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占宏《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60045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占宏《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吴占宏《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占宏《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占宏《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教师的爱与责任新建路明德学校 吴占宏有人说,教师的形象是蜡烛,为学生奉献所有的光芒;教师的性格是燃烧,为学生宁愿毁灭自己。其实,在教师的一生中干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咏,月月在课堂上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看着那些往日比自己成绩差许多的同学,几年不见已是西装革履、洋房小车。再瞧瞧身边那些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带走的除了满箱的教案,剩下的却只有两袖清风。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彷徨,我疑惑,也曾动摇:曾令我魂牵梦绕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无怨无悔这一生了? 看了那么多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读了那么多教

2、师的爱与人生,特别是那些感人场面,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样做,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我想这就是教师的爱与责任吧。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为,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如何体现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对学生的关爱应体现在:一、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关心,让他们感到你是可亲近的人。从而听你的话,做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记得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时,有一个名叫刘亚军的学生,是个由爷爷在家照看的留守儿童。极不讲卫生,又十分调皮捣蛋,学习很不认真。好说歹说怎么也不听。在寒冷的大霜天里,

3、这位同学笈双旧布拖鞋,光着脚背,身上穿着单薄的一点衣裤。每天早上缩在一边不大说话也不大走动,有一天还呜呜地哭了(平时是没看见过他会哭的)。同学们说他是冷不住而哭了。我回到家里,把自己孩子的棉鞋、棉袄和棉裤拿给他穿。并和他谈了父母因在外照顾不了自己,爷爷又年纪大照顾不全。此后,这位小同学变得很听话,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二、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以正面鼓励为主,给他们信心,帮助他们发现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并及时给予鼓励。像现在班上同学写作水平的普遍提高,主要是得益于平时对学生习作、日记的鼓励性评语,培养了他们写作文,写日记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给了他们的信心。三、对

4、学生人格、情感的尊重。对那些调皮捣蛋,三天两头就违犯纪律的孩子,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进行所谓的严管,不但不见效,并且产生逆反。走近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鼓励,是十分灵验的方法。班上有个闫维同学,不但很调皮,还十分捣蛋。你老师这么说,他却硬要那么做,并且每次理由充足,有时还真被他弄得难堪,做老师的反而无话可说了。原来他平时对班上同学关怀很多,如安慰心情不好的同学、帮助一些困难的学生借东西,发现了这一优点,给予鼓励。现在和老师亲近了,虽然有时还会不守纪,但能做到主动承认,老师开展班级等工作不再是和你唱反调了,而是帮你提些好的意见或建议。教师还肩负着教“学” 责任。原来我们老师只要教会学生知识就

5、可以了,而现在老师应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受用终身;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意志、情感、兴趣等,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游刃有余。面对天真活泼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不断真情付出,支出大于收入,我们的教师“为责任消得人憔悴, ”许多人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然而却为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绝大多数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仍兢兢业业奋战在“教”场里而无怨无悔。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称号!”。做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全体学生负责。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用不完的、取之不尽的,爱能产生连锁反应,能传递,能扩大,能增值,教师对学生多的关爱,不仅能感化学生,也会感动着家庭,也会不断地感化着社会,我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清贫,但我的精神是最富有的,因为,我拥有着学生会心的微笑和成功的快乐与健康的身体,拥有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和收获。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 “爱与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义务,我们不应该、我们永远也没有理由 去自卑,我们应挺起胸膛说: “我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