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57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人物事迹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海伦工区工长李志民提起李志民海伦车间的干部职工都会竖起大拇指,作为 共产党员、工长今年 44 岁。1987 年参加工作,当了 16 年工 长,在工作中不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能够以大局和整 体为重,荣誉和利益面前总是先人后己,生产上总是率先示 范,吃苦在前。担任工长以来,从没有正点下过班,很少按 时回家,职工们都说他是一头不吃草的老黄牛。 在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务本求实,爱岗敬业,他用自 身的行动带动和影响者身边的职工。作为工长他能刻苦钻研 技术业务,对管内设备了如指掌。自 96 年车间合并后,工 区大了,人多了,共有 40 多名职工,管内

2、正线 18 公里,站 线 20 多条,道岔 24 组,为能尽快了解和熟悉设备状况,他 无论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每条线路都留下了他的辛 苦和汗水。在每年夏修的大忙季,他带领职工经常奉献双休 日,从早上 6 点多干到晚上 18 点。他是个多面手什么都会, 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心里想的是大家和整体利益,不断发 扬团结协助精神。在各项施工中,无论哪个工区需要,只要 车间一声令下,他都会提前到达现场修理机具。有时身背工 具,手抬机械。把其他工区的工作当自己的任务。06 年 3 月 中旬,冬季的最后一场大雪封住了 237k238k 区间线路, 影响了列车的畅通,事情发生在扎音河工区管内,车间值班人员

3、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伦工区行动较快的工长李志民,接 到通知后,在 15 分钟内就把职工- 2 - 2 -集中到工区,打车奔赴现 场,当车行驶至公路一半时,因雪太大,公路堵塞,他带领 工区职工下车步行 15 公里多赶到现场,奋战一天一夜没喝 上一碗水,手冻坏了还坚持抢修,保证了列车的畅通。 他不但能刻苦钻研技术业务,并且木、瓦、电、水暖等样 样都会,大家都称他为“万能”工长。工作是个热心肠,有 求必应,为人也是勤劳务实,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近 几年来,无论是东边井站场改造施工,还是段在管内施工, 无论是什么机械坏了,他都去帮助修理,白天没时间他就班 后去,只要是生产需要,他都会义不容辞,不管那

4、个工区只 要有电动和机械出了毛病都少不了他,去年 5 月份管内扎音 河工区站内道岔临时换轨施工,部分钢轨需要钻孔,可工区 的手工钻坏在了现场,这是已是下午 15 点 30 分,如果再修 不好,封锁时间就过去了,李志民在接到现场救援电话后, 带上钻孔工具,骑摩托车往返了 30 多公里,干完回家已是 晚上 21 点了。06 年大机段在海伦管内施工时,听说车间有 个“万能”工长,就把换下的机械都搬到了车间,经过“万 能”工长的检修,真是手到病除,大机段的领导对他的帮助 十分感激,再三请吃都被拒绝。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长、兼班组的党支部书记,不但是 生产中的骨干还是增产节约的能手。车间共有两台机动车

5、和 3 台四轮车,经常有毛病,为能节约修理费用,能在家修的 他从不往修理部送,06 年 11 月份。天气较冷,工区的汽车 坏到了区间, 拖到修理部后, 经修理师傅检查, 需要 1500.00 元才能修好, 听到天价费用后, 李志民马上把车拖回了工区, 铺上麻丝袋子,冰冷的- 3 - 3 -天气躺在地上仅用两个晚上,160.00 元的费用就把车修好了。冬天到了,天气寒冷,为保证各工 区四轮车使用安全他贪黑起早,利用“双休日”把各工区的 四轮车全部安装了汽刹车,仅安装工费就省下 1000 多元。 各工区使用的各种机具,只要自己能修的从不送段,为不 影响工区机具的使用, 各工区经常是晚上送来, 他就

6、晚上修, 第二天不影响工区的使用。 关心职工生活, 拿职工的事当自己的事,那家有事找他都 有求必应,下班就去,改电路,修暖气,焊点东西,职工摩 托车坏了,他二话不说,提着工具箱就走,大家从心里佩服 这个“万能 ”工长。 他没有华丽的言语, 也没有非凡的事迹,就凭这一股子钻 劲、拼劲,苦干、实干,为集体为职工无私奉献着,有多少 个节假日没有休他也说不清,利用业余时间修理过多少台机 械设备也数不清了。他正是已这样勤奋的精神赢得了职工的 称。第五篇: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撰写范文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撰写范文大爱无疆小爱无悔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杨辉在医院、药品、患者特有的氛围中,她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

7、代;在血染的伤口边,她走过金色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世界里,她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亲人的期待和怨声中,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时光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一次又一次,纵然面对生命的危险和不可抗拒的死亡,她也毅然选择鼓起勇气迎难而上;“穿梭在病房之间,奔波在抢救现场/所有的患者,/ 都是我的乡亲,都是我的爹娘”27 年前,她写下这首自己最喜欢的小诗,也写下自己一生的信念和梦想。幸福不在拥有多少,而在于用自己- 4 - 4 -的爱心为别人带去了多少健康和快乐!就在于对病人的每一个亲切的触抚、每一个温暖的关怀、每一个真诚的微笑她就是杨辉一所拥有 1200 多张床位、1000 多名护士的

8、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山西省唯一的护理学科带头人、第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护理专家。27 年风雨路,27 年护理情,从病房到抢救现场,从城市到农村,她用爱心、勤劳、智慧和对事业的追求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爱,没有边界;爱,没有大小;爱,其实就在身边,就在工作中的每一天爱在平凡 1976 年,16 岁的杨辉到农村插队,被村里选为“赤脚医生” 。她边学边干,上山崖、下沟渠采集草药,为乡亲治病,老乡们满意的笑容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1978 年杨辉考入护校,1980 年分配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五官科工作,从此与护理结缘。杨辉是个爱岗敬业的人,工作中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

9、干。除了完成护理工作,她会为衣衫褴褛的农民工换洗泥污的衣服,陪孤独的老人聊天,为失明的姑娘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她更希望自己能像海伦的家庭教师一样,为痛苦中的人们照亮世界。1988 年的一天,一位男子抱着一个小孩跑进山医大一院急诊科,焦急地喊着“大夫,我的孩子被枣核卡住了,快救救他” 。下班正好路过急诊科的杨辉恰巧看到这一幕,她接过孩子就往手术室跑。路上,孩子的呼吸突然停止,她立即为孩子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正是因为她在几十秒钟内采取了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而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一个幼小的生命获救了!杨辉先后参加了 1989 年大同阳高县- 5 - 5 -6.1 级地震、 1991 年太原

10、灯展踩踏事件和 1996 年古交矿难等重大抢险救灾工作。尤其那场矿难让她至今记忆犹新。1996 年 1月,古交某矿突发瓦斯爆炸,已是护理部副主任的杨辉接到通知后,迅速带队赶赴第一线。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她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到井下抬伤员。随着升降梯的下降,杨辉觉得自己的心也在下沉。顺着漆黑的巷道,她不知摔了多少回,终于找到一个被困的矿工,听声音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半边身子还埋在煤堆里。当时,如果用工具挖,可能会伤到他,于是她带头用手扒起了煤块。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可是她似乎感到小伙子的呼吸越来越弱, 她一边不停地和他说话,一边用尽全部的力气抬起了担架,她多么希望能早一些到达地面,上面有更多的

11、急救药品和器械,但她实在抬不动了,不知为何,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焦急的杨辉汗水、泪水和着煤渣沾在一起,腿上、胳膊上已被煤块刮伤了多处,她对自己说,就是爬,也要把孩子抬上去,哪怕是让他的亲人见他最后一面。事后,她在工作笔记下写下八个字:“热爱生命、热爱光明! ”爱是一种热情,爱是一种勇气,爱是一种奉献。大爱不仅仅是热情,更是恒久的激情;大爱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无畏的果敢;大爱不仅仅是奉献,更是无私的付出爱的奉献一直以来,山西省是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基层医疗机构处于缺医少药状态。1992 年以来,杨辉一直投身于 “光明扶贫行动” ,弘扬红十字会人道救助的宗旨,使

12、许多边远山区失明的老人和儿童重见光明。她先后下乡 60 余次,义诊、义务讲学上百次,全身- 6 - 6 -心致力于改变农村落后的健康观念。壶关县是山西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滴水贵如油。1995 年 6 月,杨辉来到这里义诊,她挨家挨户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为卫生院的护士讲课。时值夏季,连日的奔波讲课使她满嘴溃疡。一天中午,她到一位胃癌手术后的老乡家中看望,朴实的主人端来一碗水想感谢她。那粗瓷大碗中盛着浑黄的少半碗水,隐约还可见有蠕动的蛆虫。随行的同志不忍让省城的这位专家喝,但她带着微笑饮下了这纯朴的谢意。2017 年,杨辉被任命为护理部主任。在一如既往的查房中,她得知几位护士姐妹因重病而导致经济拮

13、据,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资为她们买药,但那些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在她的倡导下,山医大一院成立了 “护士爱心慈善基金会” 。几年来,基金会共筹集物款达 9 万多元,资助 50 余人次。有一次,杨辉查病房时发现一位患喉癌的病人带了一袋馒头作为口粮来医院接受手术,每天吃着已风干裂缝的馒头,这对于一个接受喉癌手术的病人怎么能保证营养呢?第二天,她把基金会募捐的 500 元钱送到了患者手中。正是由于在下乡和社区工作中的优越表现,杨辉在 1999 年至 2017 年被太原卫生局、山西省卫生厅和山西医科大学分别授予“三级预防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巡回扶贫优秀工作者和“三下乡先进个人” 、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

14、员” 。何为大爱?如何去诠释大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杨辉认为, “大”是博大, “大”是一种气魄, “大”是一种包容爱要勇气2017 年 3 月初,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身为“sars”战地的护理指挥官,杨辉深感责任重大。那个非常时期,人们不了解疫情,- 7 - 7 -一些卫生员和护工都离开了岗位,为了稳定军心,她不但亲自护理病人,还承担起了卫生员、护工的工作,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她亲手为 7 名死者做尸体料理,为他们送行。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的心理和生理达到了极限,但只要在病区,她就没有疲倦的表情,没有畏惧的神色,因为,她是大家的精神支柱,是护理一线的指挥官!一位患者由

15、于极度恐慌,多次自杀未遂。得知这个情况后,杨辉立即来到病房,与他面对面沟通,直到将其说服。通过观察,她知道患者的恐惧感来自不能对疾病全面、科学、客观的认识。于是,护理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她重新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她所主持完成的 “sars 病人心理应激与护理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 课题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杨辉等人编写的关注 sars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防治 一书为各地的防护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她的超前防护意识,创下全院护士无人感染“sars”病毒的佳绩。在惊心动魄的 87 个日日夜夜,杨辉没有一天离开疫区,她无暇顾及上高中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但家

16、人对她的理解和无畏的支持正是她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勇敢抗击 sars 的强大动力。由于杨辉在 sars 期间的突出贡献,2017 年山西省授予她“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 “山西省抗击 sars 二等功” 、“山西省抗击 sars 三八红旗手” 。爱心是雨,滋润干涸心田;爱心是光,照亮黯淡脸庞;爱心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爱心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爱心是路,引领前进方向爱心传递杨辉是山西省第一位护理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是山西护理高等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目前,- 8 - 8 -她已培养了硕士生 9 名,正在指导硕士生 14 名。由于她在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2017 年 3 月被任命为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兼职副院长。杨辉十分重视护理的国内、国际间交流,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展山西护理事业。1995 年至今,在杨辉的积极推动下,山医大一院已有 50 名护士先后赴日本、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参加短期或长期学习,余名护士赴国内各大医院进修学习。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