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376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9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考试是我们学习历程中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成功而喜悦,发现问题而清醒。千万不要畏惧和紧张 ,发挥你的正常水平,肯定会有一份满意的答卷。祝你取得好成绩!一、书写(5 分)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给你记分。二、积累与运用(35 分)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6 分)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 )痛的热爱。女佣略踌躇( )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yng) 。什么是快乐?邓稼先认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j)躬尽

2、瘁,死而后已是快乐的;闻一多认为为寻求救济民族文化药方而 (qi)而不舍、沥尽心血是快乐的;福楼拜认为周末与博学多识的朋友相聚时大家一拍(j)合、忘乎所以是快乐的。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2 分)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人迹罕至B.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浑身解数C.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 3.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2 分)A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B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

3、的讨论,使初一( 3)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三门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5、 “腹有诗书气自华” ,考考你对古文、诗句的掌握与理解(10)(1)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徜徉,我们发现这里景美、人美、情也美。我们能领略到 “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美景;欣赏到花木兰“ ,关山度若飞”的矫健雄姿;感受到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的思乡浓情。(2)读书可以陶治情操,可以提高修养,可以知礼明德,认真读书的人的变化是特别快的,所以我们说:“ ,即更 !”(3) 孤岂欲卿治经

4、为博士邪! ,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 (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施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 分)6、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便捷又时尚。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语言简练、精美,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仿用这条短信的句式及修辞,给你的妈妈写一条母亲节短信。(3 分)7走近名著:根据下面歇后语,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3 分) 上梁山 官逼民反 照镜

5、子 里外不是人 打黄盖 个愿打,一个愿挨 8、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2 分)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答:_(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答:_ 9请说出你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谁,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崇拜的原因。 (5 分)我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 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_ 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 _ 二:阅读与欣赏:(40 分)(一)阅读口技 ,完成后面 1013 题。 (14 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

6、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

7、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0、解释加线词语(4 分)( 1 )会宾客大宴( ) ( 2 )妇抚儿乳( ) ( 3 )众妙毕备( ) ( 4 )虽人有百手( )11、翻译句子(4 分)(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译文: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 12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

8、容?(3 分)13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二) 阅读社戏 (节选) ,完成习题。 (14 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9、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4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_。(1 分)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是 _。(1 分)15、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写四个即可) _、_、_、_,从中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_、_的特点。(6 分)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去看社戏时_的心情。(2 分)17、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10、4 分)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三)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 分)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故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名

11、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 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

12、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

13、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18 选文第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 分) 19 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 分)(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20. 选文第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 分) 。21. 选文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个内容埋下了伏笔?(2 分)。22.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2 分)。23.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不少于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