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472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地理结业测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9 学年度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地理结业测试卷第卷(选择题部分)一、我参与、我快乐(本题共 20 个选择题,40 分)材料一:2008 年 9 月 25 日, “神州七号”飞船于 21 时 10 分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将代表 13 亿中国人,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再次 进入太空。由材料完成 15 题:1阿根廷的一位华侨看完电视直播,立即给国内的亲人打电话祝贺,他的第一句话是( )A “早上好” B “晚上好” C “中午好” D “下午好”2在此段时间内,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 )A与之间 B与之间C与之间 D与之间3翟志刚在太空行走时,他会发现以下现象

2、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交叉的经纬线B应当称“地球”为“水球 ” ,因为从哪个方向看地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C能用肉眼清楚地看到长城和金字塔这两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D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被太阳光照射,由阳光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4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后,在 341km 高度的圆形轨道绕地轨道飞行,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平均速度约 ( )A7.8km/秒 B5.7km/秒 C8.7km/秒 D6.7km/秒5为了保障“神七”飞天顺利进行,远望 1 号、2 号、3 号、5 号、6 号五艘测控船奔赴太平洋、大西洋。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太平洋的有

3、4 艘,在南半球的有 3 艘B远望 1 号在北京的东南方C远望 3 号所在大洋轮廓呈 “S”形D远望 5 号最先看到海上日出材料二: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2 点 28 分,四川省 发生里氏 8.0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 坝州汶川县(31N,103.5E)。 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前已有三万多人遇难,无数房屋垮塌。根据材料完成 68 题:6地震不可预知,居民如何在楼房里自救,下面说法不可取的( )A甲:应跑到阳台去 B乙:应跑到坚固的墙角去C丙:躲到开间小的厨房或厕所 D丁:躲到坚固的家具附近7下列国家中,最易发生地震的一组是 ( )A俄罗斯、智利 B中国、日本 C澳大利亚、巴西

4、D美国、德国8汶川地震的事实表明 ( )A大陆是漂移的 B四川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C岩层断裂释放巨大的能量,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D板块和板块之间地壳相对稳定材料三:2 9 届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会 于 2008 年 8 月 8 日 至 24 日 在 北 京 举 行 ,本 届 奥 运 会 共打 破 132 项 奥 运 纪 录 以 及 43 项 世 界 纪 录 ,成 为 一 届 无 与 伦 比 的 运 动 会 。就 此 回 答 915 题 :9奥运会的会徽是 ( )10北京奥运会火炬于 2008 年 3 月 25 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 月 1 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

5、递,5 月传回国内。下列天气符号中,最适合奥运圣火采集的是 ( )11圣火采集地奥林匹亚的温度和降水统计图是以下中的哪种? ( )A B C D12火炬在海外传递的城市图中,下面对城市数目判断正确的是 ( )A西半球比东半球多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C中纬度比低纬度多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13当火炬传递到 ( )A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B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C地时,当地高温多雨 C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节 14对于奥运圣火经过的地区描述错误的是 ( )A圣火所经过的城市亚洲最密集 B圣火多经过发展中国家C圣火两次途径土耳其海峡 D圣火传递期间,全球进入了夏季15为迎接 2008 北京奥运会

6、,北京市民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2008 年奥运会英国派出了人数最多的代表团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D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16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 )A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D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17华山海拔 2000 多米,夏天到那里去爬山也得多穿衣服原因是 ( )A山上蚊虫多,穿衣服可以保护 B山上树多,可以防治擦伤皮肤C海拔高,气温低可防寒 D山顶光线强,可防紫外线18晓华平时特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他家的电脑,主板产自美国,硬盘

7、来自日本,音箱来自英国,显示器产于韩国,内存条是台湾的。请问下面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各个国家的经济自成一体C大国的经济垄断 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19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20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基督教教堂,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 B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清真寺,他们的教徒称为喇嘛 C为东南亚的寺庙,东亚多信仰佛教 D是印度教的建筑物,我国的维吾尔族、回族人多信仰这种宗教第卷(选择题部分 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8、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第卷(综合题部分 共 60 分)题号 21 22 23 24 25 试卷总分得分二、我探究、我成功(21 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地理就要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获取信息,你能做到吗?有 60 分等着你去 获得。)1在日常生活中,地图广泛应用于交通、航海、工程、气象和军事中。学会使用地图,提炼地图信息,是我们应具备的能力。 (每空 1 分 共 10 分)(1)甲乙两村的直线距离是 米。随着经济的发展,甲、乙两村交往日趋频繁,为此,两村筹建一条山间公路。下面说法最合理的是 (A公路选在虚线处,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公路选在虚线 处,因为海拔在 100

9、 米150 米之间,起伏较小)(2)丙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3)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修建一座水库(坝高 100 米) 。在图中选择合适的坝址,用“ ”标志出来。这是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图中 a、b、c 三条支流画法不合理的是 , 因为 。(5)甲、乙、丙、丁是个村子,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原因是 。2近期,我国西南发生了数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汶川一带震级达到 8 级,这是由于汶川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断裂带上,地壳活跃,地震高发。根据下图完成以下各题:(每空 1 分 共 5 分) (1)最早提出大陆漂

10、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 。地质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大陆漂移是由于 引起的。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试用这一学说解释缘由: 。(2)有人预言:地中海将消失,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你认为可能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3)环太平洋沿岸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原因: 。3人们常用“嘘寒问暖”表示相互关心,其实“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很有规律,读下图,回答:(每空 1 分 共 19 分)(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这主要是受 影响所致。年平均气温高于 20的范围大致在 ,年平均气温低于 10的范围大致在内。由图可以看出,高纬度气温 ,低纬度气温 。(2)七大洲中,有“热带大陆

11、”之称的是 洲,平均温度高达 ;有“冰雪大陆”之称的是 洲,年平均气温低于 。(3)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较平直的是 半球,这是因为 。(4)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陆地比海洋 ;冬季气温陆地比海洋 。(5)读 A、B 两地降水柱状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A 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 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月。地的气候特点是_ _。(6)在南北半球中,A 地在 半球 B 地在 半球。4.读 “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每空 1 分 共 11 分)(1)下列概念,表示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C人口密度 D人口比重(2)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是亚洲的东、南部、 洲以及 洲东部,这些地区

12、分布的相同点是从纬度上看: 从海陆位置上看: 从地形上看: (3)图中 A、B、C、D 、四地人口稀少,试分析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A 是由于地处 气候 ,B 是因为 ,C 是因为 ,D 是因为 。5七年级某班新挂了一幅“世界政区图” ,晓华从里面找了六个面积较大的国家,见下图:(1)(4 )题填写字母) (每空 1 分 共 15 分)(1)小强看到后说:“A 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 B 国面临三大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 国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D 国是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大量的白人、混血人种” 。晓华笑着说:“你只把 国判断对了” 。 (2)我国从 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