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2209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者按 针对有些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因平时忙于具体工作,而忽视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或想提笔总结归纳 而不知道怎么提炼、如何规范撰写的问题。 人民长江编辑部特刊选原华中理工大学学报主编钱文霖教授的文章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以及近期人民长江杂 志上发表的一些典型论文与大家交流。希望此举能对有心致力于科技论文写作的读者有所帮助。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钱文霖1 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少学者认为科技论文的总数每 710 年增加一倍,尽管按指数形式的增长终将进入饱和状态,但目前还不能断言这个时刻已经到来;尤其是在我国,科技论文的增长更是方兴未艾。相对与科技论文的大量涌现

2、,关于科技论文本身的研究就显得大为落后了,至今对其特点与写作技巧还很难见到专门的探讨。有人认为,只要有了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自然有了科技论文,其写作是无师自通、不屑一谈的。显然,这种观点不可能正确。谁都承认,教师不掌握教学法,知识再丰富也讲不好课;那末同样的道理,作者不懂得写作要领,虽有创见也必然写不好科技论文。从笔者在华中工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华工学报 )编辑部工作的实践来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稿件不得不做较大的修改。这里不仅有文法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内容和写作技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有我们理工科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本身语文素质的原因,但对于科技论文这种文体缺乏研究和宣传则是一个更重要的原

3、因。基于此,有必要探讨这个新的边缘课题科技论文的写作,以期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编辑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兴趣。正如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许多种,而小说又可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历史小说、推理小说等许多类一样,科技作品当然也不是简单划一的。科技论文不过为其中的一种,而科技论文又可细分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硕士或博士论文、评述或预测性的论文等许多类。本文所讨论的只限于一般发表在学术性科技刊物(如学报)上的科技论文;但可以说,这是在科技文献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于总结科技本文作者:钱文霖。原载华中工学院学报(哲社版) 1981 年第 2 期,其中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发表于写作1981

4、年第 3 期。1987 年获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论文一等奖。成果、交流科技信息作用又最大的一类,因而这种讨论也许是最需要的。2 主要特点科技论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试从创造性、科学性、理论性、简洁性四方面概括并说明如下。2.1 内容别树一帜,富有创造性有无新内容,能否为增加人类的科学知识做出一份贡献,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这份贡献可以有大、小之分;但如果只是重复前人已有的知识,那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了。在这一点上,科技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和综述性的科学报告,后者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只要结构合理、阐述清晰、使人易于接受就行,提不提出新的内容不起决定作用。而科技论文的任务则在于交流学术新成就

5、,或报导新发现、新发明,或发表新设想、新理论,或提出新定理、新模型,或探索新方法、新条件,总之,每篇科技论文在内容(而不是写法)上都必须突出新创见。科技论文要突出新创见,就要防止“求全”的倾向。有的作者一写文章就要自成体系,生怕不完整,总想把有关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但这样一来,别人的东西盖住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反而喧宾夺主了。因此,科技论文要善于引用参考文献。已有的知识根本不必大段复述,只需指出参考文献,稍加说明,就可以引入正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古人说:“为文必师古,读之使人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 ”把这话用于写科技论文,要改造成:“为文必师古,读之使人知其所师而又胜于所师,善师古者也。 ”需要说

6、明,这里提出的新创见,是相对于人类已有的知识而言的,即面向全世界说话的。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相当落后,往往会带来研究成果与其学术论文价值上的差异。例如,某项科研填补了我国的一个空白,这无疑是重大成果;但如果这个项目国外早已研究成功,并见诸许多文献,你再写出论文来全面介绍,势必大量重复人家已经说过的话,意义就不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有重大科研成果(相对于我国的科技水平而言) ,也不必大做文章,而只需补充(相对于已有的科技文献而言)实现这一成果的新条件、新特点。当然,这并不排斥在可不方面还可以或应该广为宣传。华工学报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花费很大劳动,独立地解决了某个问题,可惜该问题在国外文

7、献上已经解决了,来稿自然不被采用。因此,为了确保科技论文的创造性,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掌握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有关的科技情报。相应的,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2.2 论述严谨准确,符合科技性科技论文应本着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阐明新的科学问题。它符合科学性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这里且不说有年轻人写的永动机设计之类的“论文“,因为那本身就是不懂科学、违反科学的东西;说的是不少确有科学创见的论文,文中也时有不科学的成分,严重的甚至自己否定了自己。先举一实例吧,有篇改进一种计算方法的论文,提出的新法是正确的、可取的;但文末有一节关于计算精度的讨论却站不住脚。其起因

8、是,某教授按原来的方法手算一个具体问题时选取参数为万分之二可达到精度要求,而作者用新法编程在计算机上选各种参数计算了同一问题,结果表明参数为万分之五就达到了那位教授计算的精度。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运用新法计算只要选取参数为万分之五就可保证精度。这,至少有两处明显的逻辑错误:其一,作者讨论只以某教授计算一个具体问题的指标做出发点,对这一指标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合理又未加考察,因而前提就是不可靠的,不能借以论证;其二,只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对比计算,就推理出关于一个方法计算精度的普遍性结论,当然也是不可信的。如果这一节被发表,人们就可能怀疑整篇论文的科学性了。类似这样逻辑上的毛病决不是个别的。此外,易

9、为作者忽视的问题主要还有以下三个。一是条件不清。科技论文所讨论的自然是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但这些规律又总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尤其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只要能满足需要,就允许而且必须做出若干近似的假设,已达到简化的目的。但有的作者或由于熟悉自己的东西而忘了要把条件向人交代清楚,或由于强调自己的东西而不适当地超出了应有的条件限制,以至适得其反。关于这一点,有必要重温列宁的名言“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应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1。二是结论不确。结论夸大了自己的成果,与条件不清的情形类似。那么,有意缩小自己的成果,是否会更正确呢?不仅不会,反而也要导

10、致错误。有这样一项科研,大量实验表明其中一个指标提高了 68%80%,相当惊人。是否实验有误呢?找不出这样的毛病。而为“稳妥”起见,论文在结论中只写提高了 60%。但这样一来,结论与实验数据不一,失去了依据;而且,既然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数据可任意缩小,又怎能令人信服整个科研成果呢?显然,这既不科学也不稳妥。三是不拘“小节” 。一篇论文中前后概念不以、符号不一、图文不一、表格中的有效数字不一等等,是一些作者常常不予重视的“小节” 。但在这一点上,科技论文与文艺作品不同。 红楼梦中的人物、礼仪、方位等等的小漏洞可以百出,仍不失为一部世界名著;而科技论文中如果搞反了一个方位,就会南辕北辙,

11、是人无所依从。为了一篇科技论文处处符合科学性,其写作需要有一丝不苟以至吹毛求疵的精神。2.3 认识深化一步,具有理论性有些从事工程实际工作的同志问:学报是否只发理论文章?如果这是指相对于应用科学而言的纯理论研究文章,回答自然是否定的;但如果是指相对于产品说明书、一般的科研总结和实验报告而言的具体理论性的文章,那回答又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这正是科技论文与后面几种文献的一个明显区别。1 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第 2 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17产品说明书只需要对一个具体产品的功能、指标、用法等加以说明,供人民购买及使用本产品之用;科研总结或实验报告也以说明本科研、实验为主。作为一

12、项权威性的产品(或科研、实验)所借鉴,但这并非上述文献的主要目的,因而它们在写法上也不会去侧重于那些指导性的内容。而作为科技论文,尽管常常取材于一项新产品(或科研、实验) ,但认识上必须深化一步,具有理论性。写科研论文,可以不具体说明产品的全部指标、科研或实验的每一过程等许多细节,尽力跳出具体项目,但务必提炼出指导类似科学活动的经验教训(在这里,具体项目转变成了说明共同规律的一个实例) 。由于“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1因而,科技论文能更普遍、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活动的发展。这一特点进一步说明,有了科研成果自然就有了科技论文看法是不对的。

13、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实质上是对科研进行理论总结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为写好科技论文,也“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2。尽管这个提炼过程可以而且应该与科研过程相统一,但在实际上,确有一些同志在科研过程中不大注意理论上的总结与提高,对于他们来说,认真写好科技论文就更为必要。2.4 行文惜墨如金,显出简洁性文心雕龙上说的“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这句话对科技论文是适用的。科技论文的篇幅宜短,之所以是其特点应引起重视,一者,科技论文数量猛增,稿件积压颇多;二者,以目前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化学文献

14、为例,一位通晓几十门外语的化学家每天阅读八小时,也要 48 年才能看完,足见珍惜读者时间的必要;三者,也节省了纸张印刷费用。在这一点上,科技论文又与专著不同。如有必要,专著不妨写成大部头;但如果一篇科技论文写了若干万字,就很难找到一家愿意发表它的刊物(国外某些由作者交出版费的刊物可能例外) 。国内的科技刊物一般要求每篇论文控制在八千字(含图、表)以内,实际执行的情况还并没有达到这个指标。笔者就近两年的华工学报和手头有 1980 年完整资料的一些性质相近的科技刊物(均为 16 开本) ,统计了每篇论文的平均篇幅(表 1) 。在所统计的范围内,注:为了便于比较,表中未含英文提要的篇幅;凡文末连排英

15、文提要的学报,都减了 0.4 面中国科学的论文篇幅最短,值得效仿。 华工学报1980 年在修改稿件方面做了一些1 列宁.列宁全集(第 55 卷).第 2 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142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第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1表 1 部分刊物上科技论文的平均篇幅中国科学 华工学报 8 份重点高校的学报1980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0 年平均篇幅/面 8.6 11.2 8.8 11.3(9.615.6)努力,使每篇论文的篇幅比 1979 年平均减少了 2.4 面,这意味着 1980 年比 1979 年多发 22篇论文而没有增

16、加刊物的总页码,或者说 1980 年发 103 篇论文的费用比 1979 年节省了一万余元。怎样才能在不妨碍发表作者原创性的成果的前提下,把科技论文写的短些呢?这里既有语言问题,也有剪裁问题。关于语言,科技论文毫无疑义应使用书面语体。写论文不同于讲课、作报告,那些“上面我们讲了什么、什么,下面我们再讲什么、什么”之类的过度话一般可以不要,即使是要点也不必反复强调,因为读者如果一遍看不懂,还可以返回头再看,这和听讲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书面语体又有严谨、简练、客观等特点,值得专门研究。可惜的是,科技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不仅在英、美等国得到了确认,我国也有一些大学开办了专业、发行了杂志;然而,科技汉语在我国却尚未引起重视。关于剪裁,前面特点中谈到的突出创见、少复述已有的知识和突出理性知识、少交代具体过程都可以作为一些原则。需要补充的是对象问题。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读者是同行或懂行的人,因此,不必像给学生写讲义那样交代每一步推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