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1738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的重要作用上下课师生互相行礼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礼貌行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礼仪文明。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学风,营造师生互重的和谐氛围,上课礼虽然看似简单,但通过起立问好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同时,可以让老师增强荣誉感,感到被尊重,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好的状态授课,从而提高授课质量和授课水平,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氛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课铃响,任课老师提示:“上课”,班长提示:“ 起立”,全体同学起立,齐声问:“ 老师好”,任课老师回应:“ 同学们好” ,班长提示:“坐下”

2、,全班同学坐好,任课老师开始授课。上课过程中,学生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积极问答。下课铃响,任课老师宣布:“下课”,班长提示: “起立” ,全班同学起立,向任课老师鞠躬,同时齐声说:“谢谢老师” ,任课老师回应:“ 同学们再见” 。作用如下:一、 “起立” 、 “坐下”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作为课堂教学,当成为在教师指挥棒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作为一个敢于挑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就是从走进教室时的第一时间即进入角色,把“起立” 、 “坐下”当做上好本节课的先决条件与不可或缺的步骤,决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上好一节课,就好比是正准备写好一篇作文,而

3、“起立” 、 “坐下”就好比是这篇文章的开头,它的优与劣,会直接影响到下文的成败。这便是长期的教育实践给我们的感慨之一 课堂教学一开始三五秒钟的“起立” 、 “坐下”大有文章可做。或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或为了诱导学生的某种心境;或为了激发学生的某种情绪;全在于一刹那间老师音容笑貌的变化。一脸严肃的表情,一个友好的目光,一声“毛毛细语” ,一个被高度夸张了的深鞠躬,都将起到奠基“下文”的重要作用。二、 “起立” 、 “坐下”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力时机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而言,就当坚守“育人务尽”的教育信条,抓住哪怕看似很不起眼的诸多机会进行施教。而课堂教

4、学一开始的“起立”、 “坐下”无疑就是对教学对象施教的最有力时机。抓住它,从小处讲,是对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预告;大处着眼,是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上课一开始就站的正,自然就预告着下面的学习效率不会差;上课一开始就坐的直,自然可断定本节课的成功系数就必然大。所以,当加倍重视和珍惜这每节课的良好开端,切不可轻易低估上课一开始的“起立”、 “坐下”所担负着的历史使命。三、 “起立” 、 “坐下”是课堂四十分钟师生间的“第一交锋”我们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固然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大多是天真无邪的青少年学生,但从现时下的诸多教育现象看,发生在课堂内外师生间明争暗斗的“较量”还是

5、时有发生。这原本并非出自学生的愿望,但家庭与社会的诸多负面影响,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不少学生与教师的抵触情绪甚至抗争“给老师出点小难题”、 “试试老师斤两”屡见不鲜。这往往给当事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烦恼与无奈怎么办?面对学生的顶嘴,你将回敬他什么?是一记有力的耳光?是一顿大声的喝斥?实践证明,那全是徒劳、失败的。甚至是让当事者(学生)所蔑视的无能的表现他不就是为了惹你生气吗?很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看你还有什么招数。你如果想换种手段对他不理不睬、不问不闻吗?那就更错了,他于是便简单地认为你怕他、不敢管他了。所以,长期教育实践的积淀之下,我们认为,治病还得从“根” 上去寻的“ 良方 ”:习惯养成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经验如下:起立是,严肃的表情加片刻的沉默,那是克制“乱事者”的有效法宝;坐下时,教师有意识的一声干咳,那是对“称强者”的警告处分;而“ 某某某请站一下 ”的说明,那是对“ 肇事者”的一剂最最可口的良药。久而久之,良好习惯的养成便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将诸多的不良行为洗刷掉。跟之而来的便是对“课堂”二字的清醒认识:起立上课啦!要“站如松”;坐下开始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看老师板书)啦!要“坐如钟”。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之下, “起立”、 “坐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提倡所有任课教师在此方面身体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