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小尖山村奶山羊养殖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2110 年 1 月 9 日-2010 年 9 月 14 日,我们对小尖山村奶山羊养殖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了该村奶山羊养殖情况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了解了该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运作情况关键词:石林县 奶山羊 养殖业 专业合作社一、引言小尖山村位于石林县西北部,隶属石林县鹿阜镇小河村委会小尖山村海拔 1852 米,年平均气温 16.5 度,年降水量 896 毫米,土壤为偏酸性红土全村有农户 93 户,总人口 366 人,以彝族群众为主,有耕地 280.49 亩,有林地 850 亩小尖山村 2010 年实现经济收入为176.6 万元,其中:烤烟、玉米等种植业收入为 131.4 万元,占总经济收入的 74.40%;养殖业和其它收入为 45.2 万元,占总经济收入的25.60%目前,小尖山村正在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 业,有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一个,即《小尖山乳制品专业合作社》小尖山村以烤烟和玉米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其中奶山羊养殖业在该村有着很大发展空间(详见图一),近年来在村组领导和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成立了《小尖山乳制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有奶山羊4000 余只,养殖规模正逐步发展壮大。
图一:石林县小尖山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各占比例0% 20% 40% 60%烟草玉米养殖业水稻收入来源石林县小尖山村的主要经济收入结构所占比例二、小尖山村奶山羊养殖情况1、当地奶山羊养殖数量及其各年龄段所占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有养殖户 90 余户,养殖率基本上达到100%,共养殖奶山羊 4000 余只,平均每户有 40-50 只其中幼仔及小羊占总数的 18%,半大羊占 52%,可产奶羊占 30%(详见图二)图二:石林县小尖山村各个年龄段奶山羊所占的比例石林县小尖山村个年龄段奶山羊所占比例小羊半大羊可产奶羊2、当地奶山羊养殖圈舍情况该村羊圈舍建造采用空心砖,石棉瓦结构建造,普遍采取高床养殖方式改造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及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新建及改造羊圈数量逐步增加,到 2010 年末,新老圈舍(包括改造)所占比例达到 31:90,平均每户有圈舍 1.5 个3、当地奶山羊养殖幼仔繁育及种公羊情况幼仔繁育采取本地奶山羊与外地种山羊杂交繁育,幼仔从出生至出栏的生长周期为 18 个月种山羊为陕西沙能奶山羊,全村共有种山羊 18 头, 为云南畜牧研究所引进引种杂交优势:小羊成活率大幅提高,发病率降低,奶山羊产奶量及其质量有所提高。
4、当地奶山羊养殖管理该村养殖管理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放养管理方式,轮换放牧(类似于草原现代放牧模式),部分农户采取羊圈管理方式奶山羊因年龄、产奶情况等不同采取隔离饲养在饲料方面,该村养殖饲料主要以天然牧草和人工牧草为主,人工牧草包括绿肥、大麦等其他饲料以萝卜、皇竹草、玉米面、玉米糠为主在疾病预防方面,采取定期清粪、消毒,预防接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减少了奶山羊的五号病、痘病、痢疾等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小尖山村具悠久的奶山羊养殖历史,他们从生产、加工饲料、喂养奶羊、 挤羊奶和加工奶产品等方面都具备初步的娴熟,在奶山羊的疾病防治等方面也有配套措施,使得奶山羊的健康成长有了保证传统放养管理方式优势:放养相对圈养奶山羊产奶量较高,便于管理,充分地利用了该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农业劳动成本奶山羊饲料配制采用分龄配制,分季节配制其优势主要有:充分利用牧草资源,进一步方便了对羊的科学管理5、当地奶山羊产奶量及奶产品加工销售情况该村日产奶量为 700kg—900kg,平均每户日产奶量为 8kg—10kg,羊奶主要由该村合作社集中收购,加工其中收购价为 3—5 元/kg加工成品以乳饼为主,若按日产量计算,日 产乳饼可达 100kg—140kg,其中市 场销售价为 35—50 元/kg,产 品销售由石林县养殖协会下属销售商销售。
6、当地奶山羊养殖经济效益若按上述产奶量计算,全村日收入为 2100—4500 元,平均每农户养羊经济收入为 30—40 元/日,奶山羊养殖 给全村一年所带来毛收入为 70 余万元2010 年小尖山村实现奶山羊养殖纯收入为 44 万余元,平均每农户养殖收入为 4900 余元三、小尖山村奶山羊养殖优势1、牧草资源优势小尖山村土壤为偏酸性红土,适合烤烟、玉米、牧草等作物的生长,平均每 户有 1.2 亩左右的人工牧草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尖山村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独特的养殖条件据在调查中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家养殖户牧草能供应 60—70 头奶山羊的养殖空间2、市场需求优势在此次调研中,据村合作社人员介绍,其羊奶制品乳饼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乳制品目前已覆盖石林县及其周围县市,下一步他们主要是开拓昆明市场,使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另外,近年来石林县政府把养殖业纳入继烤烟之后的另一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了该县第二个经济支柱产业 3、养殖基地优势该村养殖奶山羊已有 200 余年历史,该村已有一定知名度近年来,小尖山村被例为省级奶山羊养殖基地,也成为石林县奶山羊的养殖示范推广点4、小尖山村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奶山羊养殖业的发展(1)、合作社基本情况小尖山村乳制品专业合作社原为小尖山奶山羊养殖协会,协会成立于 2007 年, 协会运作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主要负责小尖山村羊奶收购及加工。
协会成功运作 4 年来(村民入会率达到100%),极大地促进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农户经济 收入方式由以烤烟、玉米为主逐步向养殖业方式发展因经济发展需要,小尖山村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于 2011 年 1 月 9 日正式挂牌成立《小尖山乳制品专业合作社》,系属石林县养殖协会乳制品厂创作实体合作社运作主要由石林县养殖协会引导运作,由该村农户共同参与合作经营,目前有 5 户养殖户入社,各出资 5 万元合作社按照“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 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返还成 员地位平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合作社主要负责羊奶收购、加工社员有免费接受奶山羊养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参加社员大会的权利,对合作社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建议权,有进入合作社各级办事机构的资格,有该合作社各级办事机构领导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终参加合作社的利润分红,享受合作社各种福利待遇现在小尖山村在奶山羊养殖业上已基本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链式合作发展模式2).合作社+ 农户,养殖效益 显著小尖山村在没成立合作社之前,羊奶及羊奶乳制品有农户自带到县城收购点交售,收购点多而价格不稳定,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成本。
2007年小尖山村成立养殖协会以来,使得羊奶资源收购集中,集中加工,价格稳定,农户 得到实惠,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销售难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给小尖山村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2008 年,小尖山村实现奶山羊养殖收入为 24.67 万元,同比 2007 年增长十个百分点;2009年,小尖山村实现奶山羊养殖收入为 30.25 万元,同比 2008 年增长二十五个百分点;2010 年实现奶山羊养殖收入为 50 余万元,同比 2009 年增长六十六个百分点下图为近年来该养殖合作社给小尖山村带来的养殖收益图: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万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1 2 3 4万 万 万 万 万 万万 万四、奶山羊养殖所面临问题1.农户资金困难,养殖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在走访入户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难,他们也想 扩大养殖规模,可想了好几年也没把它扩大,一只小的奶山羊价格都在 500—600 元,成年的奶山羊(能产奶的羊)价格在1000——2000 元/只,农户想再养 10 只羊都要 5000——6000 元的投入。
近年来,省里调配来了 18 只种公羊,在一定程度上,是养殖规模稍为扩大,但 还是不能满足发展规模需求2.羊圈舍改造困难,羊舍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小尖山村大部分羊舍多为土房,普遍采取了高床养殖方式,羊和粪得到了分离,但是由于受光线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羊粪清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 2007——2010 年,镇政府补贴 4000 元/户,加大了羊舍改造力度,三分之二以上的养殖农户都进行了改造,但由于部分养殖户资金困难,一时得不到改造,其次是所改造圈舍不能容纳所有奶山羊,部分羊圈舍已生条件不能得到保障,羊发病率偏高3、挤奶点基础设施老化,挤奶方式较为传统由于该村挤奶点已建多年,没有专业维护保养,铁栏杆锈蚀严重,挤奶点小, 陈旧老化严重,目前已不能满足奶山羊的挤奶供求另外是挤奶方式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挤奶方式,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4、乳制产品过于单一,市场发展潜力没得到有效开发乳制产品只有乳饼,其它如产品仍待于开发,比如可以开发羊乳奶糖或其它产品但这一单一原因最主要还是市 场需求和研发资金问题5、入社农户少我们在此次调研中了解到,入该合作社农户少一方面原因是:农户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合作社,想入入不了;另一方面原因是:农户怕投入资金,万一经营不善,有所损失。
五.解决奶山羊养殖所面临问题的对策1.筹资扩规模改圈舍村集体应多方筹资,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引进种公羊,加快小尖山村奶山羊繁育力度;农户应根据自己的圈舍面 积、数量控制养羊数量,使羊的繁育数量适应羊圈舍改造进度;政府 应积极关注,扩大补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是,养殖 规模要想 扩大,圈舍得到改造,最终还得需要我们农民朋友的努力,根据自己实际经济条件来解决包括:向亲戚借、信用社贷款等2.更换挤奶设施,转变挤奶方式 村领导想办法多方筹资,村民共同参与,对挤奶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维修;积极发挥好合作社优势,充分利用好 县养殖协会引导作用,以县养殖协会为支持单位为主要资源优势 ,筹资扩建,引进挤奶设备;合作社人员应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挤奶卫生方面知 识宣传,多组织养殖户进行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养殖环境改善、 挤奶卫生等3.发展产品多元化,有效开发市场潜力合作社应筹资或引资进行新产品研发,积极对现有品牌产品的宣传,提高信誉度、知名度,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并对其它地方乳制品制作加工进行借鉴、模仿其次,通 过各种社会关系渠道,加强与该县相关食品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合作,达成长期合作伙伴4.保障农户利益,吸收农户入社合作社应降低入社要求,积极争取政府、县养殖协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吸纳更多会员。
同时合作社应科学管理、科学运作,突显出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户看到效益和得到实惠,利益得到保障 ,消除农户后顾之忧六、总结养殖业的发展,若要想使其发展更具特色,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笔者认为就是“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但怎样去突出特色?怎样去解决突出问题?单靠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和农户努力是不够的,也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新型经济体的介入,搭建好农牧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使得农牧产品有一个好的销售渠道,从根本上保障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的说就是农民入社合作经营,以带动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服务社员为目的专业合作社经营,一是解决了资源分散,农牧初级产品得不到优化产销的局面,使产业结构,经济收入结构得到调整,使产业得到了发展;二是解决了农民农牧产品销售后顾之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信心,农民收入有所保障从以往来看,农户最大问题就是怕自家农牧产品销售不出去,农民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自从养殖协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小尖山村从地理位置、牧草资源、传统养殖优势来看,小尖山村都具备发展特色养殖业的条件总之,小尖山村应积极发挥好小尖山村奶山羊养殖合作社优势,领导带头多方筹集资金,村民共同参与,开创好养殖销售新局面,加快小尖山村特色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特色化,造福于当地百姓。
同时 ,当地政府和合作社要积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