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91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结版张婷上交实习手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 102062007233 本 科 学 生 教 育 实 习 手 册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07 级 姓 名: 张婷 实习成绩:指导教师: 翁玉强 指导教师: 陆敏 实习学校:厦门双十中学 实习时间:2010.8.23-2010.10.222010 年 10 月 22 日 教 育 实 习 教 案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实习生 张婷 学号 102062007233 本校指导教师翁玉强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陆敏 原任课教师 黄锡栋2010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二 ) 第 3 节课 (本人本次实习第 2 个教案)实习学校 厦门双十中学 实习班级 高一 3

2、班 实习科目 语文教学课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 1 册,第 3章 3节,第 1课时自 用参 考 书 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了解梁启超、识记字词)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3、从梁实秋文章中获得写作方面的借鉴教学重点 1、分析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叙事表现人物性格2、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梁任公先生情感的表达教学难点1、学习用批注式方法,来体味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2、理解“热心肠”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诵读法 板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其人: 梁实秋其

3、文:(写作启示)洒脱 抓人物主要特点自信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狂 细节描写爱国热情 抓典型材料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在上再别康桥的时候,老师有讲过,徐志摩和梁思成共同爱着林徽因,这个梁思成就是梁启超的儿子。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对历史上的梁启超先生了解多少呢?借助你们的历史知识, (我们知道梁启超和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下面,请同学们借着老师的 PPT,一起来走近梁启超先生。二、人物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 ,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从

4、这段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先生在政治上不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也是才子一个。今天,我们就借着另一个作家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来领略梁启超的演讲风采。我们刚才说了,梁启超号任公,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三、串讲课文(品味语言、把握感情、写作借鉴)【第一自然段】我们这单元学习的都是散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大家看一下第一自然段。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梁任公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从这个演讲的题目可以看出,这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所谈论是不是政治?不是,而是学术。是政治而不是学术。这正对应了这一段中的一句话,大家能不能找出

5、来?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非常好。那么这次演讲给作者梁实秋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在第一段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他说,这是一篇动人的演讲,可见,这次演讲给梁实秋先生以及在场的听众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请大家注意这几句话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是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倒不是也不是实在是,这三个句子关键在第几句?(第三句)写出了梁启超先生学术文章对青年的影响。读完这个句子,老师想起大家初中学过的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里的一个很类似的句子。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所以大家写作文的时

6、候,可以多用些这样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第二自然段】我们看接下来的这段。请大家注意几句话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预先写好,整整齐齐,秀丽,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读出梁任公先生什么样为人?他是如何对待这次演讲的?之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的时候使用“批注法” ,大家有没有进行批注?(请学生回答)明确:预先写好是不是事先进行了准备?有准备,很负责,书法很好可见很有才气、很有修养。【第三自然段】准备好了,梁任公来了,他要登台亮相了,具体在第几自然段?(第三)我们一起来读下这段话。 教学过程及内容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

7、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短小精悍,这个词语让老师想起一句广告词浓缩就是精华,他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作者连用四个词语来形容梁任公先生,步履稳健,走得很稳,还能顾盼着四周,很潇洒,很洒脱,可见梁任公先生在演讲前有没有作了很充足的准备?成竹在胸,表现得很有自信。大家看看,作者用了短短的几句话就为我们呈现出了潇洒、自信的梁任公先生,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就像课后思考题第二题所说的“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像司马迁在史记中,仅用一句话就写出了陈涉的形象,陈涉高呼:“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这句话就刻画了一位有着伟大志向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所以大家写作的时候要记住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第四自然段】登台亮相完毕,梁任公先生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们来看第四段,梁任公先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大家把它读出来。“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启超先生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开场白?或者说这样一个开场白你感受如何?(老师请位同学来发表下看法)我们的作者梁实秋先生对这样的一句开场白也有一句自己的评价,大家看一下这一段,梁实秋先生自己的评价是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老师觉得,这第一句话倒是比较像一句客套话,比方说演讲,你先客套一番,我不怎么样,我没有什么学问,请大家多多包涵。所以,我觉得

9、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而且我们能想象当时的会场,开始说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反应都平平,对不对?然后下面又来一句 ,可是也有一点喽, 注意那个“喽” ,什么语气啊?得意。是个风趣幽默的、是个自信满满的,是一个不造作的,有什么说什么的,我自信,我就说出来的,是个真性情的梁任公,对不对?好,理解到这一层,我就要请你们来模仿梁任公的语气来读这两句开场白,我希望你们用声音来传达他的魅力。梁启超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很自信的,即使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流亡日本的时候,那样的逆境下,他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说“十年之后当思我, ”现在我在逆境当中,但是十年之后国人都会想我的,然后第二句“举国尤狂欲语谁” ,全国的

10、人们听到我要回来之后,都欢喜若狂,非常自信 ,甚至有点狂。但是这就是他的真性情。【第五自然段】有一个词叫“旁征博引” ,演讲的时候,也需要旁征博引,使内容更为丰富。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也是旁征博引的,第五自然段告诉我们,梁先生引用了一首古诗箜篌引 。老师来读下这首古诗。很短是不是?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竖琴,声音很凄凉悲怆。其实这短短的诗是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一个白发老翁不顾一切地要渡河,滚滚的大河,没有工具不可能渡过,可是他偏要渡河,结果惨被河水吞没,他的妻子尾随而至,来不及制止。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经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

11、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别人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任公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同学们,借助你们的历史知识,想想看,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任公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及内容?(敬佩)同学们,借助你们的历史知识,想想看,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让梁任公想到了谁呢?,戊戌变法中,有一个人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被杀了。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在临刑前说:“有

12、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家想想看,谭嗣同是不是也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呢?梁任公是由箜篌引中的白发老翁想到了谭嗣同,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救民,这种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第六自然段】那我们接下来看第六自然段,作者写到:“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大家想想看,二十余年后,我在某一个场合还能够想起先生的这首诗,说明什么?印象深刻啊!大家如果二十年后还能想起某位老师课堂上所讲过的话,相信这位老师一定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如

13、果说,前面写梁任公的外貌,写他的开场白,是正面描写的话,这边讲我的感受是侧面描写。大家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七自然段 】我们接下来看第七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梁任公有一个敲秃头的动作,记不起来的时候敲敲脑袋,这敲脑袋的动作我们平常人都会有,比方说,想不出一道题的时候,敲敲脑袋,抓抓头发,扶扶眼镜,梁任公,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正式的场合表现出了这样一个动作,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梁任公不是一个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很严肃的那么一个人,就像我们平时生活当中见到的那么一个

14、普通的老先生。所以,这样的一个细节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一个特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有时细节描写是很关键的,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的。【第八自然段】下面,我们来看下这篇文章写得最为动情的一个段落,我们一起来读下第八自然段。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入戏了。读完这段,老师发现,梁任公在这里是又哭又笑。同学们说说看,他讲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哭了?(桃花扇) 桃花扇写的是文人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借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叹明朝的灭亡。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崇祯皇帝)这位亡国之君并非没有励精图治,只是当

15、时大明王朝大势已去,最终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万岁山,在万岁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可是梁任公先生讲到桃花扇的时候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先生这样的悲伤,究竟是什么牵动了先生内心的伤痛呢?先生如此之悲绝仅仅是因为崇祯皇帝吗?他由崇祯帝想到了谁?支持百日维新的皇帝是?(光绪帝)光绪帝支持变法维新。可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依靠光绪皇帝推动变法的希望化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 这又是怎样的一腔爱国热情呢! 教学过程及内容我们刚才说了,梁任公先生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可是接下来,他又张口大笑了,他又讲到了什么呢?杜甫的诗。大家能不能说出杜甫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家会背这首诗吧!(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