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289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3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完形填空一,完型填空考情动态分析完形填空题的创始人威尔逊泰勒(Wilson Taylor)说: “完形填空并不直接涉及特定的意思。它只是反复地从两种语言模式的相似之处取样:一种是写的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种是反映读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猜测的语言模式。完形填空所涉及的是一系列与上下文相联系的空白,而不是孤立的空白。 ”从近三年来全国及各省高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基本上遵循了“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试题特点鲜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即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

2、、语法等知识,从试题所提供的词汇、短语中判断出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的词汇或短语,在语篇查学生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完形的选材通常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细致描写,篇章与句子结构变化丰富,文章内容健康、时尚,将知识、文化、教育、趣味融为一体,即:时代感突出,生活化明显,寓教于乐。2009 年的完形填空将会继续朝着语言交际化、情景生活化、词汇运用灵活化的方向发展。重在考查:1) 所学基本语法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2) 词义的辨析、各种词的搭配及习惯用法;3) 语篇的理解及逻辑推理能力;4) 背景知识及常识;5)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将篇章、语法、词汇

3、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找出答案。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复习的重点是:1. 掌握一些固定搭配,包括固定短语和习惯用法等。2. 词语辨析,表面上是语境中词法的语意选择,其实是考查词汇的应用能力。3. 熟练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从句的引导词、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平行结构、倒装结构、强调句型、情态代词、虚拟语气、动词时态和语态等。4. 前后语境,注意培养结合全文结构和中心思想,根据常识和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熟悉前、后制性设空和语篇设空的特点。(所谓后制性设空,是指设空的答案由未读过的下文决定。如果设空的答案由已读过的上文决定,则为前制性设空;需要上下文而定

4、的答案,则为语篇性设空。完形填空的设空答案有的由一个句子决定,有的由相邻不远的句子决定,还有的则由语篇内容综合决定。) 5. 注意行文逻辑。要加强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如转折关系、让步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增补关系、比较关系、对比关系等,以及对转换词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6, 掌握几种实用的解题方法。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的同义词线索、环境线索、对比线索、因果线索、顺序线索等进行分析。二、完形填空的方法技巧点拨完形填空题从整体上来说是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这部分的考查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结合所学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词法、句法和习惯用法等进行逻辑推理,从上下文语境中找到答题的依据

5、。重点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在语篇中的运用。熟练掌握解题要点是十分必要的,如:注意全篇的关系,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瞻前顾后,找判断依据;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从词汇、意义判断;从常识、逻辑进行推理;注意习惯用法,前后搭配。 就单个完形填空题来说,实际是“词感现象”的展示,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感能力。所谓“词感”是指一种对词或词群的感受能力,对词的感受力强,解题时会较为容易地找到它与情景的关系。考生较为娴熟的语感有助于理解语段和语句,而娴熟的词感则有助于选词准确,逻辑顺畅。词感并不仅仅指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异,也并不注重于词的搭配或组合,而是较多地强调选用恰当的词,以利于对情景作出合乎逻

6、辑的判断。因此,完形填空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反复阅读所给短文,做题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以达到不失分的最佳效果。所以,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文章的整体性。 快速通读全文,掌握短文主旨大意。考生在答题时,应先通读文章,对全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以及每个段落的首尾两句话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因为这些句子往往提纲挈领,有助于发现文章的宗旨和每段的大意。不要急于看选项、找答案,在通篇浏览短文时,注意力应放在短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上。短文开头的第一、二句通常是主题句,是告诉考生文章所要讲的主题是什么。完形填空首句不留空白,认真阅读短文开头的第一、二句,有利于考生准确地预测和推断短

7、文的主旨。通读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文章的大意,以知其所云。 2. 上下关联找出语境,关注句子结构。 抓住结构、语义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完形填空是人为地切断短文的思路,再让考生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恢复短文思路的题型。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注意所选的答案填入空白处后,整个句子语法结构(词性、语态、语气、时态 )是否合理;上下文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它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若是简单句,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是否完整,缺哪一部分;若是并列句和复合句,就应注意句子中的连词、关系词等成分在哪里。同时还应注意待选答案在句子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其次,看语义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呼应。第三,

8、如果几个选项填入空白处,结构和语义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在逻辑上看哪个选项填入最为合理。 3. 巧辨词语和句型,活用同义与常识。 完形填空是考查考生能否熟练地掌握词组、习语和句型的有效题型,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特别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那一部分词组、习语和句型。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如能迅速地判断词组、习语和句型,不仅会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而且可以节省答题时间;辨别同义词的不同含义,是考查考生对词汇掌握的重要途径,很多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考生一定要在认真读懂短文的基础上作答;运用生活常识也是正确答题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注意短文中是否有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一

9、旦考生选用方法得当,加上娴熟“词感” ,那么就会有效地提高其答题的准确率。 4. 把握宏观,小心微观,求证词序,理顺逻辑。 考生在选项试填后,一定要通读短文,从整体上检查结构、语义及逻辑是否一致,上下文连贯是否合理。另外,连词、副词是完形填空常考的词,考生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上下文的语气、语态,避免出现逻辑混乱。只有明白文章结构,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才能加深对短文的理解。因为任何局部都是为主题思想服务的,理解了各句意思之后,答案常常就一目了然了。所谓理顺逻辑,就是考生应具有对短文的主题思想心中有数,根据局部句子结构的理解加以总结概括、推理判断和分析归纳的语言能力。惟此,文章的深层意思才会跃然眼前

10、,那么“完形”的任务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恢复文章的原貌也就水到渠成了。 5. 解法多种多样,取法是关键,恢复原貌乃为上。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做完形填空题重在“完形” 。首先,在阅读中要尽量记忆最能表现文章内容的关键句段、重点词语、时间、人物、地点等,力求把文章内容串联起来,构成整体概念,明确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及来龙去脉;其次,应认真分析句子的意思是否完整或完美,凡是不连贯、内容不明的句段要重点思考,重新确定空格应该填什么词最为合适,此时应转换角度加以考虑,这样可更好地理解句段是为主题思想服务,心中初步确定欲选词语和内容,为定向作好准备;最后,成功的关键在于“反复阅读所给短文”,考虑哪一个词语最适

11、宜填入所留空格,从而能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此时的方法应该是:初选观察分析排除通读验证确定。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空就填、孤立答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一 ) 夹叙夹议型完形填空:夹叙夹议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备考的重点。研读夹叙夹议型完形填空,可看出以下趋势:1. 首句完整,线索清楚。 一般作者在第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业绩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最后得出结果。2. 叙述灵活,侧重语境。文章以叙述为主,人物间对话较少,绝大部分篇章是作者在描述事件,较少加入作者的观点或评论。因此,常会出现态度与观点的跳跃变换,或语气上的差异。这增加了情景的迷惑性和干扰

12、性,从而突出了对语境的依赖,实现了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通过语境,辨析词语,作出选择。记叙文一般按事件发展顺序叙述,有时用倒叙。答题时,通过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把握人物各自所做的事情,从而把握细节,找准作者的记叙方向,正确理解文章。( 二 ) 说明型完形填空说明型完形填空选材难度一般低于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大题。在设空与选项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要求:以实词为主,名、动、形、副等词类占全部小题数的 90% ,绝大多数小题都要从全文角度进行判断。这一命题思路体现了 “ 语篇意识 ” 。说明型完形填空一般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按照一定的方法介绍事物,解释事理。最显著的特点是:1. 开头点题 做说

13、明型完形填空时,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具体实物还是理论性概念。因此,明确说明的对象是掌握说明细节的前提。在近年的说明型填空中,作者一般在文章的首句直接提出说明的对象。 2. 结构清晰 把握语篇特征对理解文意与答题极为有利。说明文的写作一般按时间顺序(指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逻辑顺序( 前因后果,先果后因,先主后次 );认识顺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 总之应逐句精读短文,逐题分析选项,对特定的语境作深入的理解,克服 “ 定式思维 ” ,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逐项填空。要吃透文意,理解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第

14、一点: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注意其内在联系。第二点:从词汇意义及用法、惯用方式和搭配的角度去考虑,准确判断。第三点: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挖掘文章的寓意及隐含意义。第四点: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角度去考虑,避免错误。(三)方法提炼1语境化选择 : 填空题是具有完整信息的短文,其段与段、句与句、甚至词与词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解题时若只拘泥于个别的句子、段落或短语,而不结合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语境,不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线索,则很容易选错答案。有些完形填空跳跃性非常强,第一空往往需要读完全文才能作出正确选择。有时,最后一空呼应全文主题,需要结合全文主题(往往是全文首句 )才能作答。更多

15、的时候需要考生牢牢把握文章主题,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来作答。所以要: 认真阅读首句,把握全文主旨。 【例 1】 A. little boy invited his mother to attend his schools first teacher-parent meeting.To the little boys_36_,she said she would go. A. . enjoyment B.disappointment C. surprise D. excitement 按照一般思路,家长总是事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参加家长会,因此一旦家长同意参加,孩子应该感到高兴或激动才对。而这里如果选择

16、 A. 项或 D 项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和语境不相符合。其实,下文 A. lthough she was a beautiful woman,there was a serve scar(疤痕)that_40_ (covered) nearly the entire right side of her face.才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这个男孩并不想让母亲参加家长会,因为母亲脸上的疤痕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感到难堪,邀请母亲参加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并不是真心,所以母亲答应要去时他感到很“失望” 。正确答案为 B。【例 2】I climbed the stairs slowly,carrying a big suitcase,my father following with two more.By the time I got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