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收购德国施耐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559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L收购德国施耐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CL 收购德国施耐德,拓展海外市场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扩展业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拓展海外市场显得尤为重要。TCL 收购德国施耐德,拓展海外市场就是一个成功地案例。值得我们借鉴。一、公司并购的背景1. 增强效率 效率的理论认为购并活动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社会福利:第一, 规模经济。一般认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谋求平均成本的下降。第二,协同效益,即所谓的“1+12”效益。这种合并使合并后企业所增强的效率超过 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增加效率的总和。 协同效益可从互补性活动的联合中产生。如一

2、家拥有雄 厚的资金实力的企业和一家拥有一批优秀管理人员的企业合并,就会产生协同效益。 第三,管理。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并购的主要动力。当 A 公司的管理效率优于 B 公司时,A、B 两公司合并能提高 B 公司效率。这一命题隐含的前提是 并购公司确能改善目标公司的效率, 即并购公司有多余的资源和能力,入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中。2.多角经营的原因理论上认为,一个企业处在某一行业的时间越长,其承受的风险压力越大。实施多角化经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新建项目来进行多角化经营; 二是通过并购的途径进入其他行业和市场。3.增强市场势力的需要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

3、是可以藉并购活动来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 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增加企业长期的获利机会。 下列三种情况可能导致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标的并购活动。第一,在需求下降,服务供给过剩的削价竞争的情况下,几家企业合并,以取得实现本产业 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第二,在国际竞争使国内市场遭受外资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 企业间通过大规模 联合,对抗外来竞争。 第三,由于法律变得更为严格, 使企业间包括合谋等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在这种情况 下,通过合并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 ,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二、 TCL 收购德国施耐德案例分析TCL 收购德国施耐德,希望通过并购绕过欧

4、美的贸易壁垒,直接进入海外市 场。TCL 的总裁李东生能够获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2002 年 10 大杰出经济人物奖,就主 要依靠这一因素。在我国市场上,家电一直处于近乎饱和的状态,而欧美市场的需求潜力有 增无减。但中国彩电进入欧盟市场受制于贸易壁垒,每年给予中国 7 家家电企业的配额只 有 40 万台。对于一心寻求国际化道路的 TCL 来讲,无疑这是极大的障碍。如何绕过这一障 碍呢?德国的家电企业施耐德公司宣布破产的消息给 TCL 提供了机会。TCL 毫不犹豫地以 820 万欧元整体收购了这家破产企业,从而顺利进入德国市场,为自己的国际化道路迈开了 一大步。三、公司背景 1、 TCL 集团

5、。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 1981 年,是一家从事家电、 信息、 通讯、 电工产品研发、 生产及销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经过 20 年的发展,TCL 集团现 已形成了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系列,并开始实施以王牌彩 电为龙头的音视频产品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发展来拉动企业增长的战略。 二十年来, TCL 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连续十二年以年均 50% 的速度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目前 TCL 涉及的家电、通讯、信息、 电工几大主导产品都居国内同行前列。2001 年,TCL 集团销售总

6、额 211 亿元,利润 7.15 亿元,税金 10.8 亿元,出口创汇 7.16 亿美元,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列第 6 名,是国 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2001 年 TCL 品牌价值 144 亿元,在全国知名品牌中排第 5 名。 2、施耐德公司。施耐德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 1889 年,它最初从事木材加工,1953 年,进入音响制造 领域。1983 年,施耐德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1986 年,施耐德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进入 1990 年代,施耐德开始亏损。今年年初,这家具有 113 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宣布破产,现在 有 650 名员工。施耐德 3 有条彩电生产线,可年产彩电 100 万台;在

7、欧洲有颇为畅通的销 售渠道,即使是在破产前的 2001 年,也有 2 亿多欧元的销售额,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英 国和西班牙;旗下有两个著名的品牌,施耐德(Schneider)和杜阿尔(Dual) ,其中,施 耐德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 。另外,它还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勇敢的高技术计划, 打算生产激光彩电。然而它已经没有这笔资金了。四、收购动因1、向海外市场扩张的要求。2001 年 4 月 16 日,TCL 集团引进五家战略投资者:东芝、住友商事、香港金山、南 太和 Pentel, 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TCL 摇身变为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股份公司。 使 同时 TCL 的阿波罗计划也,实施国际化

8、战略、加大海外扩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此次收购施耐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 TCL 在海外扩张中最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2、绕开欧盟的贸易壁垒。施耐德是一家 113 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后开始亏损。今年初,这家老牌企业正式宣布破产,5 月底完全停止生产。但即使 这样,在 2001 年,施耐德欧洲市场也有高达 2 亿欧元的销售额和多于 41 万台彩电的市场 份额.超过了欧盟给予中国 7 家家电企业 40 万台配额的总和.通过此次收购,有望帮助 TCL 绕过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 3、利用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快速切入市场 施耐德在德国与欧洲有相当

9、的市场基础,通过收购施耐德,TCL 可以利用其现成的品 牌和网络,快速切入此市场。施耐德在通讯、信息产业方面也有一定基础,可以把 TCL 这两块产业也带过去。五、收购过程TCL 集团控股的旗下 TCL 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9 月下旬宣布,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子公 司 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 与德国 Schneider Electronics AG 之破产管理人达成收购 资产协议,收购其主要资产,金额约 820 万欧元。 根据双方协议,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 收购了施耐德(Schneider)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

10、, 其中包括SCHNEIDER (施耐德) 及DUAL (杜阿尔) 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 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 同时协议租用位于 Tuerkheim 面积达 2.4 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 欧洲生产基地。六、 并购效果。TCL 收购施耐德,可以视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并购。成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过收购,接管了施耐德在欧盟国家的家电尤其是彩电销售渠道,整合了其品牌。前已提及,施耐德宣布破产的前一年,这家公司在欧盟市场的销售额曾达2 亿欧元之多,仅彩电销售量就有 41 万台。这个数量比欧盟同年给予中国 7 家彩电生产企业的进口总配额 (40 万台)还多。二,此次

11、并购加上其他国际化举措,大大扩展了 TCL 的海外市场。TCL 公司2003 年年度报告显示,并购后头一年,即 2003 年,公司主营业务销售比上年增长了 28%,净利润比上年增长 34%。其中家电一项的销售收人就增长了131%,海外家电销售收入 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94%。当然,TCL 跨国并购施耐德公司也存在较大风险。导致施耐德公司破产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过高,以及研究开发方向选择失误。并购后,这些因素依然存在。更主要的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一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生产,这种优势便会丧失殆尽,裁员又会遭到当地工会的抵制。因而,能否顺利整合施耐德公司的资源为 TCL

12、 的战略服务,当是 TCL 面临的一个长期难题。1、缺乏能执行TCL 企业文化又能驾驭欧洲市场的国际经理收购后,TCL 荷兰籍经理人汉斯 克劳斯普塔。他有两个优点:1、他有为跨国电巨头效力的经验-曾经服务于荷兰皇家飞利浦。2、汉克斯了解中国文化。汉克斯在香港特区呆过四年,了解亚洲文化,也对 TCL 有所了解,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但是两个月后,德国媒体就爆出汉克斯被 TCL 解雇的新闻。他是能管理施耐德但是很难执行TCL 的文化和战略。2、面临文化暗流 TCL 施耐德面临的文化冲突包括德国国家文化与中国国家文化之间,施耐德 100 多年的企业文化与 TCL20多年的文化之间,新管理团队与继任管理者

13、之间,新管理团队内部之间。这些文化暗流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施耐德的效率.3.执行的挑战施耐德新团队最重要的任务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目标。德国不像中国和美国,大股东和管理者有对企业的绝对决定权,德国是个崇尚集体决策的国家,集体决策的方法允许工人和债3 主进入企业的日常管理。由于工会的力量,施耐德的团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战略执行。4 沟通的困难TCL 要做到让施耐德和 TCL(中国)一样上下同心同德,是很富有挑战的。德国人是民族自豪感很强的国家。一个 100 多年自己民族的品牌被中国人收购了,情感上是有点难以接受的。施耐德的团队要解开员工的情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是件容易的事。七、收购评述。

14、尽管 TCL 收购施耐德并不是中国企业的首次海外收购,但是所引起的人们对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关注却是前所未有的。1、低成本代价获取百年品牌和欧洲市场,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向双车道。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勇敢的打开国门请进来,对于经过 20 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 国企业来说,适时适当的走出去更能体现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进取精神,也只有这种双向互动,才能充分发挥资本的逐利本能和最优配置效应。此次收购前,TCL 集团刚与 香港长城数码签订了一份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共同开拓彩电及影音产品的海外市场。这次通过把德国施耐德收归旗下,继续利用其设备拓展电视机和音响的生产线,无疑将如虎添翼。虽然其进军海外的具体战略

15、尚未明朗,但 TCL 以仅仅 820 万欧元整合成熟的市场渠道,足见其胆略卓识和操作效率,其加大海外空间扩张力度、增强行业一体化效用的意图一览无余。 2、能否绕得开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按照欧盟惯例,如果 TCL 成品直接出口到欧洲,即便贴的是“施耐德”的牌子,关税也是少不了的,因为欧洲的进口税针对的是“原产地” 。如果 TCL 搬到德国本地生产,即使 施耐德的老板换为 TCL 的东家,当地的人工费仍然是个大数,德国本土不菲的成本难以降下来。如果 TCL 通过战略安排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才是一次成功的收购。八、启示、分析。TCL公司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的案例,不难发现有许多促成成功并购的因素,

16、在所有因素中,对于中国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而言,以下三点值得特别予以关注:第一, 适应市场竞争、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体制,是并购成功的先决条件。包括彩电制造在内的整个家电制造业,是我国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先实现了较为彻底的制度变革的行业之一。到了世纪转折时期,这个行业剩下的几个“巨头” ,无一例外地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企业制度改革,TCL也不例外。早在收购施耐德之前,TCL 集团就已经引人国际战略投资者,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国际控股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内部组织结构大体上与国际通行的上市公司一致。第二,东道国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认可,是并购欧盟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奉行政府不干预企业行为的政策,但由于政府负有维持就业与提供失业者社会保障的义务,对于濒临破产的企业,也有较为完善的救助政策。其中引人外来投资,收购当地破产企业,以减少本地失业,进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是欧盟区域政府的重要责任。客观地来看,TCL 顺利收购施耐德公司,就是得益于巴伐利亚州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