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77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科技大学海水养殖学论文鱼类细菌病及最新研究进展学号 08051212姓名 马凯同组人 陆军 李凤钊 胡青峰 湛文龙时间 2010/12/27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该类疾病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疾病中危害最大, 因此, 一直受到国内外鱼病研究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年来, 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该领域的研究日趋深人。本文主要介绍当今细菌性鱼病的种类、诊断技术、病理及防治等方面的进展。一、细菌性鱼病的主要种类第一次对鱼类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明确描述的报道是在年由和正式发表的对疖疮病的研究。其后随着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鱼类集约化养

2、殖的兴起, 促进了世界各国对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迄今已分离报道的鱼类主要致病菌有近种见表, 其中也包括一些条件致病菌和一些已被鱼病学研究者发现或认可, 但尚需国际细菌分类组织承认的种类。二海水养殖鱼类常见细菌病2.1 弧菌病(Vibriosis)弧菌病是一种在海水鱼类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其中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最为常见鳗香鱼五条鰤大麻哈鱼等都是敏感鱼类Sano 1987 Fulvio 1987 对从意大利病鱼中分离的9 个菌株和日本香鱼的4 个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只对日本的3 个菌株的抗血清有弱的凝集反应Makoto 1993 报道从患病香鱼中分离的149 个鳗弧菌菌

3、株中l15个属血清型A 34 个属血清型C 血清型 A 中菌株对药物的抗性比例高于血清型C 的菌株他建议鳗弧菌的疫苗制成 A 型和C 型的双价疫苗鳗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损伤的皮肤及口拟隆头鱼在皮肤涂抹病原菌后3 4 天显症黄联琰1993 0lsson 等1996 对大菱鲆的感染机制的研究表明肠道是鳗弧菌的入口该作者98 年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鳗弧菌被大菱鲆口服后在其肠内能持久存活在粪便中能繁殖但大菱鲆粪便中有拮抗性的Carnobacterium 与鳗弧菌共处时会抑制鳗弧菌生长O too1e 1996 用转位子的导入作出的非运动性变异株研究了鳗弧菌的病原性结果腹腔注射非运动性变异株显示和野生株同等毒

4、力浸渍攻击则毒力为l 500 认为其感染与鞭毛运动的走化性有关同是由鳗弧菌感染不同鱼的病症也有所不同真鲷患病时的症状主要是体表溃疡先是身体斑块褪色接着鳍基及躯干部出血至溃疡眼球突出肝肾肿大(黄琪琰1993) 而牙鲆的鳗弧菌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色发黑消瘦鳍膜破损鳍出血糜烂该菌对牙鲆的侵害对象主要是牙鲆稚鱼死亡率可达50 ,是对牙鲆幼体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周丽等 1997 黑濑博行1989 从银大麻哈鱼中分离到该菌并且认为8 时对鱼呈现病原性这与我国学者徐伯亥1988 报道的流行于香鱼中的鳗弧菌的流行温度10 基本一致香鱼被感染后 34 天死亡黄琪琰1993 我国肖慧等1999 报道鲈鱼Lateol

5、abrax japonicus 烂鳃烂尾病的病原菌也为鳗弧菌泰国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养殖的尖吻鲈的弧菌病是由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s 引起的(Copland 1987)Kraxberger-beatty (1990)的实验证实哈氏弧菌为鲑鱼 Centropomusundecimalis 的条件致病菌Saeed 1995 对引起科威特的居氏鲷Acanthopagrus cuvieri和巨石斑鱼Epinephekus tauvina 死亡的弧菌病病原菌的鉴定认为由哈氏弧菌引起并且认为居氏鲷比巨石斑鱼更易受感染我国吴后波1997 报道引起网箱养殖的高体鰤Serioladumerili

6、弧菌病的病原菌为哈氏弧菌王国良等对引起浙江沿海网箱养殖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 皮肤发生溃疡的病原菌研究认为也是由哈氏弧菌引起的(王国良待发表 )肠道白浊症是引起牙鲆仔鱼高死亡率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菌为弧菌的一种Vibrio sp.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稍弯两端圆形一端单鞭毛或多鞭毛具运动性(增村和彦1989) 主要症状为病鱼停止摄食腹部膨大肠道发白消化道内存有大量饵料随病情发展鱼体变黑消化道萎缩腹部下陷电镜观察表明病原菌附在肠膜微绒毛破坏微绒毛加之细菌分泌毒素共同影响鱼的消化吸收导致死亡(宫崎昭雄1990)Ishmaru (1996) 用 DNA 相同性的方法对该病原

7、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Vibrio ichthyoeteri2 2 滑走细菌病(Gliding Bacterial Disease)滑走细菌病是淡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在海水养殖鱼类中也有很多报道_对该病的最初报道主要集中在鲑鱼如大鳞大麻哈鱼Oncohynchus tschawytscha 稚鱼细鳞大麻哈鱼O. gorbuscha 和Solea solea 等(Dolores 1986) Hikida 等(1979)分离到该病病原菌为海岸屈挠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 Dolores 等(1986)从得病的牙鲆中第一次分离到海岸屈挠杆菌和屈挠

8、杆菌一种(Flexibacter sp) 两者均为弯曲而长的杆菌 0.5 m2 3 m 能在固体物上滑行革兰氏阴性患病牙鲆的主要症状是病鱼无力游动在养殖池水表面作缓慢活动背鳍尾鳍等溃烂残缺皮肤腐烂及坏死病症恶化的个体头部腹面发红充血皮肤呈溃疡内脏无异常(周丽等1997) 在春季温度为14 18 时该病的发生率达高峰水温高于20 时发生率递减秋季很少发病一般被该菌感染的主要是稚鱼Baxa 等(1986 1987)先后研究了海岸屈挠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 各分离株的DNA 相关性感染实验毒素活力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等Alsina 和Blanch 1993 在西班牙养殖大菱鲆中

9、也分离到该菌 Bernardet 等1994 对从法国鲈鱼中分离的9 个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Chen(1995)首次报道在北美太平洋沿岸也发现了该菌养殖网箱内的白鲈(Atracto scionnobilis) 加洲鲥Engraukis mordax 沙瑙于Sardinops sagax 大鳞大麻哈鱼( Oncorhyrchus tschawytscha)被感染我国目前尚未见对该菌报道2 3 巴斯德氏菌症(Pasteurellosis)巴斯德氏菌症 也叫类结节病是一种由杀鱼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picicida 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动力菌体大小因培养条件而异有时

10、长杆形有时近球形具显著的多形性该病在五条鰤中的流行时间为6 8 月水温在2028 之间但在鯵鱼(pseudocaranx dentex) 中的暴发温度为22 23 低于19 时死亡率明显降低(Toshihiro 1992) 在牙鲆中的发病温度范围为20 27 ( 水野芳嗣1994) 在牙鲆中发病初期的主要症状为体色黑化无力游动背鳍腹鳍基部烂状出血死亡鱼体内脏肾脾有许多小白点(水野芳嗣 1994) 楠田理一(1991)报道赤点石斑鱼仔鱼发生脾脏和肾脏形成小白点的疾病结果表明其沉降反应相与对照用的鰤鱼病原菌一致认为由杀鱼巴斯德氏菌引起Aoki 等1985 年发现许多菌株具抗药性Fukuda 和Ku

11、susa 1985 Kusuda1988 对五条鰤进行了免疫接种试验研究但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Magarinos(1996)等认为该菌的细胞附着性和入侵性主要在感染初期该菌在机体内获得铁的机能菌体外产物及荚膜成分是发挥病原性的主要因素该菌感染一定时间后由于其他细菌的生长常规培养检测有一定的难度Dolores 1988 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黑鲷仔鱼的巴斯德氏菌不仅延长了有效检测时间且灵敏度有大大提高Kawhara 等1989 用该技术研究巴斯德氏菌在五条鰤组织中人分布认为不管用何种方式感染细菌在3 小时侵入内脏在脾脏和肾中形成病灶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该病在其他许多海水鱼中也有报道如金鲷真鲷和Pictib

12、lenniusyatabei 及海水养殖的香鱼(Matsduoka 1990) Toranzo 等(1991)报道在西班牙养殖的真鲷中也暴发了该病并很快蔓延到其他鱼类造成大量死亡尤其在稚鱼阶段我国天津海区养殖的黑鲷真鲷和鲈鱼中都有巴斯德氏菌引起的鱼病发生王玉佩等19922.4 爱德华氏综合病Edwardsiellosis)爱德华氏综合病 又称腹水病在牙鲆中的主要症状为病鱼腹部膨胀肛门扩张发红常出现脱肠症状眼球白浊化突出有的可见肝脏出血和肾脏肥大一般死亡率不是很高病鱼摄食不良体色黑化无力游动引起的原因为肠内细菌缓慢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 感染所致该菌为短杆菌0.5-1 m

13、1-3 m 具运动性革兰氏阴性其流行无明显年龄特征仔鱼到成鱼均有可能感染(Austin 1993) 主要发生在养殖的牙鲆中Takaji等(1993)认为该菌不产生毒素但它对鳗鱼的补体的调理作用有一定的抗性而且对其中性细胞也具有抵抗作用Mamnur 1994 对养殖牙鲆的爱德华氏菌的研究认为从牙鲆中分离到的菌株和其环境中分离到的菌株共有一种热稳定的 O 抗原并且认为养殖环境中引起牙鲆疾病的只有一种血清型Suprapto(1995)认为属于血清型A 的有毒爱德华氏菌株产生对日本鳗鲡和牙鲆致死的热不稳定物质而且毒素在缓慢爱德华氏菌的毒力中起重要作用Suprapto(1996)对该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有

14、病原性的菌株的胞外产物和胞内因子都对日本鳗鲡和牙鲆有毒性但非病原性菌株两者都没有毒性胞外产物在培养72 小时后产生适温是25 30 胞内因子在培养24 小时就产生马久地隆幸1995 用德华氏菌对牙鲆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感染实验同年他还用福尔马林灭活死菌对牙鲆进行不同方式免疫试验结果却出现慢性死亡据确认是由于菌体外产物和菌体成分中含有对牙鲆致死的的毒性物质我国广东养殖的真鲷 笛鲷也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张永嘉19932.5 链球菌症(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Kusuda 等1976 报道从鰤鱼和真鲷病鱼中分离到 Streptococcus sp 为链球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阳性2 个

15、或数个菌相连成链状球菌每个0.7 m 1.4 m 无运动性性溶血主要症状为眼球突出及白浊化头部和上下领发红鳃盖及鳃内侧发红或充血解剖能发现腹腔内有积水肝脏出血流行时间从夏季高温开始当温度低于15 时基本不再暴发是危害鰤鱼养殖的最严重的疾病曾造成日本每年损失l0000t 鰤鱼(Sano 1987)1981 年在日本牙鲆中也有发现危害较大死亡率在8 左右(Dolores 等1986) Keiji(1986)对分离自患病香鱼的性溶血链球菌的研究认为其最适生长条件为25 30 0 3 NaClpH7 认为它对鲤鱼和黑鲷不致病对五条鰤和真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香鱼和大麻哈鱼有很强的致病性厚田静南(1990)

16、报道了在养殖大麻哈鱼中发生该病的流行症状为鳔壁白浊肥厚心脏形成假膜等酒井正博(1990)报道在银鲑发生溶血性链球菌症刚从淡水移入海水的驯化过程中就发生死亡一直延续一个月至水温10 停止症状为眼球突出鳍发红出血腹部膨满出血红霉素类药物有较好治疗作用杉田显浩(1997)在青兰子鱼稚鱼中也发现该病死亡率高达60 除上述症状外还发现鱼体在水面反复狂跳2.6 诺卡氏菌症( Nocarydiosis)诺卡氏菌症的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有点状出血斑 小而隆起的浓肿有时口唇部糜烂本病的典型症状是脾脏及肾脏上有白色结节的病变另一种流行症状主要发生鳃上也叫鳃型诺卡氏菌症可在鳃上见到直径为5mm 的不规则结节也有两种症状混合出现的Kariya(1968)报道了该病是由帕卡奇诺卡氏菌Nocardia kampachi 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鰤鱼amberjack 和鰺鱼Caranx delicatissimus 中该病主要在秋季流行但七月到二月均可暴发上述症状均有发现1984 年发生在日本养殖牙鲆的当龄鱼中病性发展缓慢但是长期地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