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9317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载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2011-05-02 02:38:34) 转载 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作者:笛风杨林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2011 年 4 月 13 日广州讲座整理稿)文/笛风杨林声色头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禅,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潭州云峰志璇祖灯禅师偈 红尘中空谷蝉鸣,高楼间月光凝脂,欲海边渔村落照,屏显前柳絮轻扬。我的寄望,在世俗化时代重返心灵生活各位晚上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东方文化传统中寻求精神自救”,还有一个可替换的题目叫“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修身悟道”。前一个题目是在呼吁,有点“咆哮”

2、的意思;后一个题目可能更朴实。现在的人都在为生存而战,为博取名利地位而战。“心力外驰”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却很少人注意到我们内心还有一个真实不虚的世界,很少想到我们身心的付出已快要枯竭。我们心情不好,精力不济,脑子不够用,身体疲惫,爱心流失,心理阴暗,命运不佳表面看这个人很强,很酷,很给力,很正常。突然有一天,他垮了,他疯了,他出事了,他走火入魔了。这样的人我们见得多,已经习以为常。想想也不奇怪:人的身心早就被掏空了,外表的强大只是一层壳,命运只需为他选好一个时间地点,让这个空壳一触即破其实大家都差不多,都在慢慢变成空壳,这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顽疾。我们没有自信,尽管表面上可以很自信;我们没有安

3、全感,虽然可以用“咆哮”和“唱忐忑歌”来压抑心中的恐慌;我们没有发自内心的信念,尽管有一大推“励志”的空话来糊弄我们。在这里,“信念”是一个关键词。信念不是一个装模作样的人生信条,信念对于生命个体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超级能量之源”。信念使个体心灵电光频闪,接通宇宙深处的超能频率,信念的真相就是“人神合一”。请你把目光收回来,回到内心,回到你心中的东方,回到东方的中国,重新拜谒中国古代的圣贤。在那里,开始你全新的以“修身”为起点的人生历程。尤其在这个充满诱惑、浮躁和种种乱象的时代,“修身”才是真正的“自强”!“修身悟道”有着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修身”资源的选择前

4、段时间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孔子和阿凡达争票房,孔子当然上不去,但时隔不久的叶问却不错。为什么叶问受欢迎?因为它是功夫片!孔子是形而上的,叶问是形而下的,现代人看重的是实用价值。但叶问也是文化啊。看看叶问这个人物,我总结了三点文化内涵:儒雅风范(儒)、技近乎道(道)、平常心(佛)。这就是叶问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魅力!所以我看,时代可以变,制度可以变,我们喜欢和向往的文化人格这一点不会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修身做人的文化。儒家要做君子,道家要做神仙,佛家要成佛。都想做一个完美的“人”,君子是兼善天下的好人,神仙是长生不老的真人,佛则是一个觉悟了的人。那有人要问:这些文化难道不能拿来济世

5、安邦吗?我的看法是,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佛道我不说,就说儒家。儒家济世安邦我看是一个神话。儒家思想历来是一个教化人的东西,“礼”可以约束人,但约束人的人有那么君子吗?看看那些宫廷祸事、官场恶习、只说不做的虚仁假义,什么时候把礼义廉耻当过真?伪君子倒是出了不少,以仁义道德的名义杀人的事也不鲜见。所以我跟学生讲,不要被中国的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美晕了,她背后是血雨腥风的中国历史!现代社会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你看现在那些自称国学大师的人有几个是不搞钱的?还有现在的所谓儒商,说着说着就理解成了官商不说也罢。理性点看,在现代化和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儒家文化的声音有点虚弱,这还只是表层

6、的现象,深层的问题是,现代社会整体社会结构变了,儒家文化的土壤没有了,空中楼阁做不起来,尤其是不能把它作为当代社会制度设计的依据。历史是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近代史,包括儒学、佛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可以救心,却不能直接拿来济世安邦,即使要济世也是从救心开始。戊戌变法时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就尝试用佛教思想济世,基本行不通。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做人的文化,却仍有无穷的魅力!儒道佛在当代社会真正的价值是修身做人,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被世俗社会认同的有本事的人(比如武术、从艺、经商、从政、治学),这就是一个完美的现代人。在这个前提下弘扬传统文化是比较实际的,不要把传统文化抬得太高,传统文化的价值就是修身做

7、人,做一个真正有内涵、有大国风范的中国人。中国人要自觉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做一个中庸平和、温润如玉的有涵养的人,待人接物宽厚周到,让人如沐春风;中国人要自觉接受道家文化的熏陶,做人俭朴一点、超脱一点、大气一点,做事举重若轻,如庖丁解牛。无为超脱可以长寿,活不到彭祖的 900 岁,活 90岁也不错;中国人要自觉接受禅佛文化的熏陶,觉悟解脱,心地光明,淡泊宁静,拿得起放得下,苏东坡是我们的榜样。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修身的理由也可以说是“做神仙”的六个理由,哪六个理由?应对生存迷失、提升智慧层次、突破能量极限、优化身心质量、改善命运品质和破除生死关头。“应对生存迷失”。身处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8、的人最容易迷失。因为诱惑太多,压力太多,人性失落太多、精神代价太多,人的失落感总是大于成就感,大街上匆匆来去的人,脸上都是荒凉的表情。有的人做了房奴车奴不幸福,有的人连做房奴车奴的资格都没有,更不幸福。即便是“成功人士”也觉得心里不踏实。明星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你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为什么要一窝蜂地去皈依佛教?明星成为佛教徒有一个很长的名单:刘德华、林青霞、成龙、李连杰、王菲、谢霆峰、梁朝伟、大 S、苏有朋、林心茹、张铁林、章子怡、张国立、金庸、蔡国庆、韩红、那英、周笔畅、王祖贤我觉得明星信佛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你就能理解日伏夜出的不规律的起居,大红大紫的刺激和一落千

9、丈的危机,婚恋的乱相,浮华错乱的戏剧人生,名利场的丑陋和潜规则的盛行以及成功背后家庭、情感、心灵、良心方面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些人根本没可能深研佛经,沉思人生哲学。但是他们有钱,而且需要信仰,确切地说是需要神灵的保护和拯救。至少有一种让他安心的精神力量来修复人生的疲惫。所以他们大把花钱跑到西藏、青海找最好的上师、行最大额度的善事。这些人其实是很幸运的,在被这个物化世界摧毁之前找到救赎之力。而我们这些小百姓要考虑的是,平凡的生存同样需要定力。粗茶淡饭的人生只要真诚、清净、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同样会幸福。人生一旦在欲望和错乱中迷失,无论富贵还是贫穷,都无可救药。 “提升智慧层次”。现在的人可能觉得自

10、己很智慧,航天飞机都飞到月球上去了,再过一些年中国人每家每户都有一台小车了,基因突破以后我们都可以批量生产高智能的人了,难道这些还不够智慧吗?但是你要知道,几乎所有的成就都有一个不可知的代价,有些代价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资本主义在四百年的发展中,将地球上数亿年来积累起来的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了百分之四十,你说这是合算还是不合算?无论谁都不敢说自己“聪明透顶”,每个人的灵魂都有光亮照不到的角落“愚”。修道的目的就是觉悟。就是慧能说的“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智慧能破万年愚”。现代人修身悟道,其实并不需要像和尚法师那样远离人间烟火,完全可以在世俗生活中修悟。比如,将身心的修炼运用于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文艺境界

11、的升华、商人经营智慧的提升等方面。中国武术的真正魅力不在“器”的层面,而在“道”这个层面,禅道哲学是中国武术之魂。现代体育运动也意识到身体能力对于心灵潜质的依赖,因为肌肉训练已经达到极限,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心灵能力的开发。中国射击队有个叫张山的运动员,拿了好几枚奥运金牌,她声称自己喜欢释迦牟尼的境界,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这里说的“我”是与宇宙天地同一的“大我”。射击队员有了这种境界,心理素质肯定好,比赛时可以手不抖心不乱,人枪合一,弹随心发。所以现代人修道,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以提升经世致用的智慧层次。“突破能量极限”。由于世俗心态和观念框架的束

12、缚,我们的生命能量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大脑,仍有 90%以上的潜能在沉睡。我们无法从我们的先天潜质和人生信仰中获取更大的潜能和精神力量,我们每天都在消耗有限的东西。而修道就是进入人体潜力的能量之海,与宇宙天地的能量沟通。所以慧能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现在的大学生学太极拳,这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项目。大家学太极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太极是跟跑步打球一样的运动,而不理解太极是一种文化,是与易和道德经深度关联的一种文化。老师教的那些心法都没有引起重视,比如:松静自然,呼吸深长细匀,用意不用力,引进落空、合力发放等等。太极所调动的不是肌肉之力,而是“气”,它不是宏观身体的

13、打球跑步,而是微观细胞粒子层面的能量调动,所以不需要打得那么霹雳勇猛。在中国人的修身文化中,心态平和地入静、坐禅等方式都可以调动人体潜能,帮助我们修补生命的流失,开发巨大的生命能量之源。中医认为人的身体一切疾病的总根源是血气不足,能量是生命的基础。我们经常听说修道的人有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比如打坐融化坚冰,身体虹化,飞檐走壁等等,虽然不见得都是真的,但也绝非空穴来风。至少修道者精力充沛无可置疑。我在北大听过一年讲座,接触过画家李苦禅的儿子,他是北大美术教授,受其父影响,平时好佛道太极,讲座时连续四个小时取站桩姿势,气定神娴,滔滔不绝,滴水不沾,中气十足。修道不求成仙,身心成长方面的功德本身就是

14、不可限量的。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修道方式都与“建立宇宙能量通道”有关,区别主要仅在于“技术路线”不同。一种是上升的路线,从肉体训练、气息控制到心灵的提升。道家的金丹、太极运动、印度瑜伽和密宗修炼等,都属于这条路线;另一种是下降的路线,也就是直接从高层次的觉悟感通入手,“悟后起修”,由强大的高层次能量由向低层次的身心能量贯通。佛教和基督教就属于这种至上而下的路径。“优化身心质量”。就是要通过“消业”来净化身心。佛教讲“业”,“业”就是“造作”,也就是人一生下来的所作所为。有“业”就有“报”,你必须对你做的一切承担责任。通俗地理解,人在造业的过程中也在身心方面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在不停地

15、危害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所以人需要通过修身来消业、忏悔、清扫、归零,要用减法做“为道日损”的工作。否则我们的身心就会在严重的污染中毁掉。季羡林先生活了九十八岁,生前他专门发表了一个声明,要辞去“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名分。他需要的是“无名一身轻”。人喜欢“积累”,有人说积累就是积“累”,做人做得很累。季先生不积“累”,所以寿命长。 人的心灵和身体一样需要清理淤积物。不同的是身体的淤积物是有形的,心灵的淤积物是无形的;身体需要气血充沛,心灵则需要澄澈清灵的“光”。人的灵性本来是个清净无瑕的光明体,但因我们累世造业的缘故,这些业覆盖在灵性外面,把光明的灵性变成

16、黑漆漆的灵魂。对于这样的灵魂质量来说,产生身心病魔不足为怪,运道不好灾祸连连也不足为怪。“改善命运品质”。一说到命运就会想到痛苦,佛教也说“生本不乐”,总结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等八种“苦谛”。有一定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感慨命运无常,叹人生如朝露。有一个哲人说:“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就是一种惩罚。”其实应该这样说,“苦难的世界”只属于“无知的人”,也就是不觉悟的人。如果我们注重身心修炼,“苦难的世界”就会变现为“光明的乐土”。身心修炼归根到底是修灵性,灵性是命运之母,唯有提升灵性层次,恢复它本来的光明面目,才能够转变命运。人们一般都喜欢把人生的遭际推给命运,只记得“命运不可抗拒”这句话。对人来说,命运确实是某种既定的东西。过去有个寓言说,一个农夫在干活时打死了一只野鸭,捡起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一块金砖,高兴死了,结果回去以后就生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