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236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上交版本(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艺术欣赏结课论文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欣赏姓 名: 刘 萍学 号: 11211178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陈 鹭北京交通大学2013 年 5 月目录:摘要.3关键词.31 紫竹院公园名称的由来 .32 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 .32.1 园路设置 .32.2 种植设计 .42.3 特色景观 .42.4 景观分区特点 .43 小结 .53.1 重山水写意,以竹造景为主的主题山水园 .53.2 园路设置曲线优美,呵周围景物相得益彰 .53.3 空间布局,效仿古法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5参考文献.5浅谈紫竹院的景观设计摘 要 紫竹院因庙得名,以竹取胜,内设三湖两岛一堤。可谓是幽篁百品,

2、翠竿累万,以竹为景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本园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设路讲求设路保景,引导游客寻景;种植讲求因地制宜,处处构画留景;设景讲求植竹造景,突显竹林主题;布局讲求障景隔声,景观和谐统一。关键词 紫竹、设路、幽逸氛围、划分空间、主题突出1 紫竹院公园名称的由来紫竹院一带,昔日曾有多处优美景观。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 年)以后,因往上游开挖河道,增辟水源,此地就成了一个蓄水湖。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在高梁河上游筑人工河(即今长河) ,蓄引玉泉

3、山水为湖;广源闸则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 。明代万历五年(1577),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这一带设有行宫和码头,皇室人员乘船去颐和园经过这里。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 ,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 。另在寺西侧修行宫,原有匾为“福荫紫竹院” 。紫竹院由此得名。几乎每一座园林都历经过几经兴废的历程,太多的湮没和重建的重复之后,才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清朝的版本,紫竹院也不例外。光绪年间重修。

4、1900 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上述景观基本荒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整修,1953 年 3 月至 7 月完成挖湖堆山、修闸和筑环湖路工程,1954 年完成公园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并对外开放,定名紫竹院公园。此后,开辟第二水源 “双紫渠” ,再度深挖紫竹湖和逐步兴建新景观,至1987 年 “筠石苑”等景区建成,始成现有格局。 2 园林景观设计与表现2.1 园路设置园林道路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划分和联系着各景区和景点。它既是园林风景的组成要素,又具有组织游览路线的功能。紫竹院中的园路曲线优美,与周围地形、花木、石景等紧密结合。不仅是“因路设景” ,而且是“因路保景” 。形成了路随景转,

5、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园中自然廊道围绕着湖水形成较宽的主路,中部穿插稍窄的次路。通往小山、树林、水边等休息区的景中小路,大都是曲径通幽,自然曲折,似尽非尽,似断非断。它们深入到园中各个角落,徒增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2.2 种植设计植物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的处理安排山、水、植物和建筑等要素上,会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这会导致各处园林的不同风格与特色。所以每个园林各有千秋,最主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题。“石本顽,有树则灵。 ”紫竹院景观配置上以竹造景,有计划地植竹造景,逐渐形成了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至今紫竹院已有竹类 50 余品种 40

6、 余万株,形成 70 余处遍布园内的疏密有致的竹林。除却南方常见的青竹、寿星竹、金镶玉竹,园内还分别从四川、福建、苏杭、日本等地引进大量的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其中已紫竹最为出名。园中还有各种行道树:银杏、冲天杨、龙鳞松等,凸显园林的幽逸气氛。从高到低,从低矮灌木到高大乔木,层次分明。另外沿湖种植的垂柳,清新飘逸,增添了清幽的园林气息。2.3 特色景观紫竹院占地约 48 公顷,水域面积达 16 公顷,南长河和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了三湖两岛一堤的特色景观。中部青莲岛上有“八宜轩” 、 “揽翠亭” ;明月岛上有“ 问月楼”、 “箫声醉月”;西部有“ 跨海东征”、 “紫竹垂钓” ;南部

7、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长河北部是独具江南园林特色的“ 筠石苑”,那里山势蜿蜒高低,水体聚散潆洄。植物配置精细,构筑轻巧。淡雅、清秀、幽静而别致。还有“清凉罨秀”、 “江南竹韵”、 “竹深荷静”、 “友贤山馆”、 “绿云轩 ”、 “斑竹麓” 、 “知弈庐”诸景,以竹主题布景,突出了一个“竹”字。其中“筠石苑景区”位于南长河北岸,占地 600 余亩,是紫竹院公园的“园中园” 。2.4 景观分区特点景观分区往往借助植物的错落有致,地势的高低起伏来达到隔声布景,特色分区的目的。紫竹院在植物的种植上运用了造园的手法,外围高大的树木障去了远方吵闹的道路和楼群,同时障景使得人们在山穷水尽之时看到了柳暗花

8、明。竹子所制造的夹景同样使人们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在地势的运用和配置上,虎头山是全院的最高点,山是人工挖土堆成的,起到了障景的作用,用来隔声,同时也有划分空间的作用。澄碧山房是一个爬山廊,具有江南风格,这里依山傍水十分幽静,水边有点景建筑,同时与对面湖南北岸的亭子形成对景。北面有竹深荷净,还有一个竹叶地的小广场,往上有绿云轩,极具空间感,建筑色彩、造型协调,还有水杉、竹子、垂柳等植物与水面相呼应。附图: 3 小结3.1 重山水写意,以竹造景为主的主题山水园在北方地区建造的极富江南风韵的园林,对植物造景的运用炉火纯青,多种造景手法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给人以丰富的意境感受。3.2 园路设置曲线优

9、美,呵周围景物相得益彰紫竹院中园路优美的曲线,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紧密结合。 “因路保景” ,曲径通幽,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3.3 空间布局,效仿古法同时融入现代元素空间处理效古法师法自然,又加入现代设计手法,全然没有娇柔做作。虽然尊重每一个细小的景点,然而道路复杂而不乱,形成冰裂文,又如龟壳纹路,景与景没有因为道路而割裂,反而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参考文献: 1唐建 林墨飞.风景园林作品赏析.M.2011 年 5 月第 1 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88.978-7-5624-5463-2.2周武忠.城市园林艺术.M.1.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71.978-7-81050-617-X. 3周武忠.理想家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东南大学出版社,278. 4文健 娄建新. 园林景观配景设计与表现 .M.2011 年 8 月第 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95.978-7-5121-07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