口瞄准了他嫉恨已久的“竞争对手”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士。他一连朝小山的脑门和胸膛放了几枪,

11、山林华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当场被枪杀。卢刚在第一现场枪杀了这三个人之后,又噔噔地从三楼跑到二楼,找开了系主任的办公室,一枪射杀了 44 岁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确认系主任已经死了后,又跑回三楼第一现场,确定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真的死了。室内有几名惊吓得目瞪口呆的见证人,其中之一是研究科学家鲍汉生,他和另两名同学正围着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他还没有死,生命从他的眼里突然逃遁,刚才还那么灵活,大声地激烈雄辩的学者脸上,一下子被死亡来临罩上一层灰白。卢刚没有打中他的心脏,他鲜血涌注,在书桌下面挣扎着。三个人正准备把他抬起来送去抢救,这时卢刚在门口挥舞着手枪叫他们出去。鲍汉生轻轻喊了一声“住手”

12、,卢刚不予理睬,然后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对准他惊恐万状,带着哀求的眼睛,又补发了致命的一枪。他马上就死了。卢刚跑出物理系大楼,持枪飞快地跑到邻近的生物系大楼,从一楼至四楼,似乎在寻找一名女性目标(目击者见他进入女厕所寻人)。在这过程中,卢刚遇到生物系的几位师生,并没有开枪。在生物系大楼没找到他的“射击目标”,卢刚又冲进大学行政大楼,推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办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阳穴连射两枪。副校长的女秘书惊恐地拿起电话要报警,卢刚又向女秘书脖颈上射了一枪,然后举枪自杀。整个凶杀过程只有 10 分钟,6 人死亡,女秘书重伤。卢刚博士杀人案震动了美国、中国乃至世界,并引发了世人对中国教育

13、的强烈关注。卢刚到底是个什么人呢?卢刚是 1963 年出生的北京人,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是物理系的高材生。1985 年,他参加了李政道博士的严格考试,从数百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6 年后,参加美国的博士资格考试时,他不但与山林华并列第一,各门课程都是 A,他所获高分打破物理系历届记录。 但是,这位成绩优异的高材生,人格方面却存在严重缺陷。据曾与卢刚同住一室的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士生赤旭明回忆:卢刚这种冷血杀人行为,不仅是由于嫉恨,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潜伏着一种可怕的“杀机”,“性格决定命运”。赤旭明说,1987 年夏天,他与卢刚、山林华合租一个一房一厅,他与小山住卧房,卢刚住客厅

14、。卢刚从不打扫屋子,喝牛奶从不用杯子,打开盖对着嘴咕噜咕噜喝完就随手扔在地上。赤比卢大 10 岁,以长辈的口气告诫他,结果卢刚“目露凶光”,表现得非常凶恶。赤形容卢刚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时常“出口伤人”。他说卢刚不仅人品素质极差,而且十分好色。他曾幻想所有的女孩子都拜倒在他这个“天之骄子”的脚下,也费了不少功夫追了许多女孩子,但屡遭挫折。另一位同学回忆说,卢刚与人合住一个公寓时,睡在客厅里,因嫌天气热,经常把冰箱打开一整夜,根本不管别人存放的东西酸馊腐臭。卢刚在许多留学生口中,是一个攻击性很强、让人下不了台、又十分自私的人

15、。久而久之,几乎没有人愿意与他来往。“卢刚是一个自恋型的人物”,一位熟悉卢刚的教授说,“自恋性格的人会怨恨他们认为伤害他们感情的人。他们看人,并不是看人的本身并不看人的本质,而是根据自己的解释看这些人怎么伤害他。”这位教授说,“拿着一枝枪连续射杀 6 人,他只把这个视为消灭对他有伤害的人,而不视为是杀害其他活生生的同类。”高科技时代也能造就冷酷无情的罪犯,或许是世界现象。卢刚的枪声响过 4 年之后,即 1995 年 3 月 20 日上午 8 时,以日本东京地铁霞关站为中心的日比谷线、丸之内线、千代田线,被人施放了“沙林”毒气,导致 5500 多中毒、11 人死亡的特大悲剧。据警方报告,“沙林”

16、毒气由德国纳粹科学家于 1939 年研制。此次投毒由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所为,而由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科技天才具体研制实施。为什么一批科技天才为邪教杀人呢?第一,对神秘和超能力表示浓厚兴趣的时代背景;第二,奥姆真理教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对科学探索给予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科技天才有极大的成功感。这与中国的状况何其相似!所以,近几年来,中国也出现了影响更为广泛的“”邪教,危害更为惨烈。这一连串的悲剧说明了什么呢?早在 1993 年,联合国曾在中国开过一个国际会议,专门讨论 21 世纪的挑战及教育改革。专家们认为,如今科学技术发展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是年轻一代的道德水准下降了,以至于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将来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发达了,而这个领导权又掌握在缺乏道德感的人手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了。因为他手中已经不是一把枪,而是核武器。他如果想拿原子弹试试看,那就让人类倒霉了。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