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51324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秋雨散文语言魅力管见语文组 何立民中国当代文学走到 90 年代,步履显得艰难起来,毫无疑问,这对于文学来说,又是一个低谷。近年来一些纯文学刊物,包括一些大型文学刊物的倒戈易帜、改头换面便是一个明证。但在这一低谷中却出现了一道耀眼的亮光以文化苦旅为发端,包括文明的碎片 、 秋雨散文 、 山居笔记等集子在内的秋雨散文在中国文坛乃至整个文化市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浪。秋雨先生同“文化盗贼”的苦斗足以让我们看到这一浪潮的热度。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内容题材上,余氏选取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为其聚焦点;二是余氏散文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两者的完美结合,使秋雨散文散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本文试就秋雨散文的

2、语言谈点粗浅看法。秋雨散文的语言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凝重美。余秋雨是一个文艺理论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他的散文主要摄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为题材,这就注定了他笔下流淌的语言带有几分凝重,这种凝重美表现在他的语言中常常饱含着一种哲理思辩的力量感。例如苏东坡突围中的几个段落: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浩 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 错,因此也就有了游 观和冥思的价 值。客观景物上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 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苏东坡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

3、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 变成美。因此不妨 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 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 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 级,也宣告着 苏东 坡进入了 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 谁。 仅从游览观赏的角度看,黄州赤壁的景观或许可以用“大海中之一粟”来形容,中国之大,此类景物随处可见。但就是这样普通的景物,一旦与人文因素相结合,便会魅力陡增,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哲学内涵

4、。余秋雨在质朴的叙述中自然地亮出了全文的哲学基点。苏东坡与黄州赤壁的结合、碰撞,既升格了黄州,也升格了苏东坡自身,这里黄州是苏东坡的一个人生阶段的见证,同时苏东坡的到来使黄州注入了新的美学意趣,他们彼此成全了对方。读者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作者分明是把苏东坡放到了时空坐标中的某个高度,这个高度就是一个阅读的起点,不觉得深奥,但透露出几分含蓄、凝重,读完马上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份量。借山水古迹来表达对文化的思考和文人心路历程的探究是秋雨散文的一般模式。正如作者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所说, “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对“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脚印” ,作者总是能作极为深入的思考

5、并终能得出独到的、令人信服的见解,这也是秋雨散文给人以凝重、深沉的感觉的重要原因。例如:2我深知,道出这个故事的虚假性非常煞 风景。到底是李白、苏东坡他们高明,不仅兴高采烈地为这个传说增彩添色,而且自己也已影影绰绰地跻 身在里边。文人 总未免孤独,愿意找个山水胜处躲避起来;但文化的本性是沟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着高 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而 庐山正是 这种企盼中的聚会的理想地点。因此,庐山可以证明,中国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即便是对于隐逸之圣陶渊明,中国文人也愿意他有两个在文化层次上比较 接近的朋友交往交往, 发出朗笑阵阵。有了这么一些传说,庐山

6、与其说是文人的隐潜处,不如说是历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 (庐山 )这两段文字是对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交往甚密的故事的剖析。故事是近乎荒诞的,不论是年龄、文化还是思想观念,三人之间都存在一定距离,但正是这个虚假的故事,在余秋雨笔下流泻出的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意韵,勾画出的是中国文人普通意义上的心理建构。在这些文字中,作者对文人心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文人对高层次文化知音的聚会的企盼正是这个虚假故事不合乎历史真实却合乎人格情理的原由,指出文人孤独的最终归属是“无奈” 。作者对中国文人心态的理解是深刻、独到和恰如其分的,任何人读了都不会觉得有丝毫的造作与偏激。尽管秋雨散文谈

7、的较多的是历史,但是和其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秋雨散文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他的散文不仅会让人感到一个普通学者文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正直评价,其中也不乏沾满血泪的语言,而且还会不自觉地随着他的思维和情感对历史和现实作一番更高更广阔层面上的思考。这里也举个例子: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 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 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 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 难,我只能 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道士塔 )不过一件文学作品,如果它的语言只呈现单一的特性,我想它会毫无疑问被拒

8、之于千里之外,正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秋雨散文之所以如此受青睐,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他的语言在厚重之下还蕴藏着灵动,在深沉之下还表现出清俊飘逸的风格。这种轻重、厚薄的和谐配置,成就了秋雨散文的独特魅力。看下面一段文字: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 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 对洞 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 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 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 ,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 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 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

9、的衣冠,洞中成 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 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道士塔 )这段文字的内容并不轻松,但语言却表现出形象、诙谐的特点。中国古代最灿烂的3文化集中地竟然由一个无知的道士把持着,一幕幕让外国冒险家把敦煌文物一次次运走的悲剧也由他拙劣的导演着,余秋雨对于这么一个曾控制着中国文化命运的人物岂肯轻易放过,刻画这个人就是在描述一段民族悲剧,批判这个人就是对当时统治者的嘲笑。然而秋雨先生却故作镇定地描写了王道士刷墙的经过,淋漓地表现了王道士的“认真” 、“憨厚” 、 “达观” 。真正料想不到,这样

10、沉重的话题,却让几句近乎调侃的语言顺利地承载了。余氏散文的语言就是这样的轻灵、洒脱。余氏散文语言的这一风格还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化的语言上,这种诗化的语言在他的散文中随处可见,例如: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 风,吹不 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微笑。(夜航船 )这一段,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技巧,让我们多方面感受到他的语言风姿。这里有浪、风、知识、历史等等意象;这里有押韵,有对仗,有铺排,有跳跃,闪动着诗的音符;这里又有长短句的变化、糅合,有语势的轻重缓急,流淌着词的韵味,仿佛一组旋律,跳动在薄薄的纸页上。有人说,读秋雨散文不可贪多务得,宜徐之缓之;也有人说,拿起秋雨散文便欲罢不能,非一气读完不可。我说,怎么读都可以,因为真正美的语言,怎么读都是一种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