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基础埋深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142835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基础埋深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2 基础埋深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2 基础埋深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2 基础埋深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2 基础埋深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基础埋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基础埋深(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从室外地面标高算起,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基础顶面至少应低于设计地面0.1m,并要便于建筑物周围排水的布置 。,一、上部结构情况,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 建筑屋地下室要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店或有人防要求的情况下,基础埋深至少大于3m。建筑物类型为高层建筑,为抗震稳定性要求基础埋深不小于1/10 1/15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基础埋深可浅。,上部为超静定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很敏感,则基础需在坚实的地基土层上。,建筑物的各部分使用要求不同,或地基土

2、质变化大,要求同一建筑物各部分基础埋深不同时,可将基础做成台阶形。,墙基础埋深变化时台阶做法,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基础埋置方案。地基表层土较好,下层土软弱,则基础尽量浅埋,利用表层好土作为持力层;表层土软弱,下层土坚实,要区别对待。,地基土层的组成类型,2 、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地基为粘性土,下层卵石中含有承压水时,在基槽开挖中应保留槽底安全厚

3、度,防止槽底土层发生流土破坏。,水文地质条件与基础埋深关系,当发生流土破坏时,B点的有效应力为0,三、当地冻结深度,1、地基土冻结的危害 土层冻结,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力,可使基础与墙体上抬而开裂;春季解冻时,地基土强度降低,产生沉降。 2、地基冻胀性分类 地基的冻胀性类别根据冻账层的平均冻胀率的大小确定,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超强冻胀。,3、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设计冻深;,标准冻深。系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分别表示土的类别、土的冻胀性和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4、基础最小埋深,基础最小埋深平均值;,基础底面下容许残留冻

4、土层的最大厚度。,当有充分依据时,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5、防止冻害的措施,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应不小于10c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板)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宜在建筑四周向外一倍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防止雨水、地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侵入建筑地基,应设置排水设施。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潜水流。 在强冻胀性和超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

5、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的长高比,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以防止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当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四、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埋深超过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净距应大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不同埋深的相邻基础,1、邻近存在建筑物,2、靠近土坡,若建筑场地靠近各种土坡,包括山坡、河岸、海滨、湖边等,则基础埋深应考虑邻近土坡临空面的稳定性。,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