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78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中考复习7-9年级古诗文课后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9 年级课内古诗作业解答7 上一 、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境界恢弘阔大,包含着诗人独到的观察: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水似与两岸齐平,船上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下句“风正一帆悬”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读者由“风正”“帆悬” 可以联想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

2、面初平”;“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表现作者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感到欣慰喜悦的情感。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感

3、受(略)二 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1、风吹柳花满店香 2、林花谢了春红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 ”句写仲春之景)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7 年级下册

4、木兰诗(略)二、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两句,以及“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两节八句,也是复沓。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2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8 上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 “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是:以

6、花、鸟为“感” “恨”的主体。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2、 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4、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诗人对国

7、破家亡以及对自己年事已高 、 背井离乡, 漂泊不定的 悲 伤 之 情 。5、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圆 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

8、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8 下一、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4

9、、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5、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二、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

10、死明志的决心。三、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如 岳飞 、谭嗣同、林觉民四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五、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的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饮酒是抒写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愉悦之情。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

11、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

12、这两首诗的异同。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七、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略)九上一、背诵这五首词,回答下列问题。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

13、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气候异:“衡阳雁去”,秋天边塞4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边声异:“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也是中原所没有的。边城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3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4、变化过程?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15、?“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赋壮词”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所以叫做“赋壮词” 。二、“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