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42801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石玉兰(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石玉兰,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指标:,心率(HR)、心律、脉搏(P)呼吸(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有创血压,使用操作规程,1、选择功能适合的监护仪及其相关导线。2、连接主机及各导线。3、连接主机电源。4、打开主机开关。5、把各导线连于病人相应部位。6、调整各监测参数及报警限。7、详细记录所监测到的各参数数值及波形描述。8、撤离时先把病人与各导

2、线分开,再关主机开 关,最后切断电源。,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指将心电图机的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而记录出来的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可观察心率及心律,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评价起博器性能,指导临床用药等。其开发应用极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一、心电图的组成成份和命名 心电图由一系列相同的波群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以下成分: P波、PR段 、 PR 间期; QRS波 、 ST段、T波、 QT间期、 U波。,1.P波和PR段:P波代表左

3、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PR段是继P波之后,激动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2.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R波: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成份;Q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S波: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 。,3.ST段和T波: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过程。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 波。T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或负向)、双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

4、,4.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5.U波: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正常U波极性常与T波相同,以V2、V3、V4导联U波较显著。,正常心电图,标准电极安放位置,中/日/西欧产标,美国产标记颜色,监测导联的注意事项 1根据监测需要确定电极放置部位,并暴露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供作常规心电图及除颤使用。2充分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先剃胸毛,以使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一般用酒精进行脱脂)。 3为减少肌电干扰,电极勿放于肌肉较多的部位(如胸大肌)。,4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同时QRS波应有一定的振幅(0.5 mV),以触发心率计。5导线应从颈

5、部引出,不要从腋下及剑突下引出,以免拉脱或折断。6某些皮肤敏感的病人应注意电极片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起水泡等,粘贴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因此应及时更换部位。,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一.过早博动,1.房性早博 特征: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不完全性代偿间隙;早博后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可见于正常人(60%,吸烟、饮酒等)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人 . 处理:一般无症状不必治疗,若出现症状,可用镇静、阻滞剂,2.房室交界性早博,特征: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之后,根据早

6、博前向及逆向传导速度而定。,3.室性早博,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的P波;ST段及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代偿间隙;可单个或成对出现二联律、三联律;在同一导联上,室性早博形态不同,称多源性室早;若室早与前面的窦性的QRS波群有固定配对关系,称固定配对间期室早,若不固定,称室性并行心律。,可见于健康人情绪波动、体力过劳、饱餐等、也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须治疗的室早:频发室早、多源(形)室早、成对或连续室早、R-ON-T室早 处理:去除诱因;药物,二.心动过速,1.窦性心动过速: 特征: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 窦性P波及P-R间期正常

7、,频率大于 100次/分。 处理:多与交感N兴奋性, 迷走张力有关,无症状一般不必治疗,若出现症状,应去除诱因、病因,必要时用药物 :,2.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征:由连续三次或以上的/成串的或持续的室上性早搏组成,频率160-220次/分.P波形态.位置可不同处理:兴奋迷走神经(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药物(洋地黄类,维拉帕米);同步直流电复律,3.室性心动过速,特征:连续出现三个或以上宽大异常有切迹的QRS波,时间大于0.12秒;发作前常有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率超过150-200次/分,规则或略不规则,R-R间期不整齐。发作时QRS形态大多一致,也可有多种形态,分别称为单一型和多型室速.处理:

8、静脉缓推利多卡因,三.窦性心动过缓,特征:具有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HR 60次/分,一般不低于40次/分 多与迷走神经有关 处理:无症状一般不必治疗,若出现头晕、心绞痛或亚-斯综合征(HR过缓,心排血量不足),应立即治疗(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安置起博器),四.扑动及颤动,1.房扑特征:P波消失,心房活动呈规则的大锯齿样扑动波(F波),250-350次/分;心室率常为心房率的一半;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处理: 针对原发病因治疗;直流电复律;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博定)、恬尔心、洋地黄等;手术(射频),2.房颤,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振幅不等、频 率

9、不一的小锯齿样f波,360-600次/分;心室反应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QRS波群形态和振幅略有差异. 常见于风心病二间瓣狭窄病人.处理:急性出现症状,首选电复律;也可用洋地黄、阻滞剂等;手术;慢性耐受者不需治疗,3.室扑,特征:ECG示大正弦波规则的波动,QRS-T难分辨,频率150-300次/分,为最严重的心率失常,快速室速常常与室扑难以鉴别.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洋地黄中毒、严重低钾 处理:电复律,4.室颤,特征:ECG呈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波动,QRS-T不见.为终末期表现,若室颤波细(小于0.2MF)则表示复苏成功率低.处理:胸外心脏按压,五.房室传

10、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特征:P-R间期延长,大于0.20秒,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度房室传导阻滞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征:P-R间期延长,直至QRS波脱漏一次,窦性P波基本规则,QRS时限正常.,特征: 1.无P-R间期变化, P波规则地出现,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脱漏 2.P-R间期固定,II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特征: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前者频率较后者快,QRS频率在30-50次/分,形态可正常或增宽畸形.,处理原则,-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一般针对病因治疗- 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心率缓慢并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则考虑人工心脏起搏治疗,ECG监测常见报警原因

11、及处理,1.心率报警 若为报警限设置不当,应重设。若为病人心率出现异常,在设置报警限范围外,应针对原因处理原发疾病。2.QRS波、T波 心电图QRS波波幅太低,不能触发心率计,心率显示为0次/分或15次/分,可利用Size调整ECG波幅显示比例,若仍不能触发心率计,应更改电极位置或更换电极,改变显示导联或可加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ECG监测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3.心率计数方式 采用手动水平线计数心率时无ECG波或仅有部分心电周期的QRS波或一个心动周期中同时有多个波(如QRS波和T波)通过设置水平线,导致心率计数错误(过低或过高)而超过报警限。处理上可改手动水平线计数为自动计数;重调手动计数水

12、平线;改变显示导联;改变电极放置位置。4.电极和导线 电极脱落、导线折断、导线接触不良,监测仪显示“Leads off”。可更换电极或导线。,ECG监测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病人活动 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引起基线漂移。应限制病人活动,重新固定电极。6.干扰 交流电、肌电干扰或电极接触不良,ECG示波幅较宽或看不清波形。处理上可采取电极置于肌肉少的部位;重新固定电极;清洁局部皮肤,更换电极片;设置监护仪为滤波功能;更换监测导联。7.出现异常心律,如频发室早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8.ST段报警:关闭ST段报警,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

13、警处理,无创血压监测(NBP),监测原理 采用振荡测压法,即用微型电动机向袖带内自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升高,当动脉搏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再充气使袖带内压力上升4.005.33kPa(3040mmHg),然后自动放气。在放气过程中,第一次感知到的动脉搏动振荡信号经传递放大处理后即得收缩压,振荡幅度达到峰值时处理所得的压力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力突然降低,动脉搏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的压力为舒张压。,测压方式,测压方式有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和持续监测,根据病人情况灵活选择。自动监测开关打开后,需调节间隔时间。手动监测键(Start键)供操作者随时启动测量血压。持续监测为机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监测病人血压.

14、,注意事项,1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不能漏气2每次测量前应将袖带内气体充分排尽。3根据病人选择监护仪测压档(成人/儿童/新生儿)。4测压导线勿折叠、受压,以免充气无效。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测量方式与时间。,6不在输液肢体测压。7同一肢体频繁测压可引起受压皮肤破损,淋巴、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水肿或水肿加重,因此应定时更换测量部位。8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报警限,测量结果应与病人病情、继往血压相联系。,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1病人病情、体位、活动情况。2袖带松紧度 过松结果偏低,过紧结果偏高。3袖带宽窄 一般为上臂周径的1/2,过宽结果偏低,过窄结果偏高。4被测肢体抖动 结果偏低或测不出。5测量部位

15、 下肢血压较上肢高20-30mmhg。6. 袖带位置 肘窝上2cm,充气管位于肱动脉处,报警常见原因,1病人本身血压值在报警限范围之外。2报警限设置不当。3袖带大小、测压部位、体位等不合适,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在报警限范围之外。4袖带漏气致血压测不出。5测压管道扭屈、折叠致袖带充气受限而测不出血压6监测仪测压对象选择不当。,讲授内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监测.监测.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利用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病人指(趾)端、耳垂等部位微小动脉博动时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数。其监测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吸收特性的不同,利用红外光、红光发生器发出红外光,照射组织后利用光敏二极管接收照射后的光信号,经计算机采样分析处理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数,然后以数字显示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以波形显示微小动脉搏动,同时还可显示脉率。,特点,1无创、连续,不需定标,数据准确,反应灵敏,显示清晰。 2具报警功能。 3可显示微小动脉搏动波形及脉率。4具有贮存记忆功能。5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