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354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课件(40学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课件任课教师:罗 帆 教授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性质: 学位课学时数:40适用专业:工商管理2009 年 8 月2目 录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一、 管理者的目标和任务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四、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源案例 1-1 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传记特点与管理二、能力理论与管理三、人格理论与管理四、学习理论与管理案例 2-1 谁适合当总经理?第三章、知觉与个体决策一、感觉与知觉二、社会知觉的内容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四、在知觉与判断中的错误 案例 3-1 “凶杀案”目击者的自述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

2、工作满意度一、价值观与管理二、态度与管理(重点)三、工作满意度与管理案例 4-1 在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生第五章、工作激励理论与应用3一、激励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二、早期的激励理论与管理三、当代激励理论与管理四、激励理论的应用案例 5-1 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案例 5-2 浙江先锋机械公司激励经销人员案例 5-3 组合国际电脑公司有什么绝招?案例 5-4 IBM 公司的激励制度第六章、群体行为的基础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二、群体行为的解释三、群体结构与互动四、群体任务与决策案例 6-1 易继芳的转变第七章、工作团队与管理一、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二、使个人成为团队高手三、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四、团队管理中现

3、存的问题案例 7-2 微软中国公司的团队建设第八章、组织沟通与管理一、沟通的理论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案例 8-1 谁该当经营副厂长?4案例 8-2 苏黛薇的卓尔不群第九章、组织冲突与管理一、冲突概述二、冲突观念变迁三、冲突产生与解决案例 9-1 研发中心的人际纠纷案例 9-2 红旗轻工设计院的群体冲突第十章、工作压力管理一、工作压力概述二、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三、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案例 10-1 华为员工张立国心很累 第十一章、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一般与新型组织结构设计三、组织诊断与优化设计案例 11-1 凌云科技集团的组织结构变革第十二章、组织变革

4、与发展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推行二、推动组织变革的方法三、组织创新与发展案例 12-1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创新案例 12-2 东原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5说明教材: 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 12 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孙泽厚、罗帆.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参考书:1、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查尔斯 汉迪.管理之神:组织变革的今日与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Stephen P.Robbi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12th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5、、费栋华,员工脑电波人力资源心理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孙泽厚、罗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 2 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6、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Richard L. Daft.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Sixth Edition).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8、工商管理学习网:http:/202.114.88.145/cm/study_web/index.jsp学习成绩组成:1平时成绩 30 分(包括出勤、发言、课堂讨论或角色扮演) 2案例分析报告 30 分3结业考试 40 分案例分析报告

6、作业要求:从组织行为学教材或课堂讨论案例(武汉理工大学工商学习网)自选一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 3000 左右。不要依次回答问题,应写成一篇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结论有应用价值;要独立思考,不能雷同。要有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案例题目、学员姓名、班级、任课教师姓名等。请将案例分析报告夹在答题本中,与考试卷一起上交,此成绩占总分的630%。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时数: 3 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知识来源和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简况。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研

7、究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 1 节 管理者的目标和任务一、 管理的功能法国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管理的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P.罗宾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二、 管理者的角色美国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 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 管理活动弗雷德路桑斯(Fred Luthans)发现管理活动有 4 类:1 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3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4

8、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四、 管理技能7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第 2 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定义(1) “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社会实体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对这些目标理性的追求。 ”(2)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依托环境而求生存的,输入-产出,转换系统” 。(3)强调组织内部制度建立的观点:“组织是契约的集合体。它由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约构成,组织成员根据契约的规定进行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 (4)强调组织内权力

9、平衡的论点:“组织是各种权力的集合体,它是由各种权力集团组合而成的,各集团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力图控制或影响组织对各种资源的分配。 ”组织的存在具备的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关系(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8(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

10、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3 组织行为对组织行为研究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1)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重点放在组织成员在小组、群体和车间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主要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 组织行为学 美国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美国安德鲁J杜布林(A,JDublin)在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间科学。 ”加拿大乔凯利(J

11、eeKelly)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概括反映了研究的本质内容。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会停留在组织中人的行为上,而要进一步揭示行为背后的原因即行为规律性。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明确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9通过观察测试实验,进行论证。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以应用广度

12、为原则的分类 (1)理论性研究(pure research) (2)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3)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4)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2)因果性研究(causal) (3)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以研究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1) 案例分析。(2) 现场研究。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2) 实验室实验。2 调查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会方法德尔菲法(Delphi) 民意测验抽样调查3 实验方法实验室实验方法例:黎波特的耐痛水平试验现场实验方法

13、例:霍桑试验4 数量统计方法10第 3 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组织管理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长城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早期组织规模较小,沟通障碍多,成本高,有效性低,社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较简单管理科学的产生背景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文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小瓦特、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研究组织管理英国在组织创新、管理技术上取得成就;美国铁路企业走上公司制道路;美国、德国的电气革命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出现;企业劳动分工、机构设置复杂化、多层次化股份公司制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产生职业经理人员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19 世纪

14、50-60 年代丹尼尔麦卡勒姆(Daniel MeCallum)、J汤姆森、亨利普尔(Henry V. Poor)等人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1886 年,在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召开的年会上,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杜邦(DuPont)等人对企业财务的研究爱默生(Emerson)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于教育和市政组织斯隆(P。Sloan)创造事业部制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20 世纪 20 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人群关系理论(Hum

15、an Relation Theory)”行为科学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 年定名为行为科11学(Behavior Sciences)。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欧文(R.Owen)在 19 世纪初,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各种生活福利等方法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l9 世纪中叶德国的克鲁伯也曾通过为工人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低息贷款等福利而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美国的管理运动中,海尔赛于 1891

16、年发表了工资报酬制 ,探讨如何通过工资报酬制度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被泰勒、甘特发展为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奖金制。泰勒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岗位挑选录用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效率,并在 19l0 年建立专业化的人事管理部门。1914 年福特建立了一个人事研究室。丽莲吉尔布雷斯开始对工人心理的研究。人群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的进展,使管理理论深入到人际关系、个体行为的研究。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认为: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主要代表人物:阿吉雷斯(Chris Argyris)和麦格雷戈(D.McGrego)。阿吉雷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在 l957 年发表了个性与组织 (Perosnality and Organization)。主要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