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452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班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15 班级: 姓名 课 题 书愤 陆游 课时数 一课时 授课时间课 型 探究 展讲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 人学习目 标 学会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1、默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 妙手偶得之。纸上得来终觉浅, 小楼一夜听春雨, 。 只有香如故。夜阑卧听风吹雨, 。遗民泪尽胡尘里, 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生谁料, 2、注音 大散( )关 塞( )上 衰鬓( )先斑( )伯( )仲( )3、解释 书愤: 世事艰: 气如山: 铁马: 塞上长城: 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4、默写全诗: 自主学习5、感知诗句结合注释逐句理解翻译全诗:6、赏析 尾联7、诗歌

2、结构:标题是书愤首联“书” 颔联“书” 颈联“书” 尾联“书” 2合作探究8、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手法,对比又叫“对照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案: 总结:读诗的技巧: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

3、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翻译本词: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总结规律与反思: 方法总结 1、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诗句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

4、人怎样的感情。3赏析: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5、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 年) ,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楼船” (雄伟的战舰)与“夜雪” , “铁马”与“秋风” ,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

6、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终归名满天宇, “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

7、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是陆游临死时的遗憾,他是抱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人世的。1186 年,诗人 61 岁写了书愤 ,深沉慷慨地表达了他的愤情。那么,他缘何生愤、愤从何来? 一、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就在陆游出生后第三年的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当时在河北的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这个重建的小朝廷

8、就是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绍兴八年(1138 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在与金的对抗中,宋军曾经取得过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岳飞于绍兴四年(1134 年)挥师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桧一心只想和议,像岳飞这样的

9、抗金良将有碍于投降活动,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 “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让爱国者扼腕。又如发生在宋高宗绍兴末年(1161 年)的“采石之战” 。当时,金军不断南侵,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 ,并迅速南进。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

10、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敌” 。在文臣虞允文指挥下,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4(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南侵,并收复两淮地区,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陆游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但是这些胜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局面,相反,情形越来越糟糕:朝廷内部投降派当道,主战派吞声。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陆游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 。南宋糟糕局面形成的原因,正如陆游诗中所言:“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追感往事五) ,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连

11、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凭你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还是如岳飞一样“怒发冲冠,壮怀激烈” ,又能怎样呢?陆游等一批爱国者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就在情理中了。宋孝宗即位后改元隆兴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而投降派汤思退则趁机向金示意要金出兵两淮迫宋议和。这样,宋孝宗初年宋金之间重订了“隆兴和约”: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每年给金大量 “岁币”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两州给金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诗人对此痛心疾首:“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穹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 ”(醉歌 )对“岁辇金絮输胡羌”

12、的和约赔款,无比愤慨:“中原苦丧乱,豺虎厌人肉。辇金输虏廷,耳目久习熟。不知贪残性,博噬何日足!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闻虏乱次前辈韵 )其实,之所以时事维艰,外敌的入侵倒还在其次,根本原因在于皇帝和那些主和派。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陆游怎会不心生愤怒呢! 二、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陆游生于 1125 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南下逃难,九岁时才返乡定居。这种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其父陆宰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这种家庭环境,对陆游爱国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 岁时又师从曾几,不仅学诗,更

13、受到言传身教的爱国教育,20 岁时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但是,由于君上昏聩,朝廷内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国的抗战形势每况愈下。观其一生,陆游仕途坎坷,始终没有得到重用。29 岁时赴试,明年复试,由于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 ,触怒了秦桧,竟被黜落。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战派人士,赐他进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后张浚北伐,终以失败告终。因陆游曾力说张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山阴故里。后入王炎幕府担任川陕宣抚使司干办公事(主管视察军政事务) ,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东归,他被调成都,代理地方官,无所作为。范成大镇蜀,他被召为成都府参议官,后虽入朝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但十余年间,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拨义仓救灾,以“擅权”罪免官还乡;在淮东任上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朝官任上又被诬为“嘲咏风月”而罢黜。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为史官外,一直闲居在山阴家中。他的一生,“恢复”之志贯穿始终。他深感悲哀的是,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一心想建功立业,取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样的战绩,但是,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他在诗中所用的檀道济 “塞上长城空自许” 的故事,颇能引人联想:自己一心报国,在北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