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872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必修1-5文言文知识归纳(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1 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

2、、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1

3、.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臣之壮也(壮,壮年人)今老矣(老,老年人)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 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

4、且贰于楚也。 )2.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准许 (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qu 城楼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5、 )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qu,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ju 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ju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本文:

6、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

7、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 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之”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

8、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许之(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 ,高兴 yu)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cu)3日以尽矣(通

9、“已” ,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 ,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 6请辞决矣(通“诀” ,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 ,震慑)8设九宾(通“傧” ,傧相bnxi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b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 ,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

10、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11、(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

12、。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

13、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1

14、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 省略句)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17而 (按)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三)被动句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

15、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 ”,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 ”,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 “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