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268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奖励优于精神奖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奖励激励是指把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手段,使用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奖励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有时物质和精神两者合一的。 一、奖励激励的广义和作用 物质奖励,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奖励,包括奖金、奖品等。精神奖励,则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包括奖章、奖状、嘉奖等。 1 物质奖励的心理学意义 (1) 物质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衣食、隹、行等条件的改善,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2) 强化按劳分配的观点。 (3) 榜样作用,奖励先进,实际上是树立了榜样。 2 精神奖励的心理学意义 (1)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获得满足时,精神

2、需要则往往成为某些人的主导需要。 (2) 精神奖励能激发人的荣誉感。 (3) 精神奖励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责任感和事业心。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奖励对每个人都能引起愉快的感受,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赏,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它已成为人们的人格特征之一。3 奖励的主要作用 (1) 奖励作为一种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在行为前它具有前馈作用,即提示和引导人们行为的方面;在行为后它具有正反馈作用,即鼓励人们保持和发展这种行为,促使更加进步。 (2) 奖励还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在具体、生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因而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奖励激励的心理学原则 1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 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说,物质、精神奖励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但单独使用,效果往往不高,因为它不能同时满足人闪的生理需要与心理。 2 创造良好的奖励的心理气氛 奖励在良好的、浓厚的心理气氛下进行,能增强被交通警者产生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并且会对被奖励者产生心理压力,更好地调动智力效应与非智力效应。 3 奖励程度要与贡献程度相当 这是奖励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原则。体现了奖励以贡献为主的原则,使奖励成为导向目标,激发人闪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4 奖励要考虑个体需要的差异 同样的奖励,形式不同,激励的心理效应不同。或者同

4、样的奖励内容或形式,对不同的人,或者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其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根据需要层次论,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奖励内容和形式,将会直到较好的效果。从今年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金将从去年的 3000 元提高至 5000 元。五一前夕,北京市总工会表示,市级配套奖金也将同步提高到 5000 元,本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的职工将可获得 1 万元现金奖励,市总工会还将鼓励基层单位再予以适当物质奖励。对此有人认为,要的是精神奖励,不能过重在乎精神奖励;也有人认为,物质奖励才有吸引力,精神奖励似乎已经被淡化。物质奖励有助于提升先进的财富,提高他们的核心价值。精神奖励有助于提高先进的地位,体现他们的

5、劳动价值。笔者在一家企业调查出时,一位老先进这样对我说,他们的单位每年在工作中都要评选出先进工作者,主要是给予他们精神奖励,但似乎年年评年年老一套,一纸产奖状之后,再无音讯,既无物质,也无其他关怀,于是大家对先进淡漠了,更是一种淡定。另一家企业,一位年轻职工对我说,他由于工作突出,随时都会得到一笔大额的奖励资金,但似乎这些奖励他一个人花不完,但自己的休息时间没有了,自己的价值似乎只是在工作上,并没有让其他职工认同和重视,也没有精神的一份鼓励。可笔者在另一个全国行业的先进企业却又发现了不同,这里的员工对先进的尊重气氛很浓厚,单位的先进,或者获得国家、省、市一级的先进,不但企业有一笔奖励基金,还能

6、享受到外地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待遇,就是老总见了先进工作者,都要敬礼示意,让先进工作者既感受到了物质的奖励,也体现到了精神的鼓励。于是在单位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物质奖励没有那个重要不重要之说,只是看如何更好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更好地激发工人劳动者的工作激情,更好地促进工人劳动者。其实,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是一对孪生兄弟,更是左手和右手,对于先进,或者劳模,一个都不能少。物质奖励是经济基础,精神奖励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所以物质奖励大于精神奖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根据马斯洛原理,只有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想到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儿子

7、读小学四年级的盛军平女士告诉记者,用物质来鼓励孩子朝一个目标努力,不失为一种方法。就拿她的孩子来说,由于平时不愿意动,长得很胖,很胆小,也很容易感冒。她和丈夫没少跟他讲道理,但儿子就是不愿意动,周六周日,他坐在家里,你拉他出去走走,拉都拉不起来。后来,盛女士在儿子的作文中看到,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去野生动物园玩。于是,盛女士和儿子约定,只要孩子每天晚饭后,出去跑步 10 分钟,回家做 20 个仰卧起坐,两个月后,她就带他去上海的野生动物园玩。 “孩子做到了,我也带他玩了。 ”盛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比以前爱动多了,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她还用这个方法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她说:“家长花很少钱,可

8、以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得到进步,有什么不好呢?关键是家长要言而有信。 ”有利的方面 当然是对孩子有些促进作用,有动力 出发点是好的 家长将零花钱作为教育孩子或者传递某种文化意义的重要手段,或作为一种奖励,或作为一种爱的表达,或作为劳动成果的回报。 从这位母亲的实践来看, “金钱奖励法”确实可以增强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赚取回报,这无可厚非。但是,单纯的“金钱奖励”法只能收到短期效应,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 “财迷心窍” 。另外,有些孩子还不懂得怎么存钱花钱,可能出现乱用钱的情况。因此,从长远来看,单纯用钱来满足和激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 “

9、金钱奖励法”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赏和表扬的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件小礼物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迟早要接触到金钱,与其回避倒不如早些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为了避免孩子乱花钱或者太“贪”钱。家长应提早对孩子在金钱的认识上有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因此,孩子劳动所得的钱不一定要直接给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开一个户,把钱都存在银行里,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以后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孩子的“财富” 。这笔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一种勤劳俭朴的美德。从上面的故事来看,那本“奖罚簿”就相当于是一家纸上的银行,里面的钱怎

10、么支配需要家长做好消费引导,如献爱心、买书、交自己的学费等,而不是“你自己的钱怎么花都行” 。要让孩子知道,奖励的这些钱是属于他个人的,他虽然有权利决定这些钱的用途,但也不能乱花,可以先把钱存起来,以后再用到该用的地方,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金钱奖励”有学问 在市场经济中,给别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在家庭中,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是否也应该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呢?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1.金钱奖励要恰当。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辅助性的评价,是对孩子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要用得适当,用得合理。平常,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奖励太多了,从

11、生活到学习,不停地给予金钱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结果是为了奖励,这样其实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很不利。如果有朝一日,奖金没有了,恐怕孩子的努力也就没有“奔头”了。另外,关于奖励,要有让孩子“欲求而难得”的体验。如果一切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可以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奖励对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奖励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从目的、实用、效能三个方面论证了精神激励的重要,虽口若悬河,但左支右绌。第一,作为激励的手段,双方都能达到推动生产力的目的,凭什么说精神激励更优越呢?其二,物质与精神不能在成本上比较,比如小孩在他人的冰激淋前面破涕成笑,却把

12、母亲的安慰搁置一边,那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之三,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将“道”归结为精神文化,是哲学上的常识错误。接下来,请许我阐述本方的观点,那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物质激励。首先,物质激励比精神激励作用更为直接。史记上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个人的合法逐利乃是天经地义,亚当斯密也认为人人追求私利,比追求公益更能创造财富,孟德维尔更是明确提出“私恶即公益”的著名论断,而物质激励契合了人类对财富的合法追求,故能激发更大的能量;其次,物质激励更能使一个组织保持恒久竞争力。譬如,在当今这个盛行“跳槽”的时代,为什么微软能随时网罗业内顶尖人才?是期权激励造就

13、的 it 奇迹。所以,当一个个百万富翁离之而去,更多的百万富翁又随之诞生。同时也说明:再好的文化,也抵减不了物欲的诱惑,现实是残酷的。第三,物质激励更能体现一个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个体只有获得相当的发展条件,才会催生更多的潜质智能,才会更好为人类发展燃烧光热。但钩沉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多少聪慧的天资被贫穷埋没,多少卓越的才艺被生计扼杀。甚至还可设想,如果比尔盖茨投生在孟加拉,他还会是比尔盖茨吗?千古以来,中国的传统就是“重义轻利” ,它是直接导致华夏文明没落的原因,至今余波荡漾。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我们为什么不张扬人类心中的合理诉求,而给予相应的物质推动?这是伪装,还是伪善?最后,请对方在我呈上的笑容之前,给我一张支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