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933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09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试题文科试题B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姓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江苏科技大学20082009 学年 第 1 学期自然辩证法课程试题(B)卷(开卷,时间:120 分钟,本卷适合于经管、外语类硕士研究生)一.简述题(共计 30 分)1请简述唯物论在判断认识正确与否中的地位与作用。 (8 分)2何为人文,何为科学?(6 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得 分23.请述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8 分)4.请简述人文理性与科学理性、人文智慧与科学智慧的区别。 (8 分)二、名著阅读理解(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2、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3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请翻译和解释老子道德经中这三章的含意,可以加上你个人的见解。 (10 分)庄子: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

3、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而成,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 莛与與楹, 厉与西施,恢恑憰怪,4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

4、毁,復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为朝三?狙公赋芧(zh,又读作 x,多年草本植物,块茎可以酿酒、入药,这时是指栎树参见词海),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猕猴)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从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请写出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10 分)三.分析应用题(共计 20 分)1.请给出(PQ)PQ推理形式的真值表,并指出(PQ)“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的含义及其应用的例证。符号说明:“”表示“如

5、果那么” ,“”表示“并且” 。 (10 分)2.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ju,那个)中。请给出这句话的博弈论解释。 (10 分)5四、材料题(先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30 分) 。材料题 1. 决策中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节选)选自管理行为一书,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著,杨 砾、韩春立、徐 立 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年 5 月第 1 版第 4446 页。作者简介: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 ,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管理

6、行为一书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著作。我们在前面第一章里讲过每项决策都包含“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略)一、事实涵义与价值含义的区别事实命题,就是关于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及其运动方式的陈述。从原则上讲,对于事实命题,我们是可以通过检验来确定其真伪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确定事物是否真象事实命题所描述的那样。决策不仅包括事实命题。当然,就其有关事物未来状态的说明而言,决策是描述性的;而且,这种描述在严格的经验意义上也是有真伪可言的。但是,决策还有某种规范性它们都是选定一种未来状态作为最佳者,并让行为直接指向选好的方案。简言之,决策既有事实成份,又有伦理成份。因

7、此,决策正确与否的问题,便转化为“应当” 、 “好” 最可取“之类伦理术语是否具有单纯的经验意义的问题了。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是,伦理术语是不能完全化为事实术语的。对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此处不拟论证;这类论证已经由逻辑实证主义学者和其他一些学者详尽地做过了。6我们的观点大致如下:为决定一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或是必须把它直接同经验、同事实相比较,或者必须断定它是从另一个能与经验相比较的命题,通过逻辑推理而导出的。但是,用任何推理过程也无法从伦理命题推出事实命题来,而且,伦理命题也无法直接同事实相比较因为伦理命题讲的是“应当如何” ,而不是事实。因此,我们没有任何办法从经验上、或是理性地检验伦理

8、命题的正确性。按照这种观点,如果一个句子声称“应当”出现某种事态,或者说它是“可取的” 、“称心的” ,这个句子就是规范性的。它非真非假,也无所谓正误。由于决策包含着这类评价,所以我们也不能在客观上说决策正确与否。在哲学家当中,试图从纯粹事实论断导出伦理论断的人,从来都不少于试图寻觅哲学“宝石”和修整其“圆度”的人。说到比较近代的例子,比如边沁(Bentham)就把“好”定义为和“有助于幸福”等价,而“幸福”则用心理学术语来定义。因此他认为,一个具体事态好不好,要看它是不是有利于幸福。当然,我们对这种观点的推理程序方面是没有异议的,我们所反对的是,边沁如此定义的“好” ,起不到伦理学中所谓“好

9、”的作用不能表达出认为一个备选方案优于另一方案的意思。按照边沁的推理程序,会导致这样一个结论,即,人们在一些情况下将比他在另一些情况下更觉得幸福,但这不能证明他们应当更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对人而言的好事,就是使人更接近他作为理性动物的本质的事。这个定义也没有突破上述局限。因此,适当地定义“好”一词,固然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句子“这种事态好” ,但这样定义的“好” ,却无法推出“这事态应当出现”的论断。伦理学的任务是要排选一些祈使句“应当”型的句子;要是用仅仅表示存在的方式来定义“好” ,这个任务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在我们的研究当中,象“好” 、 “应当”之类的词只保留了伦理上的意义,不用来断

10、言纯事实意义上的任何事态。于是,一项决策固然可以是“好的” ,但它在绝对意义上不可能是“正确的”或“真的” 。请回答:决策中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分别在决策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15 分)7材料题 2. 罗纳德哈里科斯关于交易成本的有关论述(节选)作者简介: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1910 年 12 月 29 日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32 年)获学士学位,1951 年获得博士学位。1937 年发表论“企业的性质”一文,50 年来,由他首次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在西方经济学界是引证率最高的词汇,199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迄今所阐述

11、的观点都假定,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当然,这是很不现实的假定。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前几节中,在研究通过市场调整合法权利的问题时,已经强调了这种调整只有通过市场进行,才会导致产值的增加。但这一点假定市场交易的成本为零。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反之,禁令的颁布和支付损害赔偿金的责任可能导致发生在

12、无成本市场交易条件下的活动的终止(或阻止其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但除非这是法律制度所确认的权利调整,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后果的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以致于最佳的权利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下一节将讨论界定合法权利过程中若干经济问题,在本节中我将研究权利的初始界定和进行既定市场交易的成本。显而易见,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形式能以低于利用市场时的成本而达到同样的结果,这将使产值增加。正如我多年前所指出的,企业就是作为通过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的替代物而出现的。在企业内部,生产要

13、素不同组合中的讨价还价被取消了,行政指令替代了市场交易。那时,毋需通过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讨价还价,就可以对生产进行重新安排。考虑到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将对土地投入各种用途,因此省去了发生在不同活动之间的不必要的讨价还价。大建筑物或同一地区内许多毗邻房地产的所有者都会以同样方式8行动。事实上,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企业要获得所有各方面的合法权利,活动的重新安排不是用契约对权利进行调整而是作为如何使用权利的行政决定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过企业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必定低于被取代的市场交易的成本。但是,在很难缔结契约和试图了解当事人同意做什么和不同意做什么(例如当事人可能或不会引起的气味和噪声的数量

14、和种类)的情况下,必然要花费很多精力,长期的契约就有可能被采纳。如果企业的出现或现有企业活动的扩展在许多解决有害影响时未作为一种方式被采用,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只要企业的行政成本低于其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活动的调整所获的收益多于企业的组织成本,人们就会采用这种方式。我并不想详细分析这一方式的特性,因为我在早先的文章中已对此作了说明。但是,企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也许很高,尤其是当许多不同活动集中在单个组织的控制之下时更是如此。以可能影响许多从事各种活动的人的烟尘妨害问题为例,其行政成本可能如此之高,以致于在一单个企业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任何企图都是

15、不可能的。一种替代的办法是政府的直接管制。政府不是建立一套有关各种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调整的权利的法律制度,而是强制性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得做什么,并要求人们必须服从之。因此,政府(依靠成文法或更可能通过行政机关)在解决烟尘妨害时,可能颁布可以采用或不许采用的生产方法(例如,应安装防烟尘设备或不得燃烧某种煤或油) ,或者明确特定区域的特定经营范围(如区域管制) 。实际上,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但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企业) ,因为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但通常的企业其经营要受到种种制约,因为在它与其他企业竞争时,其他企业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同样的活动;还因为,如果行政成本过高,通常市场交

16、易就会代替企业内部的组织。政府如果需要的话,就能完全避开市场,而企业却做不到。企业不得不同它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达成市场协定。正如政府可以征兵或征用财产一样,它可以强制规定各种生产要素应如何使用。这种权威性方法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就组织中的行为而言) 。进而言之,政府可以依靠警察和其他法律执行机构以确保其管制的实施。显然,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或以没有特别的政府力量存在的任何一定比例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但政府行政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实际上,有时它的成本大得惊人。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在政治压力影响下,政府的产生而不受任何竞争机制调节的有缺陷的限制性和区域性管制,将必然提高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而且,这种适用于许多情况的一般管制会在一些显然不适用的情况中实施。基于这些考虑,直接的政府9管制并不必然带来比由市场和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但同样也不能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