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7413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2014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2014 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汇编:黄庆峰2014 年(新疆乌鲁木齐)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B.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C.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何苦而不平?1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文回答。 (4 分)10.C(C 项“焉”均为疑问代词,怎么/哪里。A 项,居住/停留,过了;B 项,赞同/左右;D 项,诚心/的确,确实)11.(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只要译准“以” 、 “且” 、 “焉” 、 “如何” ,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12.愚公之妻并没有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处置土石的问题提出了疑问;智叟则是对移山持反对态度,斥责愚公不聪明,讥笑他自不量力。2013

4、年(2013浙江舟山)愚公移山(节选) (9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且焉置土

5、石 始一反焉C.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 分)15.(1)水的南岸 (2)削减 (3)交换16.D17.(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18.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 ;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 ;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2013 年四川绵阳卷)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6、:“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7、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B.固不可彻 彻:变通C.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D.无陇断焉 陇断:阻隔7.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意志坚定”的一组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无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

8、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十分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分)(2)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 分)6.D 7.A 8.D9.(8 分)(1) (愚公)于是率领儿子、孙子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山) ,凿石挖土, (并)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4 分,画线处各 1

9、 分,大意 1 分)(2)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4 分,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江苏常州)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 1720 题。 (共 13 分)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

10、人珥 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后土 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 ,入日。渴欲得饮,赴引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引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选自列子 山海经 ,有改动)注释:珥:戴着玉质耳饰。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膏肉浸润。17.解释下列词语。 (4 分)(1)固不可彻: (2)无穷溃: (3)把: (4)逐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1)甚矣,汝之不惠。(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19.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

11、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段写小孩“跳往助之” ,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B.甲、乙两段中“子又生孙” “信生夸父” “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段除了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遗孀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段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D.甲、乙两段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20.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 分)17.(l)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2)没有穷尽 (3)拿着 (4)赛

12、跑18.(l)你太不聪明了。 (2)还没到地方,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了他的手杖。 19.B20.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那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挫折。2012 年(四川达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 1623 题。 (15 分)【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

13、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14、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且焉置土石 C.以君之力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B.惧其不已 D.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18.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 分)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 分)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 分)【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 分)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 分)16.(2 分) (1)将近 (2)正在 (3)同“返” ,往返 (4)说 (各 0.5 分)17.(2 分)D 18.(2 分)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 (1 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