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430982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知识导引单元概述(历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知识导引(一)单元概述从公元前 221 年到公元 220 年的秦汉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新和东汉四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秦朝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

2、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位时,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秦汉时期,匈奴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加强。各民族间虽发生过战争,但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西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文化有重要发展,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佛教传入与道教兴起,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二)表解知识点1基本概况一览表类别朝代起止年代 开国皇帝 都城 重点知识秦朝 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 年秦始皇(嬴政)咸阳

3、秦的统一及其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秦末农民战争;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西汉 公元前 202公元 9 年汉高祖(刘邦)长安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东汉 公元 25公元220 年汉光武帝(刘秀)洛阳 光武中兴;班超经营西域。2秦汉政治状况简表类别 秦朝 汉朝国家统一措施与意义政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汉初在沿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又分封诸侯国,汉武帝时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西汉

4、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的开始。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思想文化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焚书坑儒,对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此后,儒家学说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国家统一措施与意义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兴修灵渠,维护了国家

5、的统一,促进了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 119 年在漠北战役中击败匈奴,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但耗损过大。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又有扩大,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原因 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灾荒连年。简况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在陈建立了政权,但不到半年即遭镇压。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坚持了大半年即失败。农民起义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是中国历

6、史上首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与匈奴关系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首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畜牧业、冶铸业迅速发展,学会了农耕,匈奴族进入鼎盛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实行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 119 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西迁。公元前 1 世纪中期,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汉元帝接受呼韩邪单于请求,将王昭君嫁给了他。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3两汉经济的发展类

7、别 成就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扛的耕作方法。农业农作物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黄河中下游广泛种植桑麻。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手工业冶铁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炒钢技术,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政策 重农抑商。商业 长安、洛阳 人口多(50 万、100 万);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较完整的排水系统;“市”为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4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关系)西域含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

8、方,称为西域。原因 汉武帝准备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过程 公元前 138 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公元前 119 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许多国家。各国回访长安。张骞通西域影响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时期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及以后开通。线路 陆路:各国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一线运过去,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海路:广东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丝绸之路影响 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

9、、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背景 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经过 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166 年,大秦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5昌盛的秦汉文化类别 年代 人物 主要成果(观点) 影响(评价)西汉早期已发明纸(甘肃天水汉墓出土)。造纸术东汉 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数学 东汉成书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一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地震 东汉 张衡 制造的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 这是世界上最早

10、的地震仪器。东汉 华佗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创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科技成果医学东汉 张仲景“医圣”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佛教 西汉末年释迦牟尼 提倡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可以得到幸福。道教 东汉 张陵 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佛教的思想可以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道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教思想无神论东汉 王充 论衡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 历史学西汉 司马迁

11、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历史学艺术雕塑艺术秦朝 秦始皇陵兵马俑 造型精美,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三)剖析重难点1秦统一的影响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

12、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不同统一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学好本课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将有极好的启迪。2图说秦朝的中央集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3什么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它有哪些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

13、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经济根源: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

14、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2)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3)理论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即财源由中央垄断。(2)剥夺地方事权,官吏自帝出。(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

15、化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4关于“焚书坑儒”直接原因:儒生方士等攻击郡县制和以古非今,且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暴政。目的:巩固郡县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评价: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

16、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也是秦朝暴政的突出表现之一。5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认识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因为他们的目的和陈胜、吴广一样,是为了推翻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了。6汉武帝为何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指国家高度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的巩固,特别是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一方面董仲舒讲的儒学实际上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二是禁止其他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