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43341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B超监测与临床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 B 超监测与临床治疗【关键词】 更年期功血更年期功血是更年期妇女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作者自2003 年 1 月至 2007 年 1 月对收治的 309 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腹部及阴道 B 超检测其子宫内膜厚度,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9 例患者,年龄 4154 岁,平均(461.2)岁。出血时间 16d6 个月。功血患者均接受过止血、抗炎治疗,60%接受过不规则的性激素替代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一般状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彩超(做彩超同时用双层法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排除子宫肌

2、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化验血常规初步排除血液病。对所有的出血患者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标本送病理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者,临床诊断为更年期功血。21.2 方法(1)治疗方法:将患者按内膜厚度分为 A、B、C 三组,各组随机分 1、2 组,系列 1 组为总实验组,系列 2 组为总对照组。A组 105 例( A1 组 53 例、A2 组 52 例) ,子宫内膜厚度 9mm;B组 119 例( B1 组 60 例、B2 组 59 例) ,子宫内膜厚度68mm;C 组 85 例( C1 组 43 例、C2 组 42 例) ,子宫内膜厚度6mm。 A1 组口服结

3、合雌激素片 2mg/d 及安宫黄体酮片10mg/d,连用 8d。B1 组口服结合雌激素 2mg/d,连用 4d 后加用安宫黄体酮片 8mg/d,两药同时服用 8d。C1 组口服克龄蒙 1 周期(21d) 。对照组均口服炔诺酮治疗。患者均给予口服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0.1/次,2 次/d,连用 3d 抗炎。(2)疗效评价标准:有效:停药后 37d 出现撤退性阴道出血,7d 内出血停止,阴道出血停止 3d 复查 B 超见子宫内膜厚度5mm,内膜呈线状。无效: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无改善,子宫内膜状态无改变或有增厚。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2检验。2 结果32.1 各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观察见表 1。表

4、 1 各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略)2.2 总实验组(即 A1、B1、C1 的病例总和)与总对照组(即 A2、B2、C2 的病例总和)的疗效观察。见表 2。表 2 总实验组与总对照组疗效比较(略)3 讨论更年期功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其体内仅有单一雌激素,缺乏孕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增生,继而发生雌激素撤退出血或突破出血。表现为出血量过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和(或)间隔时间过短。可引起患者贫血、继发感染、精神负担,甚至需切除子宫 。因而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均造成很大痛苦。经典的治疗更年期功血方法是使用孕激素治疗,然而按此原理进行

5、治疗后发现,临床疗效并不满意。由表 1 可见,经典方法的治疗有效率仅为61.4%,尚有 38.6%的患者疗效欠佳。临床上即使给该类患者使用更大剂量、更长时间的孕激素治疗,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期应用孕激素的安全性也有待确定 。B 超检查是提供体内雌激素水平较直观可靠、方便、无创的4检测手段。谷春霞等用阴道 B 超测量月经周期各阶段的平均内膜厚度,间接反映出雌、孕激素在各阶段的分泌情况。本总实验组按 B 超测量内膜厚度给予相应的替代治疗,疗效优于总对照组,由表 1 可见总实验组的疗效优于总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对于相当于增生晚期的子宫内膜,单纯的孕激素治

6、疗与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均能使其产生分泌期改变,并达到药物性刮宫的止血作用。B 组子宫内膜厚度 68mm,相当于增生中期的子宫内膜,其对单纯的孕激素治疗反应欠佳,而对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佳,B1 组治愈率明显高于 B2 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05) 。C 组子宫内膜厚度6mm,相当于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单纯的孕激素治疗效果极差,采用加大雌激素剂量的人工周期治疗有极好的疗效,C1 组治愈率明显高于 C2 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05) 。【参考文献】1 刘冬娥.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中国实用妇科5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 474.2 Rein MS,Barbieri RL.Progesterone: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terine myomas.Am J Obstet Gynecol,1995,172(1):1418.3 谷春霞,何方方,向阳,等.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于内膜病变的鉴别论断.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2 ):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