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754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 年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ng) 纤维(xin) 称心(chng ) 苍穹(qing)B. 斟酌(zhn ) 归宿(s ) 迁徙(x) 婆娑(su)C. 粗糙(co ) 校对(xio) 卓越(zhu) 枢纽(sh)D. 虐待(n) 狼藉(j) 玷污(zhn) 教诲(hu)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B.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C. 中国人民绝不

2、允许任何形式的“”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D.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A.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3、” 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B. 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C. 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D. 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 “非”。B.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 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C. 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D.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5.下面句子朗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朗读第

4、二句时,应在“涯” 与“若”之间有短暂的停顿,以显示诗句的韵律美。)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第一句用升调,朗读第二句用降调,从而读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C.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句中的“默默地 ”要重读,以突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难舍之情。)D.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朗读时用无奈、沮丧的语气,读出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陷的残酷现实,内心极度痛苦的情感。)6.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

5、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 ,这位英雄是()A. 赵云 B. 关羽 C. 张飞 D. 马超7.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

6、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美国莱特兄弟于 1903 年 12 月 17 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9.按课文原文填空。(1) ,山色有无中。(2)斯是陋室, (3) ,小桥流水人家。(4)人生自古谁无死, (5) ,其不善者而改之。(6)无可奈何花落去, (7)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8)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

7、追述先帝知遇这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二、阅读(45 分)(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 1013 题。(8 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时 陈11.

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2.“乐亦无穷” 在选文第 1 段中指何而言?( 2 分)1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2 分)(二)阅读向沙漠进军选段,回答 1418 题。(12 分)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

9、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 30 公里都变成沙漠了。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3 分)15.第 3 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线在下面标出。(2 分) 16.选文中用到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它的作用。(2 分)17.文中第 3 段加点词“还” 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2 分)1

10、8.土地沙漠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从选文中看,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良策?(3 分)(三)阅读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回答 1923 题。(12 分)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冰心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人常常说“海阔天空 ”。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为天边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海是蓝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气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

11、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1) (凝神、凝视、凝望、凝聚)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到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四围是大海,与四周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

12、,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以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2) (飘移、飘逝、飘零、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 。而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倾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

13、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的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1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 分)(1) (2) 20.

14、作者从六个方面说明爱海的理由,请按文章内容填空。(3 分)四周的环境 野花与飞鸟 透视能力21.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的蓝色?(2 分)22.第 5 段中作者两处引用古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 分)23.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说说理由。(50 字左右)(3 分)(四)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回答 2428 题。(13 分)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

15、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

16、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 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 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