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补充资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43473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补充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颈椎病补充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颈椎病补充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颈椎病补充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颈椎病补充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颈椎病补充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补充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解剖学颈椎:颈椎就是颈部脊椎。它为了支持头颅的重力,有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颈在头和躯干之间,较为窄细,有重要组织器官密集其中,而在结构上是人体各部中较为脆弱的部位。颈椎的下部是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部位,也是脊柱中最早出现退行性改变征象的部位。颈椎骨:颈椎骨是颈椎的骨骼。除第一、二颈椎骨外,形状均与典型的椎骨相类似。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椎孔相连成一管,称为椎管,容纳脊髓和神经根及其被膜。椎体是短园柱形、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前面在横径上凸隆,垂直径上略凹陷;后面在横径上凹陷,垂直径上

2、平坦,中央部有滋养血管通过的较在的小孔。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一对椎板,四个关节突,二个横突和一个棘突构成。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凹陷,分别称为椎骨上切迹和椎骨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一孔、称椎间孔,实际为一短管,有脊神经根,脊神经节和其被膜并有血管通过。椎板是椎弓后部呈板状的部分,相邻椎骨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棘突起椎弓后方正中,两侧椎板连结部,突向后下方,为肌肉和韧带的附着部。关节突有四个,每侧各有一个向上的关节突和一个向下的关节突,它们位于椎弓根和椎板相连的部位;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称为椎间关节。横突每侧各一个,起自椎弓根和椎板相连结处,上、下关节突之间,突向外侧,

3、为肌肉和韧带的附着部。颈椎骨间的连结:寰椎和枢椎间的连结有其特殊性;枢椎和其下诸椎骨之间的连结,基本上是一样的。椎体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前、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后方。前纵韧带是人体内最长的韧带,厚而宽,较坚韧。后纵韧带较细长,虽亦坚韧,但较前纵韧带为弱,位于椎体的后方,为椎管的前壁。 在颈部脊柱、椎体的侧后方有钩椎关节,为椎间孔的前壁。钩椎关节的后方有颈脊神经根、根动静脉和窦椎神经;其侧后方有椎动脉、椎静脉和椎神经。椎弓由椎间关节和韧带所连结。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面构成椎间关节,由薄而松驰的关节囊韧带连结起来,其内有滑膜。横突之间有横突间肌,对颈脊柱的

4、稳定性所起的作用很小。椎板之间有黄韧带,呈扁平状,黄色,弹性大,很坚韧,是由弹力纤维组成。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使之相互连结。棘小韧带发育很好,形成项韧带。椎间盘:又称椎间纤维骨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结构,协助韧带保持椎体互相连结。自第二颈椎起,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椎间盘富有弹性,因此相邻椎间有一定限度的活动,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轻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颅免受震荡。颈椎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脊椎总高度的 20-25%;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为高,从而使颈椎具有前凸曲度。颈椎间盘的横径比椎体的横径小,钩椎关节部无椎间盘组织。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

5、部,由纤维软骨组成,纤维环的纤维在椎体间斜行,在横切面上排列成同心环状,相邻环的纤维具有相反的斜度,而相互交叉。纤维环的前方有坚强的前纵韧带,前纵韧带的深层纤维并不与纤维环的浅层纤维融合在一起,却十分加强纤维环的力量;纤维环的后方有后纵韧带,并与之融合在一起,后纵韧带虽较前纵韧带为弱,亦加强纤维环后部的坚固性。纤维环的周缘部纤维直接进入椎体骺环的骨质之内,较深层的纤维附着于透明软骨板上,中心部的纤维与髓核的纤维互相融合。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为宽,因此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髓核的中心在椎间盘前后径中后 1/3 的交界部,是脊柱运动轴线通过的部位。由于纤维环后部较窄,力量较弱,髓核易于向后方突出,但由

6、于纤维环后方中部有后纵韧带加固,突出多偏于侧后方。髓核:是由以类粘蛋白为胶状蛋白基质的纤维软骨组织组成,含水量很高,在初生儿期为 88%甚至达到底 96%,在 14 岁时减到 80%,在 70 岁时仅为 70%,纤维环的含水量较髓核者为小,在初生儿期为 79%,在老年期为 70%。髓核为纤维环所包裹,使椎间盘像一个体积不变的水袋;髓核如同一个滚珠,椎体在其上滚动,并将所承受压力均匀地传递到纤维环。椎间盘的弹性和张力与其含水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含水量减少时其弹性和张力均减退。椎间盘受到压力时,水外溢,含水量减少,压力解除后,水又进入,含水量又恢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坐位、立位或负重时,椎间盘脱水

7、而体积变小;卧位或解除负重衙,又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脊髓:位于椎管的中央,呈扁圆柱状。脊髓上部,在枕大孔处,始自延髓;其下部,由第十二胸椎以下逐渐变尖,形成脊髓园锥。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处,称颈膨大和腰膨大,始自颈髓第三节段至胸髓第二节段,在颈髓第六节段处最粗。脊髓发出脊神经共 31 对:颈 8 对,胸 12 对,腰 5 对,骶 5 对,尾 1 对。脊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后,在椎管内的走秆方向随脊髓节段不同而各异,上部两个颈脊神经的神经根走向外上方,其余者均走向外下方,位置越低斜度越大。每一对脊髓神经与脊髓相对应的部分,称为脊髓节。一般来说,脊髓颈节(4-8 颈节)比相应的脊椎高出一个椎骨

8、。颈膨大,是脊髓最粗大的部分,是臂丛发出的部位。其最粗大的部分,位于颈椎 5-6 之间,颈髓的横径为 12-14mm,前后径为 7-9mm,横径约等于前后径的 2 倍。颈脊髓的横切面为扁椭园形,而椎管的横断面为三角形,其三角形的底在前方。脊髓的外部:脊髓腹侧正中线上,有一条纵行的深沟,称为前正中裂;在其两侧有意外侧沟,前根的根丝由此沟从脊髓内穿出。脊髓背侧正中线上有浅汾,称后正中沟,其深部有由薄层胶质板所形成的后正中隔伸入脊髓约 3mm;在脊髓的后外侧,相当于后根根丝穿入部有浅沟,称后外侧沟。在颈髓于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有一浅沟,称后中产沟,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沟,在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内,有

9、根丝纵形排列成行,每一脊髓节的根丝各合成一条神经根。腹侧者称前根,是由传出的运动纤维组成;背侧者称后根,是由传入的咸觉纤维组成。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内的脊神经节的外方,合成为脊神经。在第五颈节或第六颈节以上,颈髓的两侧,于后根的稍前方,有一排神经纤维沿颈髓两侧上行,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经枕大孔进入颅腔后,与其延髓根合并,组成副神经。副神经脊髓根的神经纤维,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脊神经根: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管内向椎间孔延伸,穿过各层脊膜时,各层脊膜分别呈鞘状包于前根和后根的周围,称为脊膜袖;袖内的软脊膜和蛛网膜之间仍有间隙,此间隙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连。前根和后根在椎管内的排列是前根在前面后

10、根在后,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后发生扭转,在椎间孔的中部呈上下排列,后根在上,前根在下。前根和后根穿出硬膜后,在两根的覆被硬膜之间有一裂隙,称为脊膜囊。前根和后根大椎间孔内,脊神经节在外方,合在一起组成脊神经;硬膜亦在该部与椎间孔的骨膜和脊神经的外膜融合在一起,将脊神经予以固定,并对脊髓有固定作用。在颈部,脊神经的神经根较短,其走行近于水平方向,故对脊髓的固定作用较大。在颈部,椎间孔的前壁由椎体的一部分,椎间盘的一部分和钩椎关节组成,后壁由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组成。脊髓:脊髓的横切面,在中央部有灰质,在周围部有白质,颈脊髓的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灰质,亦称灰白质,在横切面上呈蝴蝶形或H状,其两侧形状相等

11、。灰质的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的前后各有一条状灰质,分别称灰质前连合和灰质后连合,将左右两侧的灰质连结在一起。灰质的每侧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白质,内含众多的纵行神经纤维,主要由有髓纤维组成,在新鲜标本颜色较浅,但其中也有无髓神经纤维。纵行纤维有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按其部位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前索,位于脊髓的前部,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由下行纤维束组成。侧索,位于脊髓的侧部,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之间,是由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组成。后索,位于脊髓的后部,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由上行神经纤维束组成,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的血液循环:脊髓的动脉来源有二个:一是来自椎动脉的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

12、动脉;一是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骶动脉的椎间动脉脊膜支。颈脊髓的血循环主要由椎动脉的分支供应。 脊髓前动脉,发自椎动脉的末端,左右脊髓前动脉下降至锥体交叉附近合为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迁曲下降,沿途接受 6-8 支前根动脉。脊髓后动脉,是小脑下后动脉的分支,很少是椎动脉的直接分支,左右两条脊髓后动脉沿脊髓后外侧沟下降,沿途接受 5-8 支后根动脉,脊髓后动脉在后根的侧方进入脊髓,分布于后索和后柱。动脉冠的分支进入脊髓后,分布于侧索的浅层。椎间动脉,根据部位不同,可发自椎动脉,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或骶中动脉。在颈部,主要发自椎动脉,而颈髓的下端部,是发自颈深动脉。前根动脉达

13、到脊髓前正中裂时,向上下分出升支和降支,与相邻前根动脉的降支和升支吻合成为脊髓前动脉。 后根动脉达到脊髓后外侧沟时,在后根丝的侧方,向上下分出升支和降支,与相邻的降支和升支吻合,成为脊髓后动脉。脊髓静脉的分布大致与其动脉相似。在脊髓前面,有六至十一条前根静脉,在脊髓后面,有五至十条后根静脉,收集脊髓表面静脉丛静脉回流。颈部肌肉:颈是头与躯干之间的部分;在解剖上,将颈部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在斜方肌前缘后方的部分为后部,称为项部;在斜方肌前缘前方的部分为前部,即普通所谓的颈部。在颈后部的肌肉,称为项部诸肌;在颈前部的肌肉,称为颈部诸肌。颈部肌肉的发生来源比较复杂:起源于腮弓的肌肉有下颌舌骨肌、二腹肌

14、、茎突舌骨肌、颈阔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由躯干肌节腹侧部向上延伸的肌肉有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起源于颈部肌节腹侧部的肌肉有斜角肌和椎前肌;颈后部深层的肌肉是颈部肌节的固有肌。椎动脉:一般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的后上方,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分支,有时发自主动脉弓成无名动脉。椎动脉一般都自第六颈椎横突孔穿入,跨经上位六个颈椎的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五,第四,第三或第七颈椎横突起穿入者。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后,绕过寰椎侧块后方,跨过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椎动脉,根据其行程的位置,分为四段。第一段是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至穿入颈椎横突孔以前的部分

15、;第二段是穿经颈椎突孔的部分;第三段是位于枕下三角的部分;第四段是进入颅腔的部分。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常大小不一致,左侧的椎动脉多较右侧者为大。颈部交感神经:颈脊神经没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只有来自颈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颈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上部胸脊神经的白交通支,其节后纤维组成灰交通支,分别与所有的颈脊神经连结,并有吻合支与有关脑神经相连接。由灰交通支至脊神经的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的器官,如血管、腺体和竖毛肌等;也随脊神经的脊膜的血管上。颈交感神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既分布到头部和颈部,也分布到上肢。颈交感神经还分布到咽部和心脏。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伴随动脉的分支,分布到眼神经,支配

16、扩瞳肌和上睑的平滑肌。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进入颅内后伴随迷路动脉,分布到两耳;也伴随椎骨部椎动脉的分支,进入椎管内,分布到脊膜和脊髓。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两大类。我国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花钱少、痛苦小,很受欢迎。只有极少数病例,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需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有手法治疗、中西药治疗,颈部围领、颈枕、颈椎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灸及功能锻练等;手术疗法则有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椎体间植骨术,骨刺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等。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方法。非手术疗法也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它是颈椎病的最基本疗法。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手法按摩、针灸、药物,围领,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可使颈椎病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甚至治愈。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非手术疗法还能为手术疗法打好基础。因为颈椎病是在人体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因此,为了停止,减慢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